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生化實驗原理與技術(第3版)》是由王學奎、黃見良主編,2015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該教材主要適用於農林院校植物生產類各專業的植物生理學和基礎生物化學的本科教學,也適用於綜合性大學、師範院校以及從事植物生理生化相關工作的師生、科研人員使用。
該教材分為兩篇和一個附錄。第一篇為植物生理生化實驗原理,介紹了植物生理生化實驗技術的基本原理、離心技術、層析技術等內容;第二篇為實驗技術,主要包括生理生化在內的80多個實驗技術和5類綜合性實驗技術方案;附錄部分包括各種常用參數表、常用緩衝液、培養液和培養基的配製方法等。
基本介紹
- 書名:植物生理生化實驗原理與技術(第3版)
- 作者:王學奎、黃見良
- ISBN:978-7-04-039646-1
- 類別:“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
- 頁數:324頁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1月22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版面字數:490千字
- CIP核字號:2014111447
成書過程,修訂過程,出版工作,內容簡介,教材目錄,教學資源,教材特色,作者簡介,
成書過程
修訂過程
《植物生理生化實驗原理與技術(第3版)》是在《植物生理生化實驗原理和技術(第2版)》的基礎上進行了修訂。
《植物生理生化實驗原理與技術(第3版)》由王學奎、黃見良擔任主編。該教材編委會由包金花、陳翠蓮、豐勝求、郝再彬、洪玉枝、黃見良、井文、柯玉琴、李海霞、厲秀茹、劉明、劉延吉、時翠平、王雙明、王學奎、楊特武、於虹漫、張達、張方東、張玉瓊(按姓氏拼音排序)等來自全中國13所院校的20位教學第一線的骨幹教師組成。修訂初稿完成後由編委互審,副主編審校,主編王學奎、黃見良負責全書統稿。華中農業大學李合生教授、曾漢來教授和南京農業大學夏凱教授對該教材進行了最終審閱。華中農業大學2010張之洞班(農科)的王喆、凌寒和阮丹娜為該書繪製了部分插圖。此外,該教材的出版、發行得到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吳雪梅、孟麗、李光躍等以及華中農業大學教務處的支持。該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中國國內外有關資料、論文和實驗指導等。
出版工作
2015年1月22日,該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職務 | 姓名 |
---|---|
策劃編輯 | 孟麗 |
責任編輯 | 孟麗 |
封面設計 | 張楠 |
責任印製 | 劉思涵 |
內容簡介
《植物生理生化實驗原理與技術(第3版)》分為兩篇和一個附錄。第一篇為植物生理生化實驗原理,介紹了植物生理生化實驗技術的基本原理、離心技術、層析技術、電泳技術、紅外CO2氣體分析技術、光學分析技術、氣體測壓技術、電化學分析技術、免疫化學技術、Southern blotting和PCR反應原理與技術等實驗理論及其相關儀器設備的設計、工作原理和操作;第二篇為實驗技術,主要包括生理生化在內的80多個實驗技術和5類綜合性實驗技術方案,涉及植物生長發育各個階段和逆境條件下植物的生理生化代謝過程;附錄部分包括各種常用參數表、常用緩衝液、培養液和培養基的配製方法以及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性質、套用範圍和使用方法等。
教材目錄
前言 第一篇 植物生理生化實驗原理 第一章 植物生理生化實驗技術的基本原理 1.1 植物材料的種類 1.2 植物材料的採取 1.3 分析樣品的前處理和保存 1.4 待測組分的提取、分離和純化技術 1.5 樣品中待測組分的測定 1.6 實驗結果的數據處理與分析 第二章 離心技術 2.1 基本原理 2.2 離心機的類型及主要構造 2.3 常用的離心技術 2.4 分析性超速離心技術的套用 第三章 層析技術 3.1 層析原理 3.2 分配層析 3.3 吸附層析 3.4 凝膠層析 3.5 離子交換層析 3.6 親和層析 3.7氣相色譜 3.8高壓液相色譜 3.9毛細管電泳色譜 3.1 0層析技術的套用 第四章 電泳技術 4.1 電泳基本原理 4.2 影響遷移率的主要因素 4.3 凝膠電泳 4.4 電泳的套用 第五章 紅外線CO2氣體分析技術 5.1 紅外線CO2氣體分析儀的工作原理 5.2 紅外線CO2氣體分析儀的類型 5.3 紅外線CO2氣體分析技術的運用 第六章 光學分析技術 6.1 紫外光可見光分光光度法 6.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6.3 火焰分光光度法 6.4 螢光分光光度法 6.5 旋光分析法 6.6 近紅外分析法 第七章 氣體測壓技術 7.1 氣體測壓技術的類型及其基本原理 7.2 氣體測壓技術的套用 第八章 電化學分析技術 8.1 電化學分析技術的類型及其基本原理 8.2 電化學分析技術的套用 8.3 DDS12A型數字式電導率儀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九章 免疫化學技術——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ELISA) 9.1 ELISA的原理 9.2 設計和合成特定的免疫原 9.3 抗體的製備 9.4 標記抗原的製備 9.5 ELISA測定程式的設計 第十章 Southern blotting和PCR反應原理與技術 10.1 Southern雜交 10.2 PCR反應 第二篇 植物生理生化實驗技術 實驗1植物組織中自由水和束縛水含量的測定 實驗2植物組織水勢的測定 實驗3鉀離子對氣孔開度的影響 實驗4植物的溶液培養和缺素觀察 實驗5植物體內硝態氮含量的測定 實驗6植物傷流液中糖和胺基酸的測定 實驗7根系活力的測定——TTC法 