楊守先,1922 年出生,鋼城區黃莊鎮青冶行村人。1938年8月參加革命,9月入團,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蒙陰縣委七分區委副書記、張莊分區委書記、黃莊分區委書記、縣青救會會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後任山東省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等職。1988年離休。1939年上半年,楊守先在青冶行村發展了他的堂兄、參加過八路軍岸堤幹校民運隊訓練的楊守儀和蒙陰縣中山寺乾訓班結業的左太亨入黨,他倆人又發展了陳洪洲(陳現法)、陳萬新入黨,楊守先和區委書記房聿良在陳現法家後院西屋主持了入黨儀式,並成立了黨小組。 之後黨員發展到十幾人,7月成立了青冶行村黨支部,陳現雲任黨支部書記。青冶行支部是繼黃莊支部之後,在黃莊一帶成立較早、戰鬥力較強的一個基層黨支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守先
- 出生地:鋼城區黃莊鎮青冶行村
- 出生日期:1922 年
- 職業:山東省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歷任中共蒙陰縣委七分區委副書記、縣青救會會長等職
人物經歷
1937年冬,董琰、高啟雲、周星夫等黨的地下工作者就在黃莊一帶活動。原蒙陰七區地處泰沂山區交界處,是由泰山通往魯南、濱海的交通要衝,也是通往中共山東分局和山縱指揮部的必經之路。新(泰)萊(蕪)蒙(陰)三縣交界的山區,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是國民黨統治的薄弱地區,給共產黨在這裡喚起民眾抗日,建立革命
根據地,發展黨的組織,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在父親楊荊石的教育、影響下,楊守先積極參加革命活動。 1938年9月底,他被推薦到蒙陰縣委在中山寺舉辦的蒙陰縣抗日救國自衛團訓練班培訓。10月初,又去岸堤幹校學習,在那裡由胡益之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底結業後,分配到蒙陰一區工作,兩個月後,被調到七區區委工作。
1939年上半年,楊守先在青冶行村發展了他的堂兄、參加過八路軍岸堤幹校民運隊訓練的楊守儀和蒙陰縣中山寺乾訓班結業的左太亨入黨,他倆人又發展了陳洪洲(陳現法)、陳萬新入黨,楊守先和區委書記房聿良在陳現法家後院西屋主持了入黨儀式,並成立了黨小組。 之後黨員發展到十幾人,7月成立了青冶行村黨支部,陳現雲任黨支部書記。青冶行支部是繼黃莊支部之後,在黃莊一帶成立較早、戰鬥力較強的一個基層黨支部。
楊守先在七區區委工作期間,協助劉子升籌建了黃莊常備隊。黃莊常備隊後整編為一支隊一大隊七中隊。各鄉基幹自衛團、各村自衛團,在區委領導下相繼成立。為提高地方武裝人員的政治、軍事素質,1940年三四月間,區委在南金水河舉辦了50多人為期1個月的基幹團訓練班。訓練結束後,大部分學員回鄉,少數人留區分配工作。這時,各鄉基幹團改稱鄉分隊,村自衛團改為游擊小組
1940年3月, 區委住在通香峪南圩子。這時區中隊主力外出執行任務,只有一個班十多個人帶七八支槍隨區委機關活動。 董欽讓部探知這一訊息後,帶領100餘人包圍了通香峪,等區委發覺後已經來不及轉移。區委、區中隊憑藉有利地形與敵人展開了激戰,但畢竟寡不敵眾,情況十分危急。區中隊隊長馬傳斌在北宅村接到南通香峪村民眾送去的情報後,率幾十名區中隊隊員從南旋崮山上壓下來,把敵人打亂了。敵人弄不清區委的援兵有多少人,也不敢貿然前進。被圍的區委機關和區中隊內外夾攻,激戰近兩個小時, 把敵人打敗了。
1940年5月, 區委正在南金水河開會,忽聽西北嶺上連響兩槍,楊守先他們知道這是區中隊的哨兵在緊急情況下發出的信號,接著有人報告:漢奸吳化文部夥同頑匪董欽讓部二三百人,從柿子峪向金水河撲來,聲稱要活捉區委書記房聿良。楊守先分析了一下情況,把區中隊分成幾個戰鬥小組投入戰鬥。這時,敵人已占領北金水河。
敵我雙方以河為界,展開了激戰。區委、區中隊一面阻擊敵人,一面組織民眾轉移,戰鬥一直持續到下午,發現南山上也有了敵人,區委、區中隊腹背受敵,加之敵眾我寡,形勢不利,區委決定馬上向丈八丘撤退。在區中隊隊長馬傳斌、指導員張士斌的指揮下,區中隊掩護區委轉移,迂迴到丈八丘時,區委、區中隊也陸續到齊。這次戰鬥雖然人無傷亡,但區委、區中隊撤後不多時,敵人衝進村子放了火。區委、區中隊立即從西山回去打退敵人,接著幫助民眾撲滅了大火,妥善安排了受災戶,又安全轉移到陶家嶺。
1940年7月, 區委機關駐南通香峪,區中隊駐村南的一個山寨,居高臨下,圍牆堅固, 易守難攻。一天,漢奸吳化文和頑匪董欽讓部300多人向區委駐地進攻。發現敵情後,區委機關全部集中到山寨。敵人從三面包圍了村莊,妄圖把區委、區中隊困死在這個小山寨里,以達到破壞區委、摧垮區中隊的目的。開始,敵人占領了北通香峪,與一河之隔的南通香峪山寨相距不足半里之遙,敵人從西、北、東向區委逼近,區中隊向敵人發起猛烈還擊。
1941年楊守先任張莊區委書記時,恰逢日軍對解放區進行“蠶食”,偽頑吳化文部也到處橫行,張莊區大部分村莊被敵人占領。楊守先和區委僅能在西部邊緣十多個村莊開展工作,並在松崮、張家旁峪、北宅、保全莊一帶建立黨的小組或支部,成立民兵、工、農、青、婦組織,鄉、村政權也相繼建立,這些組織一經建立,便積極帶
領民眾開展反“蠶食” 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