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嗣復可庫部郎中知制誥制》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篇散文。
《楊嗣復可庫部郎中知制誥制》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篇散文。
《楊嗣復可庫部郎中知制誥制》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楊嗣復可庫部郎中知制誥制敕:權知兵部郎中楊嗣復:朕聞前代制誥,中書令、侍郎、舍人通掌之,國朝以來,或以他官兼領,惟其人是用,不限於資秩職署焉。予以為然,多繇...
長慶元年(821)十月,楊嗣復以庫部郎中的身份知制誥,並正式受任為中書舍人。結盟牛黨 楊嗣復和牛僧孺、李宗閔都是權德輿舉薦的門生,大家情誼相得,進退取捨多彼此相同。長慶四年(824),牛僧孺拜相,想提拔楊嗣復予以大用,但又因為楊於陵時任東都留守,未曾任相,就令楊嗣復暫代行禮部侍郎之職。寶曆元年(825...
楊嗣復、貞穆李公珏(庭裕親外叔祖。)以會昌初冊立事,亦七年嶺外。上即位之後,嶺表五相同日遷北。以吏部尚書李珏為檢校尚書右僕射,充淮南節度使。珏字待價,趙郡贊皇人。早孤,居淮陰,事母以孝聞。弱冠,徒步□□□舉明經。李絳為華州刺史,一見謂之曰:「日角珠庭,非常人也,當掇進士科。明經碌碌,非...
其年十二月朝退時,李景儉與兵部郎中知制誥馮宿、庫部郎中知制誥楊嗣復、起居舍人溫造、司勛員外郎李肇、刑部員外郎王鎰等幾個同僚相約去史館喝酒。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李景儉豈能不喝多,他的酒一喝多,腦袋就暈了,醉酒後去見宰相,竟然直呼宰相王播、崔植、杜元穎之名。這還不算,他還當面指責幾位宰相的...
陳夷行出身於潁川陳氏,進士及第,早年曆任侍御史、虞部員外郎、起居郎、史館修撰、司封員外郎、吏部郎中、翰林學士、諫議大夫、太常少卿等職。開成年間,陳夷行以工部侍郎之職拜相,加授同平章事,又改門下侍郞。他與鄭覃同屬李黨,與牛黨代表楊嗣復、李珏相對抗,後罷為吏部侍郎,又出為華州刺史。唐武宗繼位...
”上即擢為考功郎中、知制誥。綯入謝,上問以元和故事,綯條對甚悉,上悅,遂有大用之意。秋,八月,丙申,以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李回同平章事,充西川節度使。葬貞獻皇后於光陵之側。上敦睦兄弟,作雍和殿於十六宅,數臨幸,置酒,作樂,擊球盡歡。諸王有疾,常親至臥記憶體問,憂形於色。突厥掠漕米及...
楊嗣復、李珏罷相 開成五年(八四0)正月,左神策中尉仇士良等欲擁立穎王李瀍繼位,宰相楊嗣復、李珏頗持異議。五月四日,楊嗣復罷為吏部尚書。八月廿七日,李珏罷為太常卿,貶桂管(今廣西桂林)觀察使。楊嗣復貶湖南觀察使。李德裕拜相 開成五年(八四0)八月,宰相楊嗣復、李珏罷相外貶,召淮南(今江蘇揚州)...
制出,令勖上省。溫執奏曰:“國朝已來,郎官最為清選,不可以賞能吏。”上令中使宣諭,言勖能官,且放入省。溫堅執不奉詔,乃改勖檢校禮部郎中。翌日,帝謂楊嗣復曰:“韋溫不放姚勖入省,有故事否?”嗣復對曰:“韋溫志在銓擇清流。然姚勖士行無玷,梁公姚元崇之孫,自殿中判鹽鐵案,陛下獎之,宜...
楊昭儉,字仲寶,是唐宰相楊嗣復的後代。史書記其少敏俊,後唐長興中年(公元932)登進士第,曾任成德軍節度推官,拜左拾遺,直使館。由於他與中書舍人張昭遠等編修後唐《明宗實錄》,書成後,升任殿中侍御史。後晉天福初年(公元936)以才、德被晉帝石敬瑭看重,委以重任,不到一個月時間又遷為職方員外郎、...
