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楊國宜教授,男,1930年生,四川省南部縣人。1954年畢業於四川師範學院(後發展為四川師範大學、西華師範大學)歷史系,考入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中國通史研究班,畢業後留校工作。後調任合肥師範學院、安徽師範大學歷史系任教,先後評為講師、副教授、教授,擔任中國古代史研究生導師。終身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特殊貢獻專家津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國宜
- 出生地:四川省南部縣
- 出生日期:1930年生
- 畢業院校:四川師範學院
貢獻,著作,近況,
貢獻
他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歷史學家、教育家,在安徽師範大學歷史學科和歷史系的發展過程中做出過重要貢獻。 長期從事教學工作,主要講授中國古代史、唐宋遼金元史、安徽古代史等課程。屢獲教學優秀獎、教書育人獎、第二課堂優秀獎。事跡被收入《安徽師大英才錄》、《安徽省高校教授人名錄》、《中國當代歷史學者辭典》等書。科研成果豐碩,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其中《共工傳說史實探源》載《文史》第三輯;《略論土地所有制形式問題》等五篇,選入北京三聯書店《中國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問題討論集》、香港萃文書店《明清社會經濟史論文集》;《略論貞觀之治》、《宋代農民政治地位和經濟生活》、《略論明清之際的地主階級革新派》等文收入《歷史研究》編輯部編輯的《唐太宗與貞觀之治論文集》、《中外封建社會勞動者狀況比較研究論文集》、《中國封建地主階級研究》;《南宋漳州士人的愛國傳統》、《朱熹對民本思想的闡釋和實踐》等文收入“中國宋史研究會”編輯的《宋史研究論文集》。多篇論文獲獎。
著作
出版獨著、合著、主編、參編學術著作《包拯集校注》、《包拯集編年校補》、《安徽古戰場》、《方臘起義研究》、《皇子傳》、《冤臣傳》、《當代社科大辭典》、《中國歷史大詞典》、《安徽文化史》、《中外文明史綱》、《新安志整理與研究》、《明朝災異野聞編年錄——原名<二申野錄>》、《<四書>全文譯註》、《<古文觀止>全文譯註》、《綱鑑易知錄》(白話本)、《通鑑菁華錄》(白話本)等十餘部。《安徽古戰場》獲安徽省首屆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包拯集編年校補》獲安徽高校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慶曆新政與保州兵變》載入國家“八五”社科優秀成果選。
近況
《求索集——楊國宜史學文選》剛由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30餘萬字,是先生50多年來學術研究成果的菁華。 本書是從作者在高校任教、從事歷史研究五十多年裡發表的百餘篇論文中,編選有代表性的27篇組成。略分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人物思想、社會文化、安徽地方史等五類,涵蓋面較廣。對共工傳說、山越戰爭、淝水之戰、貞觀之治、澶淵之盟、保州兵變、王安石變法、成吉思汗評價、王立以合州城降元等富有爭議的歷史問題,提出了自己頗有新意和創見的看法。對傳統優秀文化遺產中范仲淹、陳傅良、朱熹等人的民本思想、治國方略等進行現代詮釋,頗有啟發、借鑑之處。並結合反腐倡廉的現實,以歷史上范仲淹、包拯、朱熹、朱元璋等人對此問題的看法和做法為鑑,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歷史意義。全書體現了作者研究歷史,注重問題意識,獨立思考,實事求是,多角度、全方位地看問題;充分占有原始資料,讓史料說話,論從史出;通過考證,去偽存真,其結論令人信服;顯示了作者在治史過程中堅持求索、求實、求真的精神。2010年11月20日上午,《求索集——楊國宜史學文選》座談會在安徽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二樓會議室隆重召開。學校、學院、相關部門領導以及特邀嘉賓和楊國宜的研究生等近30人參加會議。80高齡的楊國宜教授親臨會場,安徽師範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李琳琦教授到會並發言。這次座談會由楊國宜的研究生髮起和主辦,他們來自安徽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昌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以及安徽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