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群(植物相)

植物群

植物相一般指本詞條

指分布於一定地區環境、層位或時代,歷史上形成起來的各種植物的總體。在古生物學中常按植物類別、分布地區、產出層位或地質時代等進行劃分,命名,其範圍大小並無一定,如安加拉植物群、二迭紀植物群、龍潭組植物群、舌羊齒( Glossopteris)植物群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植物群
  • 外文名:flora
植物群形成過程,植物群分布,晚石炭世植物群,

植物群形成過程

華夏植物群生長於氣候濕熱的條件,植被與雨林、季雨林相似。代表植物是大羽羊齒,同時繁盛的還有同類植物華夏羊齒、織羊齒、瓣輪葉等。大羽羊齒為真蕨類植物,葉片較大,呈倒卵形、歪心形、紡錘形或長橢圓形,葉脈四級,葉脈中的細脈結成小網眼,套疊呈重網狀。

植物群分布

植物群出現於南半球岡瓦納古陸,北半球的勞亞古陸的植物群逐漸分化,到晚二疊世形成安加拉區、歐美區(大西洋區)、西北美區(北美區)和華夏區4個不同的植物區。包括澳大利亞南極洲、南美洲南部、非洲南部、南亞次大陸和中國西藏雅魯藏布江以南地區。以具特有的舌羊齒(Glossopteris)、恆河羊齒(Gong-amopteris)、盤葉(Raniganjia)、對囊蕨(Dizeugotheca)、叉脈蕨(Dichotomopteris)、Gondwanidium、匙葉(Noegge-rathiopsis)、Walkomiella為特徵。裂鞘葉(Schizoneura)亦為重要分子。缺乏北半球此時最繁盛的鱗木類、蘆木類和許多蕨型葉如美羊齒(Callipteris)等。一般認為本區季節分明,氣溫較低,木材具有年輪。
植物群植物群

晚石炭世植物群

晚石炭世植物群分為兩區:①歐美植物區,從北美加拿大美國東部,經歐洲,而達阿特拉斯山脈、哈薩克斯坦、中國、印尼。以具有鱗木、鱗皮木(Lepidophloios)、封印木(Sigillaria)、窩木、楔葉、蘆木(Calamites)、輪葉(Annularia)和蕨型葉座延羊齒(Alethopteris)、脈羊齒(Ne-uropteris)、畸羊齒(Mariopteris)、櫛羊齒(Pecopteris)和裸子植物科達(Cordaites)為特徵。很多相同的屬種分布在西歐、北非、南達阿特拉斯山脈,經西班牙、法國、德國和中歐到巴爾幹半島、土耳其北部到頓涅茨盆地。在美國分布在堪薩斯、德克薩斯、阿拉巴馬,北至密西根,東至賓夕法尼亞和馬里蘭一帶。在中國,晚石炭世以具有脈羊齒、網羊齒、楔葉、鱗木和科達為特徵,大多數的種與歐美相同,但出現少數特有屬種如齒葉(Tingia)、貝葉(Conchophy-llum)等,開始形成華夏植物區。②安加拉植物區,在庫茲涅茨克盆地和西伯利亞一帶,以具有安加拉木(Angaro-dendron)、副蘆木(Par acalamites)、Angaridium、Paragondwanidium、安加拉羊齒(Angaropteridium)、Rufordia、櫛羊齒、脈羊齒和科達等為特徵。
植物群植物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