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吉甫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四川省萬縣雙石鄉楊家山
- 出生日期:1904年11月7日
- 逝世日期:1962年11月10日
- 職業:教育家 , 現代詩人
- 畢業院校:民國大學英語系
- 性別:男
人物簡介,人物評價,人物作品,
人物簡介
楊吉甫先生, 四川省萬縣雙石鄉楊家山人。1904 年11月7 日,出生在一個勤於蠶桑的國小教師家庭。1912年一1919年,在本鄉讀私塾。1920年一1923年,就讀萬縣縣立中學 。1924 年7月考入北平民國大學預科,曾親受李大釗、魯迅教誨。
1926年, 與劉樹德( 林鐵)等, 在北平創辦刊物《夜光》, 參加過北平學生反軍閥段祺瑞的秘密活動,挨過段祺瑞巡邏馬隊的皮鞭,也坐過班房。1926年暑天返萬, 在萬縣黃柏溪國小任義務老師, 教英語。
1927 年,在萬縣牡羊坪南鄉國小任教,這年秋,去南京,在中央大學旁聽。
1928 年夏,去北平,讀民國大學英語系本科。
1930 年,在北平結識何其芳,次年,同其芳創辦刊物《紅砂磺》," 九 一八" 事變後,曾參加北平愛國學生遊行,10 月回萬,在縣萬中任教,講授《文學概論》,冬,上成都,任《社會日報》,副刊 編輯。
1932 年,在成都加入反帝大同盟任區書記,年底返萬養病。
1933 年一1936 年,在縣萬中和縣女中任教,勤於寫作。1935 年秋,在《萬州日報》創辦《枇杷》、 在《川東日報》創辦《小詩專刊》。
1937 年冬,與何其 芳同編《川東日報》副刊《川東文藝》,不久,被迫停刊。1938 年出任萬縣報佛寺國小校長, 是年秋,再度出 掌《 川 東文藝》,以後改名《長城》,不久被迫停刊。
1940 年一1944 年,任萬縣縣立中學校長,提出七條辦學方案,聘用思想進步有真才實學的教師,傳播革命思想。
1944 年夏,被撤縣萬中校長職, 是年,創辦《文藝旬刊》,不久被查封。
1946 年10 月4 日,在萬縣聚魚沱被捕, 次年1 月,經營救獲釋。
1947 年-1948 年,和中共川東遊擊隊頻繁接觸,關 心 地下武裝鬥爭。1948 年夏初,國民黨特務再次圍捕,經民眾掩護脫險。
1949 年冬,策動萬縣長嶺區區長熊孔言 起義,是年12 月初,發表《魚泉中學迎接解放宣言》,率隊迎接解放軍,組織城鄉宣傳隊,開展宣傳,配合 解放。
解放後,魚泉中學堅持辦到1952 年交政府接辦,分擔了國家困難。從1950 年初起,楊吉甫先後歷任: 萬縣市諮詢委員會副主任,萬縣市建設科科長,組建萬縣市農場,任 萬縣市文聯主席,創辦萬市藝術夜校兼校長, 萬縣市中蘇友協會長, 萬縣市副市長,川 東行署委員, 四川四個 行署合省,先後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委員,省教育委員會委員、省人民代表、省人民委員會委員。
1952 年11 月 到成都居住,1955 年任四川省文化局局長。
1957 年,赴北京參加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
1962 年11月10 日,患肺原性心臟病心肌梗塞不治,在成都逝世,葬於市郊磨盤山陵園。
人物評價
楊吉甫先生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是名副其實的執育家,是川東文教戰線上的一面旗幟。他長期從事教育工作,從1926 年起,先後在萬縣地區八個學校工作過,培養了一大批進步青年,被譽為" 素著鄉望的鄉賢" 、" 熱 愛教育的鄉村教育家" 。他是堅強的革命戰士,早在二十年代初期,就接受中國共產黨的影響,積極參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動,在抗日戰爭時期,一直站在鬥爭前列,支持和保護了一大批地下黨人。
在解放戰爭時期,他根據黨的主張辦魚泉中學,被捕下獄,頑強鬥爭,堅貞不屈,同情和支持地下武裝鬥爭,爭取和策動偽政人員起義。
