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分類

植被分類

植物群落的一切特徵都可以作為分類的依據, 如外貌結構特徵、植物種類組成、植被動態特徵、生境特徵等等 。植被分類是植被科學研究的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植被分類
  • 外文名:vegetation classification
植被分類系統和方法,外貌或生態,結構的植被分類,動態的植被分類,優勢度的植被分類,按植物種類劃分的植被單位和系統,植被的數量分類,中國植被分類的原則、單位和標準,原則,單位,

植被分類系統和方法

外貌或生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的植被分類系統由Ellenberg 和Mueller- Dombois 提出, 這個分類系統的植物群系以及各級分類單位都是結合著植物生活型以群落外貌為依據。

結構的植被分類

Fosberg 在1961 年和1967 年提出了植被一般的結構分類近似法, 這個分類系統被國際生物計畫( IBP) 採納作為制定植被圖的指南。Fosberg 系統的主要特點之一, 是嚴格地以現有植被為根據, 並有意識地避免了與環境標準的結合。Fosberg 把外貌和結構作了明確的劃分,外貌是指外部表現以及總的組成特徵, 就是指像森林、草地、熱帶稀樹草原荒漠這樣的大單位。結構則關係到植物生物量的空間排列。此外, Fosberg用從季節性落葉與葉子的存留上來看的機能, 以及生長型或生活型的特殊季相作為植被分類的重要標準。Fosberg系統用檢索表進行分類。一開始以植物體之間的距離或覆蓋情況為依據, 把植被劃分為: 密閉、稀疏和星散3 種類型。這種第一次區分即為第1 級植被單位, 稱之為第一結構組, 在每一組內再以植被層的高度及其覆蓋程度為依據劃分第2級植被單位, 稱之為群系綱。由此劃分出31 個群系綱, 再以機能性質為標準, 即根據優勢層是常綠的還是落葉的劃分出第3 級, 稱為群系組。在每一群系組下依據優勢生活型, 葉子質地,葉子大小, 葉形, 具刺性, 生長型再進行區劃, 就成了現實的作圖單位, 即群系。偶爾, 代表第4 級的群系再劃分成亞群系( subformation) 第5級。

動態的植被分類

Clements根據演替關係發展了一個分類系統,亦從空間上的相似性、優勢種及其群落的差異上推論出時間上的變化。關鍵的部分形成了一個地區性的氣候頂極群落,所有其他群落都以年代順序與氣候頂極群落關聯起來。植被分類主要是對頂極群落進行分類,而頂極群落同時也是某種氣候的指示,這樣的頂極群落稱為群系。在群系下按種類組成再劃分亞類,稱之為群叢。群叢以下按伴生的優勢種不同可以再劃分為變群叢,其下還可進一步劃分為局叢,這是局部單位,只是在相對多度和優勢種聚生情況上彼此有差異。這一方案曾用於北美洲植被劃分上。

優勢度的植被分類

優勢度類型是依一個或幾個優勢種所確定的一種群落的類型級。這些優勢種往往是群落最上層中最主要的種,有時也可以是下層中覆蓋度最大的種。Flahault早在1901年就是用優勢度作為群叢劃分的依據。在北歐,特別是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學者們,更多地注意各層的優勢種,注意各層優勢種的結合,把各層優勢種相同的群落稱為基群叢,然後再根據主要層次的異同確定更高級的單位。在北美,人們往往只注意最高層次種的那些優勢種,根據它們劃分相似的優勢度類型聯合為較高級單位。Clements的系統也是以優勢種劃分低級單位的。

按植物種類劃分的植被單位和系統

在Braun-Blanquet學派中,都是以種類組成的相似性,特別以特徵種(Character-species)的代表性為依據,將植被樣地歸為群落類型的。這個種類組成的分類系統的基本單位是群叢。群叢可再歸為更高級的單位群屬,群屬之上有群目,群目再歸為更高級的群綱。群叢可以向下細分為亞群叢,亞群叢再分為變型群相。Braun-Blanquet的系統是套用最廣泛,最有效和最標準化的,並且可運用於各種不同類型的群落。

植被的數量分類

植被的數量分類由於大多數植被分類途徑都帶有不同程度的主觀性,可以獲得較為客觀結果的數量分類便發展了起來。所謂結果客觀,就是說,用它對樣地資料進行類型劃分,對於任何人來說只要按照規定的方式進行,都會得到準確一致的結果。20世紀80年代以後,數量分類也得到發展,數量分類學逐漸被愈來愈多的生物學家所接受,並且廣泛套用於生物分類中。數量分類學的產生在生物分類中提出定量的觀點,並採用數學方法。把分類學的研究從定性的描述提高到定量的綜合分析,對生物分類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中國植被分類的原則、單位和標準

原則

按群落本身的特徵,以植物區系組成、生態外貌、生態地理和動態等方面作為分類的依據。1.劃分植被的高級類型時,側重於外貌、結構和生態地理;2.確定中級一下單位時,則主要著重於植物種類組成。

單位

採用的主要分類單位為三級:植被型(高級單位)、群系(中級單位)和群叢(基本單位)。
中國植被圖中國植被圖
植被型組:凡建群種生活型相近因而群落外貌相似的植物聯合。如針葉林闊葉林荒漠沼澤
植被組:在植被型內,把建群種所屬生活型(一級或二級)相同或相似,對水、熱條件要求一致的植物群落聯合。如寒溫帶針葉林落葉闊葉林常綠闊葉林
植被亞型:植被型內,根據優勢層片的差異,進一步劃分亞型。這種層片結構的差異,一般由氣候亞帶的差異或一定的地貌、基質條件的差異引起的。
群系組:根據建群種親緣關係近似(同屬或相近屬),生活型(三或四級)近似或生境相近而劃分。同一群系組的各群系,其生態特點相似。如溫性常綠針葉林(植被亞型),可以分出溫性松林、側柏林、鐵杉林等群系組。
群系:凡是建群種或共建種相同(在熱帶或亞熱帶有時是標誌種相同)的植物群落聯合。如興安落葉松林;遼東櫟林;大針茅草原。
亞群系:在生態幅度比較廣的群系內,根據次優勢層片及其反映的生境條件的差異而劃分的。如羊草草原,可以分出羊草-中生雜類草,羊草-叢生禾草,羊草-鹽中生雜類草三類。
群叢:凡屬於同一群叢的各個植物群落,在群落的種類組成方面應具有共同的正常成分:群落的層片配置相同,季相變化和生態外貌相同,以及具有相似的演替趨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