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宇遠

楊宇遠

楊宇遠,廣東台山人。美術本科學歷,對詩、書、畫、印有一定研究,和國內畫壇名家多有交流。現為廣東台山市書畫院負責人、楊善深藝術研究會會員、嶺南畫派傳人、台山美協創作室負責人、《台山畫廊》副主編。個人作品多為企業、畫廊、個人收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宇遠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性別:男
簡介,生活是藝術的源泉,繪畫為工作生活的“調心劑”,藝術人應有“三氣”,

簡介

楊宇遠很小就被嶺南畫派大師楊善深稱為“這孩子畫畫很有天份,值得培養” 。他7歲習畫,在鄉鎮、學校已有畫名,高中、大學選擇美術專業,畢業參加工作都是和繪畫藝術有關。多年來,不管生活怎樣改變,他從沒有放棄自己的繪畫藝術追求,用真誠和真愛去描繪自己的夢想!他就是嶺南畫派傳人、江門市畫院理事、台山書畫院院長楊宇遠。
楊宇遠是台山赤溪象嶺村人,是嶺南畫派大師楊善深的藝術傳人。多年來,他的作品多次參加各類大型的展覽並獲獎,一些作品被畫廊、企業和個人收藏。

生活是藝術的源泉

楊宇遠說,愛上繪畫是自己不解的情結,就是因為這種“愛”伴隨他風風雨雨走過了20多年。回首往事,在藝途跋涉中,走了太多的彎路,已記不清了,失敗的懊惱,成功的喜悅,常在心中滲和。不經風雨怎見
楊宇遠
彩虹,只要自己一步一腳印走過來,深信有耕耘定會有收穫。
楊宇遠生活在農村,當時條件很艱苦,沒有電視節目看,也沒其它娛樂,在幫父母做好家務的時後“狂亂塗鴉”和感受家鄉靈山秀水是他最好的“消遣”了。
“我比別人有一個不同的條件,就是我生在象嶺村楊家,我的宗親楊善深是我的叔公。我很小就知道他畫畫很出名,但不知道他是大師那么出名的人。因為他自從17歲就離開家鄉,幾十年來都沒有回來過。我們客家人有一個情結,對家鄉是不能淡忘的,因此,他時時向身邊的人打聽家鄉的情況,看看家鄉還有什麼親人。”
楊宇遠說,1989年,楊善深大師派他的一個學生回到他的家鄉,用錄像機把家鄉的情況拍了下來,看到家鄉一條村很完整,什麼都有,男耕女織,孩子上學,並不是他想像的那樣,大為感動。當時他已80多歲了,於是想在楊家收一個藝術傳人。當時村里人連飯都吃不飽,工作的工作,掙錢的掙錢,哪有心思學藝術?“我父親年輕時曾在鄉里的文藝宣傳隊搞過宣傳,畫了不少畫,也有點名氣,但他不是科班出身。父親當時已近40歲了,既顧家又要學畫畫,這是不可能的。我當時正在讀國小五年級,我用測驗紙臨摹過齊白石等名家很多畫作,拿給叔公的學生看,他感到很滿意,就把我的這些‘作品’帶回香港給叔公看。當時叔公就說我這個小孩值得培養,並從香港為我寄回畫冊和宣紙鼓勵我畫畫。”後來,楊善深移民加拿大,但他與楊宇遠一直有聯繫。自此,楊宇遠就走上了一條畫畫的藝術之路。
和很多從事藝術的人一樣,楊宇遠的藝術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在別人看來,他的起點很高,但實際上,楊宇遠沒有機會在遠萬里之外的叔公處親聆教悔,所以楊宇遠一直不敢向人透露他與楊善深的關係。“我認為自己水平還不夠,不能給他老人家丟臉,所以我拚命的充電學習。”雖然如此,但楊宇遠卻得到楊善深一個真傳——“你的老師就是生活,你要多看一些古代的畫冊和好的畫展,這對你很有幫助。”他覺得叔公的話很有道理。“老師有很多階層,我覺得不同時期的老師就好像一座高山,但當你登上這座山的山頂後,你又覺得另一座山又是你的老師,但老師畢竟是老師,他們在我的藝術道路上教會了我很多東西,所以我從來沒有忘記他們。”在楊善深的藝術影響下,楊宇遠的畫技日漸成熟。無論是讀高中,還是念大學和出來工作,他每個時期都有佳作參加各種畫展和獲獎,有的還被收藏。

繪畫為工作生活的“調心劑”

楊宇遠說,工作以來,自己對“畫家”這個概念越來越模糊,繪畫創作不喜歡牽強,繪畫成為工作、生活的“調心劑”。他認為,繪畫能沖淡生活中的絲絲煩惱和對得失的計較,養成“淡然、恬靜”的心境,這賞心樂事何樂而不為呢?當夜深人靜,獨坐居室,手捧古今中外的名家書籍,感受大家的風範和妙語,走進他們內心深處,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感悟他們的成功,他們的精彩,個人的思想便不斷升華。當帶著一顆“平常心”去看事物和感受大自然時,裡面竟會有自己苦苦尋覓的一種東西。“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的格調,在現實是不提倡的,“筆墨當隨時代”,藝術也講求“與時俱進”。

藝術人應有“三氣”

承載著少年的夢想,背負著眾人的期望,一路走來,楊宇遠真正領悟到生活是自己最好的老師,而藝術並不是浪得虛名,而是一種境界。“大學畢業後,我也曾經想過要下海經商,乾廣告行業,但我覺得這樣下去對我的藝術之路不妥,所以我選擇當老師。”
有人說:繪畫就像“大雜燴”,有酸的、有甜的。“每有空閒,泡茗一壺,手握畫筆在潔白的畫紙上,描上心儀的色彩。此刻窗外的喧譁,工作的煩惱,統統都拋在九霄雲外,不知是‘情景交融’,還是‘物我相忘’,心中便有一種‘意境’在胸中悠然而生…… ”
楊宇遠在《畫外雜談》一文中,道出了他畫畫的一大體會。他也總結出人生的信條,他認為人生應有“三氣”,第一,做人要有骨氣,第二是有文氣,第三是有豪氣。“我覺得一個人做到了這一點的話,就算是你從事哪一行都不成問題了。”
楊宇遠坦言,作為一個藝術工作者,以後要走的路還很長,除了努力之外,還要在努力,“我要感謝生活給予我這么多的感受和感動。我要感謝身邊的人,因為有了他們,我才有上進的決心。”雖然有了一些成績,而作為嶺南畫派的傳人,楊宇遠認為,一個藝術人永遠沒有代表作。在很多人畫僑鄉碉樓的情況下,他打算畫有特色的台山洋樓。“我正在構思,我畫的格調將與別人有所不同,不能只停留在建築的效果圖上,要在顏色、構畫和內涵上,能表達出一種思想和藝術傳承。”
楊宇遠愛好廣泛,他喜歡書畫藝術、文學和收藏鑑賞,他正努力籌辦一個綜合性的畫展,在藝術道路上再添重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