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佐青(楊奠坤)

楊佐青

楊奠坤一般指本詞條

楊佐青(1911年—1970年),原名楊奠坤,黑龍江人,1932年到吉林組織抗日,同年到哈爾濱做地下情報工作。1934年到蘇軍培訓學校培訓。1942年送往日本在中國的軍事法庭判處有期徒刑,1945年獲釋。1948年,楊佐青重回哈爾濱。新中國成立後,擔任黑龍江外事處處長。文革時期遭到迫害,1970年去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佐青
  • 別名:原名楊奠坤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黑龍江
  • 出生日期:1911
  • 逝世日期:1970
  • 性別:男
人物簡介,生平簡介,

人物簡介

楊佐青,黑龍江人,原名楊奠坤。1932年到吉林組織抗日,同年到哈爾濱做地下情報工作。1934年到蘇軍培訓學校培訓。1942年送往日本在中國的軍事法庭判處有期徒刑,1945年獲釋。1948年,楊佐青重回哈爾濱。新中國成立後,擔任黑龍江外事處處長
其名“佐青”的有意義:“佐”代表的是共產國際情報組織中的傑出人物,後來被譽為“紅色諜王”的“佐爾格”;“青”字代表的是蘇軍總參情報局的局長“彼爾青”。曾做過黑龍江外事處處長。為二戰勝利與中國抗日事業做出過貢獻。

生平簡介

中學時代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後來在滿洲省委負責軍事工作。1932年被排到吉林,組建武裝隊伍,組織抗日鬥爭。在一次和日軍的戰鬥中負傷,返回哈爾濱治療。接替他的是滿洲省委的戰友,後來大名鼎鼎的抗聯英雄--楊靖宇(其實楊靖宇本名叫馬尚德,為了穩定軍心和迷惑敵人,借楊奠坤的名字,改名為楊靖宇)。1932年冬,傷愈的楊奠坤被派往哈爾濱做地下情報工作,在此認識了張逸仙。1934年和張逸仙到莫斯科西北郊森林的蘇軍培訓學校培訓(楊奠坤時年23歲,張逸仙40歲)。到該校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俄文名字。楊奠坤叫“瓦爾德爾”(張逸仙叫“古斯達夫”)。培訓結束後,理所當然的被派往中國參加蘇聯對中國的諜報工作。“蘇聯特工”的身份暴露,1942年9月16日晚被日軍抓捕送往司令部連夜受審問(當然少不了嚴刑拷打)。楊奠坤在始終不受威嚇,沒有透露情報組織系統。但最後被送往日本在中國的軍事法庭,判處8年的有期徒刑。1945年抗戰勝利後,得以獲釋出獄。1948年,楊佐青重回到哈爾濱,但早已沒有家人的訊息了。這一年,楊佐青和“蘇風”的女子結婚,組建新家庭。新中國成立後,擔任黑龍江外事處處長一職。文革時期因有“蘇聯特務”之嫌疑,而遭到迫害,以至於1970年去世。
他是一名共產國際駐中國特派員,也可以說是共產國際“大哥”--蘇聯派到中國的情報員(諜報員或特工)。自“九·一八”事件以來,日軍的軍事行動日益緊迫,直接威脅到蘇聯,蘇聯很擔心日軍會不會北上進攻他們。據此,蘇聯總參謀部決定加大對中國的情報工作,並要求中國選派一些幹部參加其中。而楊佐青就是其中之一。蘇聯對派往的人的要求是很嚴格的,一是要有軍事經驗,打過仗的人,二是要懂俄文。
“校長是德國人,40多歲,少將軍銜。每天從莫斯科來一個教官,教一天,晚間回去。我們每隔五天休息。處政治秘密工作外,講授的皆注重實際工作。”--張逸仙自述。
確定“楊佐青”身份的來龍去脈:
1981年,正在哈爾濱師範大學讀書的張曉宏,收到一封寄自上海的信,這是他的一位忘年之交——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的教師張以謙寫來的。 在信中,張以謙請張曉宏幫忙查找一個叫楊奠坤人,這個人是張以謙父親張逸仙的戰友。隨信還寄來一份張逸仙生前寫的自述材料,材料詳細記述了張逸仙和楊奠坤在東北參加共產國際秘密工作的經歷。 受朋友之託,張曉宏開始到各個相關部門打聽和查找有關材料。然而,幾個月過去了,結果很令他失望,沒有人知道楊奠坤這個人,公開材料里也沒有留下任何記錄。故此,張曉宏打算寫信告知張以謙。就在此時,有了意外的線索。張曉宏從同學父親那得知一個叫“楊佐青”的人。張曉宏到黑龍江市委組織部,找到了“楊佐青”的自述材料。通過張逸仙和楊佐青的兩份自述材料,調查出了整件事的經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