實驗8植物體內硝酸還原酶活力的測定 實驗9植物谷氨醯胺合成酶活性的測定 實驗10葉綠體色素含量的測定 實驗11希爾反應的觀察 實驗12離體葉綠體光誘導螢光強度的測定 | 實驗13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活性的測定 實驗14葉綠體中3磷酸甘油醛脫氫酶活性的測定 實驗15乙醇酸氧化酶活性的測定 實驗16真空滲入法測定環境因子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 實驗17紅外線CO2氣體分析儀法測定植物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 實驗18氧電極法測定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 實驗19微量定容測壓法測定種子的呼吸速率 實驗20小籃子法(廣口瓶法)測定植物呼吸速率 實驗21植物組織中總氮含量的測定——微量凱氏定氮法 實驗22植物組織中游離胺基酸總量的測定——茚三酮溶液顯色法 實驗23植物組織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測定 實驗24植物組織中蛋白質含量的測定 實驗25植物組織中有機酸含量測定 實驗26澱粉酶活性的測定 實驗27葉綠體ATP酶活性測定 實驗28脲酶Km值的測定 實驗29蛋白質相對分子質量的測定——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法 實驗30植物過氧化物酶同工酶測定——圓盤式凝膠電泳法 實驗31植物組織中DNA的提取與測定 實驗32DNA的瓊脂糖凝膠電泳 實驗33RNA的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 實驗34PCR反應 實驗35Southern blotting 實驗36植物細胞G蛋白活性的測定 實驗37酶聯免疫法(ELISA)測定CaM總量 實驗38蛋白質磷酸化酶——鈣依賴蛋白激酶活性的測定 實驗39生長素類調節劑對種子萌發的影響 實驗40赤黴素對α澱粉酶的誘導形成 實驗41植物激素對愈傷組織的形成和分化的影響 實驗42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植物的內源激素含量 實驗43氣相色譜法測定乙烯含量 實驗44酶聯免疫吸附檢測法(ELISA)測定植物激素含量 實驗45植物春化和光周期現象的觀察 實驗46花粉活力的測定 實驗47植物種子生命力的快速測定 實驗48穀物澱粉含量的測定(旋光法) 實驗49穀物種子蛋白質組分的分析 實驗50穀類作物種子中賴氨酸含量的測定——茚三酮比色法 實驗51種子粗脂肪含量的測定 實驗52植物組織中纖維素含量的測定 實驗53植物種子中主要不飽和脂肪酸的分離——反相紙層析法 實驗54油菜籽中硫代葡糖苷總量的測定 實驗55抗壞血酸(維生素C)含量的測定 實驗56果蔬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測定 實驗57游離脯氨酸含量的測定 實驗58植物組織中丙二醛含量的測定 實驗59氣相色譜法測定植物樣品膜脂中脂肪酸的含量 實驗60植物抗逆生理指標的測定——電導儀法 實驗61愈創木酚法測定過氧化物酶活性 實驗62高錳酸鉀滴定法測定過氧化氫酶活性 實驗63氮藍四唑(NBT)法測定超氧物歧化酶活力 實驗64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測定 實驗65綜合實驗1——以大豆為材料 實驗66綜合實驗2——以甜葉菊葉片為材料 實驗67綜合性實驗3——低溫脅迫對植物幼苗的影響 實驗68綜合性實驗4——CaCl2在增強植物抗旱性中的作用 實驗69綜合性實驗5——果蔬的品質分析 附錄 附錄1硫酸銨飽和度常用表 附錄2實驗中常用酸鹼的相對密度和濃度的關係 附錄3常用固態酸、鹼、鹽的配製參考表 附錄4常用酸鹼指示劑 附錄5常用緩衝溶液的配製 附錄6Hoagland營養液及改良Hoagland營養液配方 附錄7植物組織培養常用培養基 附錄8常見的植物生長調節物質及其主要性質 附錄9植物激素與生長調節劑在農業生產中的套用 參考文獻 著作權 |
(註:目錄排版順序為從左列至右列)
教學資源
- 課程資源
《植物生理生化實驗原理與技術(第3版)》配套建設有“植物生理生化實驗原理與技術(第3版)”數字課程。
數字課程名稱 | 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內容提供者 |
---|---|---|---|
“植物生理生化實驗原理與技術(第3版)”數字課程 |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 | 2014年12月 | 王學奎、黃見良 |
教材特色
《植物生理生化實驗原理與技術(第3版)》採用“紙質教材+數字課程”的出版形式,紙質教材更加精煉適用,數字課程對紙質教材內容加以鞏固、補充和拓展。該教材在秉承《植物生理生化實驗原理與技術(第2版)》編寫特色的基礎上,進行了適當修訂,如第一篇的實驗理論部分重點對“紅外CO2氣體分析技術”“光學分析技術”等章節進行了修訂,增加了新儀器的理論基礎、實際套用和操作、維護等方面的知識;第二篇的實驗技術部分刪除了相對陳舊的實驗方法,對原有50%以上的實驗技術進行了完善、內容補充與更新。
作者簡介
王學奎:男,1965年3月生,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華中農業大學專職教師。主要從事藥用植物栽培、育種及其資源評價與利用等方向的研究。
黃見良:男,1964年9月生,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華中農業大學教師。主要從事水稻逆境生理、營養生理、現代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創新等方向的研究。曾被評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