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司琦是中國的一名殘疾人藝術團舞蹈演員。楊司琦出生在福建省漳州市華安縣一個普通家庭,是聽力殘障女孩,在縣殘聯等部門幫助及自身努力下,逐步走上藝術舞台,成為中國殘疾人藝術團C隊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司琦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福建省漳州市華安縣
- 職業:演員
- 代表作品:《天下一家》、《永不停跳的舞步》、《千手觀音》
個人簡介,職業經歷,成就榮譽,主要演出,人生經歷,奮鬥歷程,其他信息,
個人簡介
楊司琦
中國殘疾人藝術團舞蹈演員
職業經歷
楊司琦出生在福建省漳州市華安縣一個普通家庭,是聽力殘障女孩,在縣殘聯等部門幫助及自身努力下,逐步走上藝術舞台,成為中國殘疾人藝術團C隊演員。她先後參加了殘奧會開幕式、閉幕式《天下一家》、《永不停跳的舞步》、《千手觀音》等28場節目的公益演出。
在奧運會期間,她參加了殘奧會《我的夢》作品五的表演,伴著內心深入的動人音符,楊司琦成功地走出無聲世界,在藝術的舞台上盡情地綻放。
成就榮譽
1、2005年,舞蹈表演《我愛鷺島的清晨》,獲得第六屆中國殘疾人藝術匯演三等獎。
2、楊司琦獲2006年感動漳州人物提名獎。
3、2008年5月,獨舞《飛向未來》榮獲“福建省第四屆藝術匯演”表演類二等獎
4、日前,楊司琦已被漳州市計生委推薦參加“在關愛中成長——全國十佳自強女孩”的評選。是30名候選人之一,也是福建省唯一的參評對象。
《人民網》、《福建日報》、《廈門日報》、《閩南日報》、漳州電視台等多家媒體報導了楊司琦的事跡。
主要演出
1、楊司琦參加了殘奧會開幕式、閉幕式《天下一家》、《永不停跳的舞步》、《千手觀音》等節目的表演,還參加該團《我的夢》作品五的表演,在國家大劇院、保利劇院、中國劇院、天壇點火儀式及殘奧村等地進行28場公益演出。
2、參加“跨越海峽的愛心——援助台灣受災同胞賑災晚會”演出。
3、隨中國殘疾人藝術團8次赴台灣訪問、演出。
人生經歷
楊司琦是獨生女,自幼體弱多病,到了咿呀學語的年齡,任憑父母、親朋千般教導,未能吐出一個字。到了2歲多,她被確診為重度感覺神經性耳聾。
母親李惠玲是華安縣水電廠職工,為了讓女兒走上康復之路,父母四處求助。她按照語訓老師所教的方法,摸索著對女兒進行發音訓練,經過反覆的摸話、看口型發音等方法進行訓練,小司琦終於能叫出“媽媽”兩字,但發音模糊,效果還是不理想。後經華安縣計生部門和縣殘聯的介紹,母親李惠玲帶著楊司琦來到漳浦縣語言康復中心,進行康復訓練,但由於楊司琦年紀太小,生活不能自理,學校未能收留。求學無門,李惠玲含著眼淚帶著小司琦離開了學校。
1996年,福建省聾兒康復中心落成,當年9月,楊司琦作為第一批學生入學,開始為期3年的正規語言訓練。當母親李惠玲第一次到福州看望女兒時,一見面,聽到女兒清晰地叫“媽媽”時,她激動得熱淚盈眶。經過3年的艱苦訓練,楊司琦的語言表達準確率日漸提高。但她的成長過程依然布滿艱辛。“不管花多大的精力、財力,付出的代價再大,也要讓司琦在快樂中成長,在成長中享受社會的溫馨。”李惠玲為此傾注了所有的精力。
1998年9月,楊司琦回到華安實驗國小讀書。由於聽力障礙,她付出加倍的努力。放學回家,母親李惠玲就充當輔導老師,有的數學套用題,要改編成通俗易懂的簡單辭彙讓她理解。母親還利用一切機會,創造條件鼓勵女兒參加各種課外活動,幫助楊思琦樹立自信心。
奮鬥歷程
楊司琦天生好動,活潑可愛,雖然語言表達較弱,但對音樂特別敏感,有很好的藝術表演天賦。為此,母親買來鋼琴,請老師輔導她彈鋼琴、學跳舞,利用雙休日、節假日,不斷給司琦“加餐”,縣城及周邊地區的音樂、舞蹈老師幾乎被她請遍,有時還請外地專家。2005年“五一”節,李惠玲請北京的舞蹈專家到家裡指導女兒楊司琦跳舞、排練節目。
初學舞蹈,楊司琦身上常常碰得青一塊、紫一塊,不是腰彎不了,就是劈叉劈不開,或是脖子扭了……她常哭著說:“太痛了,我不想學了。”在一旁陪練的母親不時鼓勵、耐心地說服她。功夫不負有心人。2005年,楊司琦的舞蹈表演《我愛鷺島的清晨》,獲得第六屆中國殘疾人藝術匯演三等獎。2008年5月,獨舞《飛向未來》榮獲《第四屆全省盲、聾、培智學校藝術匯演》表演類二等獎。此外,鋼琴獨奏《牛仔之歌》,《辣妹子》、《童笛晨趣》、《清晨》等舞蹈表演在省、市各種表演賽中獲獎。
