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卵
半透明乳黃色,長
橢圓形 ,具有縱橫格線,成堆產於葉片背面上。卵一般在老葉上,卵量達59—252粒,平均137粒。
幼蟲
5—8個齡期。雌、雄幼蟲大小相似,雄性6—8齡幼蟲蟲體第9節前緣腹中腺表面有一圓形凹陷,雌蟲無凹陷。
椰子織蛾 幼蟲形態 成熟幼蟲長20-25 mm,頭和前胸暗褐色,中胸微紅色,腹部背面及側面通常有5條褐色
縱紋 。幼蟲5~8個齡期。雌、雄幼蟲大小相似,雄性 6~8 齡,腹部第 9 節前緣腹中腺表面有一圓形
凹陷 ,雌蟲無此凹陷,這一特徵可用於辨別幼蟲的性別。
蛹
紅褐色,雌、雄蟲蛹質量分別為( 22.18 ±0.99) 、( 17.73 ±0.09) mg ( Santhosh & Prabhu,1987) 。
椰子織蛾 蛹形態 成蟲
觸角長5—7mm,38—42節。中間各節呈圓柱形,最後一節呈錐形。
椰子織蛾 成蟲形態 成蟲為小型蛾類,體長(從前頭到腹端)10-12 mm。翅寬大被厚鱗,灰白至淺黃灰色間有許多深灰色斑。下唇須長,向上彎曲,超過頭頂,第3節與第2節等長。觸角長5~7 mm,38~42 節。中間各節呈圓柱形,最後一節呈錐形( Jayaprakash &Prabhu,1986) 。兩性相似,但雌蟲略大,雌蟲的觸角略比雄蟲長,前翅有3個模糊斑,雄蟲後翅端緣具毛。
註:形態特徵圖片由(廣東農業部)提供
生物特性 雌蛾在葉片背面產卵。卵一般產在老葉上,卵量達59—252粒,平均137粒。在印度,椰子織蛾卵期大約5d,幼蟲期42d,蛹期12d,成蟲壽命5—7d,全世代需2—2.5個月,1年發生5代。
椰子織蛾成蟲可以飛行,大多在晚間活動。雌蛾在葉片背面產卵。卵一般產在老葉上,卵量達 59 ~252 粒,平均 137 粒。在印度,椰子織蛾卵期大約 5 d,幼蟲期 42 d,蛹期 12 d,成蟲壽命 5-7 d,全世代需 2-2.5 個月,1 年發生 5 代( Nirula,1955) 。
寄主植物 椰子織蛾主要寄主植物為棕櫚科植物,包括
椰子 (
Cocos nucifera L.),扇葉樹頭櫚(
Borrassus flabellifer L.),棗椰樹(
Phoenix dactylifera L.)、銀海棗(
P. sylvestris Roxb)、野生棗椰(
P. theophrasti Greuter)、
貝葉棕 (
Corypha umbraculifera L.)、
西谷椰子 (
Metroxylon sagu Rottboell)、蒲葵(
Livistona chinensis Rob)、
非洲棕 (
Hyphaene thebaica L.)、董棕(
Caryota urens L.)、甘藍椰子(
Oredoxa oleracea Kruth)等。另據報導,香蕉(
Musa spp. )也是椰子織蛾的轉主寄主。
椰子織蛾在海南省主要危害椰子(
Cocos nucifera L.)、蒲葵(
Livistona chinensis R.Br.)、
中東海棗 (
Phoenix sylvestris Roxb)、
華盛頓棕 (
Washingtonia robusta )、檳榔(
Areca catechu Linn.)、
散尾葵 (
Chrysalidocarpus lutescens H. Wendl.)、大王椰子(
Roystonea regia O.F. Cook)、
桄榔 (
Arenga pinnata Merr.)、
酒瓶椰子 (
Hyophore lagenicaulis H. E.)、
狐尾椰子 (
Wodyetia bifurcate A. K. Irvine.)、假檳榔(
Archontophoenix alexandrae H. Wendl.)、
霸王棕 (
Bismarckia nobilis Hildebr. Et H. Wendl
)、紅脈棕(
Latania lontaroidesz )等棕櫚科植物,其中椰子和中東海棗受害最為嚴重。在廣東省主要危害
大王椰子 、
中東海棗 和
加拿利海棗 。
分布區域 國內 國外 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緬甸、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泰國和馬來西亞等。
危害症狀 椰子織蛾以
幼蟲 取食葉片,危害老葉和新葉,並構築絲網狀蟲道,因此,棕櫚科植物整個生長階段均易受到椰子織蛾的危害。受害嚴重時整個樹冠被侵染,葉片乾枯脫落,樹勢衰弱。幼蟲的排泄物還會導致葉片光合作用效率低下。椰子織蛾還取食苞芽,造成椰樹花穗減少、生長遲緩、過早落果等現象,進而嚴重影響椰子產量。椰子織蛾嚴重侵染椰子後,可造成椰子減產近50%。
椰子織蛾為害症狀 該害蟲主要以幼蟲從棕櫚科植物的下部葉片向上危害,將葉肉吃光,使葉片形成乾枯狀。幼蟲在葉片背面形成蛀道,蛀道內糞便與其吐絲交織。椰子織蛾與椰心葉甲不同,椰子織蛾同時危害椰子樹的老葉和新葉,而椰心葉甲僅危害椰子樹新葉。
椰子織蛾為害症狀 註:危害症狀圖片由(廣東農業部)提供
傳播渠道 成蟲能夠飛翔傳播。幼蟲和
蛹 能夠通過棕櫚科果實傳播,還能隨
苗木 的調運進行遠距離傳播。
防控措施 可以採取化學防治、農業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進行防控。國外報導有效的藥劑有
敵敵畏 、
敵百蟲 、
馬拉硫磷 等,樹幹注射印楝素水劑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農業防治是預防椰子織蛾爆發的輔助措施,通過削減和燒毀被害葉片和枯葉等,可以減少蟲源。
圖集 圖1 椰子織蛾圖1:椰子織蛾卵長橢球形,長0.7~0.9mm,寬0.4~0.5mm,半透明,成堆產於葉片上
椰子織蛾 圖1 圖2: 椰子織蛾圖2:3齡幼蟲
椰子織蛾圖2 圖3 椰子織蛾圖3:大齡幼蟲(4齡以上,體長20~25mm)
椰子織蛾圖3 圖4 椰子織蛾圖4:幼蟲取食危害
椰子織蛾圖4 圖5 椰子織蛾圖5:蛹腹面(左:雌,右:雄)
椰子織蛾圖5 雌性 雌蛹平均體長11.6mm,寬2.9mm
雄蛹平均體長 9.2mm,寬2.4mm
椰子織蛾圖5:蛹腹面 雄性 圖6 椰子織蛾圖6:在老人葵葉片中聚集化蛹
圖6 圖7 圖7-1 雌蟲背面
圖7-3 圖7-1 圖7-2 雄蟲背面
圖7-2 圖7-3 雄蟲腹面
(註:圖集圖片由浙江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