上以鹽鐵推官、檢校禮部員外郎姚勖能鞫疑獄,命權知職方員外郎,右丞韋溫不聽,上奏稱:“郎官朝廷清選,不宜以賞能吏。”上乃以勖檢校禮部郎中,依前鹽鐵推官。六月,丁丑,上以其事問宰相楊嗣復,對曰:“溫志在澄清流品。右有吏能者皆不得清流,則天下之事孰為陛下理之!恐似衰晉之風。”然上素重溫,終...
唐憲宗元和年間,舉賢良方正制科,隨同牛僧孺集中條陳財政之弊,指斥宰相李吉甫,嚴詞直斥,名列上等,授洛陽尉。李吉甫死後,李宗閔進入朝廷,授監察御史,拜禮部員外郎。元和十二年,宰相裴度兼任彰義軍節度使,署為節度觀察判官,隨軍討伐淮西吳元濟。淮西之亂平定後,遷駕部郎中、知制誥。唐穆宗即位,拜中書舍...
武宗即位,李德裕以其為楊嗣復同黨,貶信州(今江西上饒)長史。宣宗即位,累遷給事中、御史中丞、戶部侍郎。大中五年(八五一),拜同平章事。監修《文宗實錄》四十卷。十年,出任西川節度使。十一年,以病入朝,拜吏部尚書,太子少保。卒,年六十六歲。有文集十卷,已佚。日僧圓珍回國 大中七年(八五三),日...
開成五年(840年)正月初一,李昂抑鬱成病,不能下床,便命樞密使劉弘逸、薛季棱叫來宰相楊嗣復、李珏二臣,囑咐他們輔助太子監國。仇士良、魚弘志得訊,於當天晚上就偽造遺詔,廢太子為陳王,立潁王李炎為皇太弟,負責處理軍國大事,並帶李炎登上朝堂接見百官。李昂聞知也無可奈何,群臣更是沒人敢反對。正月...
貞元十四年(798年),轉司勛郎中兼知制誥。貞元十五年(799年),為中書舍人。貞元十八年(802年),為禮部侍郎。順宗永貞元年(805年),為戶部侍郎。憲宗元和元年(806年),為兵部侍郎轉吏部侍郎。元和五年(810年),為太常卿,升任宰相。元和八年(813年),罷相,出為東都留守,元和十年(815年),為...
入朝為戶部員外郎,遷職方郎中。大和二年(828年),以本官知制誥。時牛僧孺、李宗閔當政,待之甚善,擢為中書舍人。歷工部侍郎、同州刺史、戶兵二部侍郎。開成元年(836年),以戶部侍郎檢校尚書出任劍南東川節度使。入朝為吏部侍郎,官終刑部尚書。楊汝士工詩文,曾在“裴度夜宴”上作詩《宴楊僕射新昌里第》...
淮西平,除比部郎中。長慶時,進知制誥。牛元翼徙節山南東道,為王廷湊所圍,以宿總留事。還,進中書舍人,出華州刺史,避諱不拜,徙左散騎常侍、兼集賢殿學士、拜河南尹。洛苑使姚文壽縱部曲奪民田,匿於軍,吏不敢捕。府大集,部曲輒與文壽偕來,宿掩取榜殺之。歷工部、刑部二侍郎。修《格後敕》...
元和十三年(818年),鄭餘慶改任尚書左僕射,並因諳熟典章,被任命為詳定使。他引韓愈、李程為副使,崔郾、陳佩、楊嗣復、庾敬休為判官,對朝廷儀制、吉凶五禮加以修定。不久,鄭餘慶改任鳳翔尹、鳳翔隴右節度使。晚年生活 元和十四年(819年),鄭餘慶兼任太子少師、檢校司空,賜爵滎陽郡公,並充任國子祭酒。他...
此時,朝廷正急於求賢,等到楊綰趕到,大家都感到很高興,肅宗下詔授他為起居舍人、知制誥。歷任司勛員外郎、職方郎中,依舊掌制誥。後轉任中書舍人,兼修國史。此前,對年齡大的舍人稱為“閣老”,官署中的雜料錢,有五分之四歸於“閣老”。楊綰認為他們品秩同列,待遇同等,全都應平均分配。此舉深受當時輿論...
