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恆(民國陸軍將領)

楊子恆(民國陸軍將領)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楊子恆是人名,同名的有高級官員楊子恆、著名科學家楊子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子恆
  • 出生地甘肅靈台縣上良楊家莊
  • 出生日期:1898年
  • 逝世日期:1961年
個人簡介,人物生平,

個人簡介

楊子恆(1898年~1961年),甘肅靈台縣上良楊家莊人,名渠統,以字引。民國陸軍將領,歷任排、連、營、旅長,隴東綏靖司令、軍長。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甘肅省政府委員、交通廳長,民盟甘肅支部委員,民盟西北總支委員、中央委員,甘肅省第一屆人民委員會副主席,全國赴朝鮮慰問團二分團副團長,1954年當選甘肅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和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他對修復古靈台、興辦地方文化事業頗有貢獻。
上良鄉民俗風情館中的楊子恆照片上良鄉民俗風情館中的楊子恆照片

人物生平

楊子恆,原名永時、匯統,字子恆。甘肅省靈台縣人。農工黨員,民盟盟員。楊子恆早年就讀於甘肅省平涼第2中學,18歲加入馮玉祥的國民軍,參加了倒曹錕、驅吳佩孚、逐清室等戰爭,被保送湖北武漢講武堂學習。1926年,參加了北伐戰爭。次年5月,在武漢加入了鄧演達領導的中華革命黨。1930年,隨楊虎城進駐西安,結識了杜斌丞、韓兆鶚、王菊人等愛國民主人士,成為楊虎城身邊進步力量中的一個重要成員。
防拷1932年10月,奉楊虎城命令率領11個團赴西安以南子午鎮防備紅軍第4方面軍。遵照杜斌丞“只宜守備、勿認真作戰”的囑咐,主動避免了同紅軍的正面衝突,保全了革命力量。“西安事變”發生後,楊子恆赴西安,同楊虎城及杜斌丞取得了聯繫,並專門拜訪了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來,加強了對中共政治主張的認識。蘆溝橋事變爆發後,接受其秘書羅士高(中共黨員)的建議,擬將所率部隊開赴抗日前線,遭到劉峙等人的反對。1937年11月中旬,劉峙以其部“有共產黨、不聽命令及準備拉部隊當土匪”等罪名將他扣押。1938年11月,經于右任、馮玉祥等人竭力作保,始獲釋放。在重慶賦閒期間,結識了沈鈞儒、黃炎培等一批民主人士,進一步堅定了投身革命的志向。
1940年12月,經郭則沉、嚴信民介紹,楊子恆加入了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農工民主黨的前身),並被推選為軍事委員。1941年3月,又經郭則沉、章伯鈞介紹加入了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楊子恆曾聯絡沙千里、嚴信民等人在重慶創辦了《人民時代》月刊,擔任發行人,配合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的政治鬥爭。1945年9月,謁見了參加重慶和談的毛澤東,匯報了有關情況。10月,中國民主同盟在重慶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被選為民盟中央委員。此後,以公開身份同張瀾、沈鈞儒等人一起為和平奔走,與中共代表共進退。1946年5月,隨民盟總部主要領導人秘密移往上海,參與了制止內戰、挽救和平的一系列活動。1947年1月,他參加了解放行動委員會第4次全國幹部擴大會議(這次會議決定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改名為中國農工民主黨),被選為中央委員。國共和談破裂以後,國民黨大肆逮捕民主人士,楊子恆亦在通緝之列。他在親友的掩護下躲過了特務的搜捕,根據民盟總部的指示離滬赴香港。
到香港後,繼續以各種方式積極從事反蔣愛國活動。1948年1月15日,楊子恆參加了標誌著與中國共產黨全面合作的民盟一屆三中全會,當選為中央組織委員。同年,與夏衍、彭澤民等人創辦了《周末報》,擔任第一發行人。1948年5月下旬,民盟總部改組了民盟西北總支部,被任命為總支部委員。
防拷1949年3月,楊子恆同在香港的民主人士一起接受了中共中央的邀請,作為協商代表回到北京參與了新政協的籌備工作,並參加了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參與了制定《共同綱領》和選舉中央人民政府等活動。11月19日,被民盟甘肅省支部臨時工作委員會選為副主任委員。12月,受中央人民政府指派回到甘肅,擔任甘肅省人民政府委員兼省交通廳廳長。1950年4月,當選為民盟蘭州市臨時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1950年8月,在民盟甘肅省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民盟甘肅省支部主任委員。1953年9月,他參加了中國人民第三次赴朝慰問團,擔任2分團副團長。1956年2月,出席民盟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第二屆中央委員。先後擔任過西北中蘇友好協會理事,甘肅省財經委員會委員,省土改委員會委員,省一屆人大代表,全國一屆人大代表,甘肅省政協第一屆委員會副主席,民盟甘肅省委員會第一、二、三屆委員會主任委員。1961年11月4日,楊子恆因病逝世,終年63歲。
2005年9月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大會上,為楊子恆將軍的子女頒發了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親筆題寫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章,紀念楊子恆將軍為抗日愛國將領,表彰紀念他的功勳。
楊子恆照片楊子恆照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