他是詩文甚多、造詣很深的詩人 , 先後在北平、成都、萬縣等地辦過八個刊物 , 和著名詩人何其方、方敬 是最密戰友和終生文友,他的詩文曾在《北京晨報》、《京 報》、巴金主編《水星》等著名刊物發表 , 楊吉甫的詩 文現在在國內外傳播的有何其芳編印的《楊吉甫詩選》,向雲鴿、鄧妝倫、徐素瑤等編的《楊吉甫小說散文選》,方敬、徐堯琴、呂紅文、周帆等主編的《楊吉甫詩文選》。 他的詩在歐洲、香港翻譯、評論、傳誦 , 博得讚賞, 享 有美譽, 在美國楊被視為 " 中國的田園詩人 " 。西南師範大學新詩研究所主編的《中外詩歌交流與研究》,1988 年第二期 " 中國詩人在國外 " 一欄中刊用三篇材料 , 向 國外集中介紹楊吉甫其詩其人。
“吉甫文學方面的成就主要在詩,但一生的活動和貢獻主要並不在文學方面,而是作為一個黨的同情者、民主革命時期的戰士,長期從事教育工作。”這是何其芳在《楊吉甫詩選後記》中對楊吉甫一生的評價。 楊吉甫,1904年11月7日出生在萬縣牡羊坪楊家山一個農醫世家。少年時代讀過八年私塾,性格溫和,雅好文藝,尤愛陶淵明的田園詩。1920年考入縣立萬縣中學。1924年進京就讀北平民國大學預科,“時魯迅方以文章奮發於《語絲》,吉甫乃與鄉友劉樹德(林鐵)、劉靜修等共創刊物曰《夜光》者,以相鼓盪”,開始發表雜文、小說,“要用自己的光去刺破黑暗的夜空”。
人物作品
1928年至1931年就讀於北平民國大學英語系。其間,與何其芳共同創辦文藝半月刊《紅砂磧》,發表小說《逃兵》、散文《蜂窩》、組詩《石子》等。“九·一八”事變後回川,在成都編《社會日報》副刊。1932年加入反帝大同盟,任區書記。此間,先後在成都《工商日報》、《社會日報》等副刊上發表小說《更夫》、《晚歸》、《李二嫂》等。1933年至1936年,吉甫在縣萬中和縣女中任教,筆耕甚勤,創作有《兒時》、《隨筆抄》、《長慶》等詩文,在《北京晨報》、《京報》、巴金編的《水星》等著名刊物上發表。1935年至1945年間,他與何其芳、方敬等在北京、成都、萬縣等地編輯過8個文藝刊物與報紙副刊。先後在《萬州日報》、《川東日報》副刊上,發表他的小說、散文以及《往日》、《片片》、《散沙》等小詩70餘首。同時,為川東地區培養了一批文學青年。
從1940年起,楊吉甫出任縣萬中校長四年,為掩護進步人士、培育優秀子弟盡心竭力,後因保護地下黨員被反動當局斥為“異黨活動”,被撤銷校長職務。1945年秋,在中共南方局和萬縣進步人士的支持下,楊吉甫在家鄉楊家山全安寨創辦私立魚泉中學及附屬太祿國小,任校董事會副董事長,旨在“向農村貧苦學生開門,讓貧家子弟讀書成才”。他提出九條辦學主張:“第一,不以學生為來取錢的對象,太貧窮的硬是免收應繳各費,使他們在家裡吃了番苕、豌豆也可能來讀書;第二,不要把學生教成流氓;第三,不要把學生教成奴隸;第四,不要光做面子;第五,不要讀死書;第六,不要學官僚氣息;第七,不要使貪污之心萌芽;第八……第九……所有古今辦學者的好主張都吸收過來,擇其善者而從之,且須時時同學生生活一塊而導之以正”。他還在大門上親自書寫了一副對聯: 育良才似淘金萬次洗濯獲幾許 施教化如理水百端導引成河流
1946年10月,反動當局以“勾結李先念,企圖發動暴動”的罪名,將他和魚泉中學校長周季之、教務主任劉堅白等5人逮捕,轟動全縣,激起公憤,106名教職工聯名抗議,《新華日報》、《大公晚報》發表文章呼籲聲援,經地下黨組織多方營救,才獲釋出獄。不久,特務又包圍楊家住宅和太祿國小,企圖再次逮捕他。在民眾的掩護下,他化裝脫險,輾轉流亡於雲縣、萬縣邊境。1949年秋,楊吉甫策動時任萬縣反共自衛隊副隊長兼第五區區長的外甥熊孔言率1500名隊員起義投誠。
作為教育工作者,楊吉甫先後在渝東八所學校教書或擔任校長,培養了大批進步青年,被人們譽為“深孚眾望的鄉村教育家”。
作為詩人,楊吉甫天生詩質,著有《楊吉甫詩選》、《楊吉甫小說散文選》,他的詩文“很像陶淵明、契訶夫”,清新自然,氣韻天成,“像透明的露珠似的”,飄溢著濃郁的泥土芳香,遠播歐美,享有“中國田園詩人”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