祖父:房玄基,倉部郎中。父親:房融,正諫大夫、同平章事。兄弟:房璩,少府監。兒子:房宗偃,御史中丞。房乘,秘書郎。房孺復,容州刺史。孫子:房啟,容管經略使。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一·列傳第六十一》《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九·列傳第六十四》《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五·唐紀三十一》《資治通鑑...
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九月,宰相李吉甫出鎮淮南,徵辟時為監察御史的王起任淮南鎮掌書記。後來,王起入朝拜殿中侍御史,兼任集賢殿直學士,歷任起居郎、司勛員外郎、直史館等職。元和十四年(819年),王起以比部郎中同時任知制誥之職。貢職得失 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李恆拜王起為中書舍人。他屢次上疏...
周墀(793~851年),字德升,本汝南人,祖輩遷居黃岡(今屬湖北)。唐朝中後期宰相、歷史學家、書畫家。出身汝南周氏,少孤好學。唐穆宗長慶二年(822),高中進士,授湖南團練巡官,遷起居郎、中書舍人。擅長史學,唐文宗雅重之,歷任監察御史、集賢殿學士、知制誥、翰林學士。參與牛李黨爭,為“牛黨”重要人物...
李訓、鄭注在宮內朝夕計議,密圖大計。唐文宗擔心引起宦官的猜疑,故意將六條《易經》義理詔示百官,表示自己只是以師友對待李訓,以此掩人耳目。而鄭注則大肆招權納賄。時人只知李訓二人倚仗宦官的權勢擅作威福,卻沒有察覺二人與文宗的密謀。擔任宰相 太和九年(835年),李訓升任兵部郎中、知制誥,並充任翰林...
王鐸是會昌年間進士,累遷至右補闕、集賢殿直學士,後進入西川節度使白敏中的幕府。847年(大中元年),王鐸入朝,擔任監察御史。860年(鹹通元年),又由駕部郎中加封為知制誥,拜中書舍人。擔任宰相 864年(鹹通五年),王鐸改任禮部侍郎。他主持會試,錄取大量人才。866年(鹹通七年),王鐸又改戶部侍郎、判...
不久後,韋貫之被召回長安為都官郎中、知制誥。次年,任中書舍人,裴垍為宰相時,曾經三次奏事,唐憲宗不從,但在韋貫之指點下,裴垍所言被唐憲宗聽取,於是裴垍說:“君以後當居此位。”隨後韋貫之改任禮部侍郎。韋貫之任禮部侍郎的兩年內,所選拔的人都重實幹多於浮華,因此試圖影響考試結果的人減少了。韋...
崔鉉早年考中進士,進入藩鎮幕府,歷任荊南掌書記、西蜀掌書記、左拾遺、司勛員外郎、知制誥、翰林學士(後加承旨)、戶部侍郎。他曾針對唐武宗喜好蹴踘、角牴的行為,上表勸諫,得到武宗褒獎。擔任宰相 會昌三年(843年),唐武宗任命崔鉉為宰相,授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又兼任戶部尚書。會昌五年(845年...
元和五年(810年),擢左補闕、史館修撰,遷司勛員外郎。唐穆宗即位,遷侍講學士,轉諫議大夫。唐敬宗即位,拜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唐文宗即位,拜翰林承旨、兵部侍郎、知制誥。太和二年(828年),拜檢校左僕射、同平章事、監修國史。後為宰相鄭注排擠,出任潤州刺史、鎮海軍浙西道觀察使等職。病卒於途中,...
根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趙宗儒出身南陽趙氏,其家族本居於南陽宛縣,後遷居平原。趙宗儒的八世祖趙彤,於北魏時任征南將軍;七世祖趙鑒,任太常卿;六世祖趙榮,仕隋為庫部侍郎。唐朝建立後,其高祖父趙德言,任主客員外郎;曾祖父趙景,任好畤縣令。趙景生趙(闕一字)先,官至殿中侍御史。表格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