轉眼間,楊司琦國小畢業了。聽說廈門演藝職業學院中專部舞蹈專業類招收小學生,學制5年,是一所面向全國招生的私立學校。李惠玲帶著女兒前往學院參加入學應試,專業老師量了楊司琦的身材比例,看她基本功表演,但是學校從來沒有招收過殘疾學生,後來經董事長親自面試,經董事會研究,破格錄取。2004年9月,楊司琦成為廈門演藝職業學院一名特殊學生。
2003年1月,在福州開會的華安殘聯理事長陳美雲,見到來福州出差的原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團長劉永哲,極力推薦楊司琦,說她是殘疾人中難得的藝術苗子,劉永哲答應見個面。陳美雲立即打電話給李惠玲。當天,李惠玲帶著女兒趕到福州。當晚11點多,忙完事情的劉永哲觀看了楊司琦的表演和一些基本功示範動作,劉永哲說:“這孩子腰功、腿功、身材都很好,要讓她好好學習,希望幾年後,能成為福建的明珠。”
2005年8月,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從全國匯演中選拔22名年齡在13至18歲之間的聾人演員,進行3個月封閉式集中訓練,準備參加當年12月3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國際助殘日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答謝晚會”的演出。福建省借調2名,楊司琦作為福建省唯一的女同學參加集訓,她參加千手觀音、秧苗青青、黃土黃等舞蹈排練,由於年齡太小,身高不夠,未能登台演出,但是為2009年第七屆中國殘疾人藝術匯演打下堅實的基礎。
2007年2月28日,楊司琦離開廈門演藝職業學院,到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報到。入團後,她每天都認真參加排練,在導演和老師指導下,看著老師的手語分解動作,很快跟上了節奏,很快就能和演員們一起同台演出。後來參加了參奧藝術學院考試,以優異的成績被錄取,圓了多年來的大學夢。
【在無聲世界綻放如花舞姿】
楊司琦已經從無聲世界中,走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由於聽力差,步伐常常跟不上音樂節拍,她需要比平常人付出好幾倍的努力。幾近殘酷的訓練,使楊司琦像一塊細心雕琢的玉石,終於在舞台上嶄露頭角。在各種層次的比賽中頻頻摘金奪銀:2005年6月,在福建省第七屆殘疾人藝術匯演比賽中,獨舞《清晨》榮獲二等獎;同年7月,在第6屆全國殘疾人藝術表演賽上,獨舞《我愛鷺島的清晨》獲三等獎……
2005年9月,經中國殘疾人藝術團邀請,楊司琦作為福建省殘聯派出的唯一一名殘疾人舞蹈演員,參加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盛況空前的“國際助殘日·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答謝晚會”。在北京,司琦見到了她內心傾慕已久的邰麗華。她告訴身邊的人說:她要向邰麗華姐姐學習,像她一樣跳舞。
2007年春天,楊司琦接到北京的通知: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已經正式將她的資料存檔,有望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擔綱領舞《千手觀音》的姊妹篇———大型舞蹈《千手千眼》。2008年3月,楊司琦順利地跨進了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大門,成為了其中的一員。
其他信息
“我女兒能有今天的成績,感謝社會上許多熱心人的幫助、關心、鼓勵,使她能夠健康成長,特別是縣殘聯經常推薦她參加各種賽事,讓她有機會上台鍛鍊,開闊視野。”李惠玲搬出一大摞照片和證書感慨地說。其中,有和邰麗華的合影,有和舟舟的合影,有參加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大型音樂舞蹈——《我的夢》演員證,有在第八屆亞太地區新加坡CSTD舞蹈比賽演出……
殘奧會結束後,她恢復原來的節奏,每天訓練基本功和排練,還要參加文化課學習。
“為了祖國的榮譽,為了殘疾人的事業,我做到啦!”聽力殘障的華安縣少女楊司琦由衷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