椴樹根

椴樹根

椴樹根,中藥名。為椴樹科植物椴樹Tilia tuan Szyszyl.的根。分布於西南及陝西、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止咳之功效。常用於風濕痹痛,四肢麻木,跌打損傷,久咳。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椴樹根
  • 別稱:葉上果根、滾筒樹根、家鶴兒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錦葵目
  • :椴樹科
  • :椴樹屬
  • :椴樹
  • 採收時間:秋季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苦,性溫。

功效

祛風除濕,活血止痛,止咳。

主治

風濕痹痛,四肢麻木,跌打損傷,久咳。

相關配伍

1、治跌打損傷,風濕麻木:葉上果根60g。泡酒服或搽痛處。(《貴州民間藥物》)
2、治久咳:椴樹根皮20-24g。蜜炙,水煎,飯後服。(《福建藥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外用:適量,浸酒搽。

採集加工

秋季挖根,洗淨泥土,切片曬乾。

形態特徵

椴樹,又名千層皮、青科榔、飯瓢樹。喬木,高20cm。樹皮灰色,直裂,小枝近禿淨,頂芽無毛或有微毛。葉互生;葉柄長3-5cm,近禿淨;葉片卵圓形,長7-14cm,寬5.5-9cm,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單側心形或斜截形,上面無毛,下面初時有星狀茸毛,以後變禿淨,在脈腋有毛叢,乾後灰色或褐綠色,邊緣上半部有疏而小的齒突;側脈6-7對。聚傘花序長8-13cm,無毛;花柄長7-9mm;苞片狹窄倒披針形,長10-16cm,寬1.5-2.5cm,無柄,先端鈍,基部圓形或楔形,上面通常無毛,下面有星狀柔毛,下半部5-7cm與花序柄合生;萼片長圓狀披針形,長5mm,被茸毛,內面有長茸毛;花瓣7-8mm;退化雄蕊長6-7mm;雄蕊長5mm;子房有毛,花柱長4-5mm。果實球形,寬8-10mm,無棱,有小突起,被星狀茸毛。花期7月,果期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谷或山坡上闊葉雜木林中。分布於西南及陝西、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相關論述

1、《貴州民間藥物》:“祛風活血。治跌打損傷。”
2、《貴州草藥》:“鎮痛。”
3、《福建藥物志》:“清熱解毒。主治高熱,百日咳,外傷感染,癰,疽,毒蛇咬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