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床,即供棺槨停放的底座。
在古代,床是供人坐臥的器具,與今天只用作睡臥不同。《說文》 :“床,安身之坐者。”安身,指使身體安穩的意思。由此引申出起承托穩定作用的東西,實際上就是底座。所以有琴床、工具機、車床、筆床。由“床”構成的複合詞的中心義是:起安穩作用的底座。
棺床,就是用來安放棺槨的底座。建造材料並不固定,可以用磚砌成,也可以用石料(包括玉石)或者木料等製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棺床
- 高:0.84米
- 長:7.45米
- 寬:3.36米
- 周邊:玉版正嵌
- 中心:玉版(36厘米見方)斜嵌
棺床,即供棺槨停放的底座。
在古代,床是供人坐臥的器具,與今天只用作睡臥不同。《說文》 :“床,安身之坐者。”安身,指使身體安穩的意思。由此引申出起承托穩定作用的東西,實際上就是底座。所以有琴床、工具機、車床、筆床。由“床”構成的複合詞的中心義是:起安穩作用的底座。
棺床,就是用來安放棺槨的底座。建造材料並不固定,可以用磚砌成,也可以用石料(包括玉石)或者木料等製作。
棺床,即供棺槨停放的底座。在古代,床是供人坐臥的器具,與今天只用作睡臥不同。《說文》 :“床,安身之坐者。”安身,指使身體安穩的意思。由此引申出起承...
此展品為五代文物。棺床位於地宮中室中央稍偏後,棺床兩旁有立雕的十二神,棺床整體為紅砂岩雕塑,呈“亞”字型須彌坐式,製作極其精美考究。它從上到下共有七...
北魏司馬金龍墓石雕棺床文物介紹 編輯 長241厘米,寬133厘米,高51厘米,1965年大同市石家寨北魏太和八年(484)司馬金龍夫婦墓出土,淺灰色細砂岩質。棺床由六塊石板...
這件遼代葬具1974年出土於遼寧省法庫縣葉茂台七號遼墓。通高2.3、寬約3.4米。它的功能是容納石棺,也是中國古建中少見的木作建築實物。棺床即是帳座,上面的...
《張虔釗棺床石刻》是五代後蜀的雕刻,出土於四川成都。...... 《張虔釗棺床石刻》是五代後蜀的雕刻,出土於四川成都。中文名 張虔釗棺床石刻 年代 五代後...
從墓葬形制、出土器物看,墓葬風格接近於晚唐和遼代早期的風格,應為遼代早期契丹貴族的墓葬。彩繪木棺和棺床,在內蒙古尚屬首次完整發現。 [1] ...
左右有龍柱互峙,前面有龍案(棺床),兩邊側壁上,對稱雕刻著文官武將,侍女童了,形態各異,栩栩如生。還有一幅引人注目的"貢使圖",捲髮跣足...
而且根據清朝陵寢專家徐廣源的考證,景陵地宮正面棺床安放了一帝四後,正面棺床已經滿員,根本沒有多餘的地方安放章佳氏金棺,可見康熙帝完全沒有打算讓其從葬。...
墓室四壁、藻井、棺床及甬道兩壁繪有精美的壁畫,壁畫直接繪在平整的石壁上。五盔墳五號墓歷史影響 編輯 五盔墳五號墓是高句麗晚期壁畫墓的代表作之一 , 豐富...
而且根據清朝陵寢專家徐廣源的考證,景陵地宮正面棺床安放了一帝四後,正面棺床已經滿員,根本沒有多餘的地方安放章佳氏金棺,可見康熙帝完全沒有打算讓其從葬。...
棺床兩側浮雕舞龍8條,其間填以線刻的卷草和纏枝海石榴花紋。南唐國皇帝李昪的欽陵和李璟的順陵均在今江蘇省南京市江陵縣祖堂山南麓。欽陵、順陵東西並列,相距50...
此展品為明代文物。長13.4厘米,重60克。這件金簪俗稱“頂簪”,戴於髮髻正中,出土時位於梁莊王棺床。簪頭上的花葉採用捶揲法,將金片置於模具中反覆捶打,壓出...
而且根據清朝陵寢專家徐廣源的考證,景陵地宮正面棺床安放了一帝四後,正面棺床已經滿員,根本沒有多餘的地方安放章佳氏金棺,可見康熙帝完全沒有打算讓其從葬。...
明德王墓,位於濟南市長清區五峰山南麓。該墓依山鑿擴,由墓道、墓門、雨道、前殿及兩個並列的後室組成。兩後室及前殿右側各置一石砌棺床。...
永陵最珍貴的文物,當屬雕刻在棺床壺門之內的“二十四伎樂”。東西兩面各10人,南面4人,均為女性。其中舞者2人,演奏各種樂器22人。共有20種23件樂器。在我國...
基底鋪石材,上置南北排列的二棺床,表面塗抹白灰,床上均置有木棺,棺上有鎏金梅花飾件,南棺床上有大面積的炭塊和鐵釘及零碎的人頭骨等。南北耳室上都繪有王字...
這批崖墓由墓道、墓門、主室、甬道、側室、棺床、壁龕、灶台等組成,有單室、雙室、多室等形制,以多室墓為主。在崖墓中首次發現有壁畫和墨書榜題,並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