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霞市實驗國小

棲霞市實驗國小

棲霞市實驗國小,成立於1949年1月,位於棲霞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棲霞市實驗國小
  • 所在地:棲霞市
  • 創辦時間:1949年
  • 辦學理念:質量立校,科研強校,特色興校
學校概況,歷史的變遷,發展,全面推進,

學校概況

棲霞市實驗國小是一顆鑲嵌在“蘋果之都”的璀璨明珠,她依偎在翠屏山下,白洋河畔,風景秀麗,環境優美,人文氣息濃厚,是棲霞市一所市直實驗性視窗學校。
棲霞市實驗國小秉承原棲霞“霞山書院”數百年教育之風,於1949年正式創建。歷經50多年的發展與積澱,現已創辦成為全國百強特色學校、中國特色教育理念與實踐項目學校、國家級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全國規範漢字書寫教育特色學校、省級教學示範學校、省電化教育示範學校、省少先隊工作規範化學校、省校本培訓示範學校、省優秀交通安全示範學校、省勞動技術特色學校、省綠色學校、省科普示範學校、省平安建設先進基層單位、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省依法治校示範學校、省中國小素質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省平安和諧校園建設先進單位、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學校現有55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035名,教職工229名。其中專科以上學歷200人,占97%。學校堅持“質量立校,科研強校,特色興校”的辦學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努力構建和諧安全文明校園,以辦好讓人民滿意的學校為己任,全校上下攜手奮進,開拓創新,努力打造“學校有特色,教師有個性,學生有特長”的實小品牌,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逐步形成了環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藝術育人的辦學特色,取得了良好的辦學效益。
歷經50多年的發展與積澱,學校已創辦成一所在山東省有影響力的規範化學校。學校堅持以質量為中心,以隊伍建設為抓手,以民主管理為依託,以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為主線,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全面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大力實施“質量立校,科研強校,特色興校”的三大戰略,全力打造三張名片——“質量牌”、“特色牌”、“管理牌”,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堅持構建和諧校園、全面育人的指導思想,在教職工中大力弘揚“五種精神”,人人爭做“五個模範”,教育學生努力做到“四個學會”,全力打造學校“有特色、教師有特點、學生有特長”的實小品牌,逐步形成了環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藝術育人的辦學特色,取得了良好的辦學效益。

歷史的變遷

1949年1月,棲霞實驗國小前身“城鎮完小”成立,劉洪田任校長,崔曰山任教導主任,教學班由一至六年級,共6個班,學生120多人,教師10人。1953年學校遷至南坊村,學校擴建。1961年,學校又遷至“霞山書院”舊校址,1964年後又將舊校舍拆了重建成標準教室,同年8月學校又開辦了工讀國小,招收家庭困難學生十幾人。1966年,學校發展到期6個教學班,學生640多人,教師25人。文革期間,學校開展運動,搞開門辦學,嚴重破壞了教學秩序。1968年學校更名為“城鎮聯中”。1976年,城鎮聯中(含國小部)設31個班級,學生1500多人,教職員85人,其中國小部23個班,學生1080餘人。1977年,學校遵照教育部“學校工作以教學為主”的指示精神,建章立制,規範辦學。1978年開始使用全國統編的國小教材,課程科目增加,同年恢復考試。1983年8月,城鎮聯中國中遷走,國小部改為“城關鎮國小”,1984年,學校更名為“棲霞鎮中心國小”,同學成立黨支部,校長范相坤為支部書記。這一時期,學校已發展到24個班,學生1300多人,教職工68人。

發展

發展中的棲霞實驗國小
深化教育科研 強力鑄造學校名牌
1985年秋,學校收歸縣辦,改“棲霞鎮中心國小”為“棲霞實驗國小”,作為棲霞縣國小教育教學改革的視窗學校和實驗基地。
1986年,縣教育局確定棲霞實驗國小為進行綜合整體改革“一條龍”國小段實驗學校。結合當時開展的“五講四美三熱愛”和“學雷鋒、樹新風”活動,聯繫學生實際,採取多種途徑,探索了使德育序列化、制度化、規範化的路子。1987年,“德育序列化、社會化的”經驗和研究成果得到煙臺市教研室的認可,並於1989年8月在新疆烏魯木齊召開的全國普教“一條龍”整體改革實驗研討會上,進行了《國小德育序列化、社會化初探》的專題交流。
1987年秋,學校開始借鑑美國著名教育學家、心理學家班傑明·S·布魯姆的教育理論,進行“教學目標分類”研究。在語文、數學課堂教學中,移植布魯姆“目標分類法”,改進教學,開發非智力因素,搞好差生轉化。此後又在部分班級開展以“利用兒童語言發展關鍵期,發展兒童語言”和“布氏情感目標和我國思想教育關係”為課題的研究,該研究被列入煙臺市“八五”科研規劃。
1988年秋,學校各科教學開始運用電化手段進行教學,在一至五年級中每年級選出一個班級作為電教實驗班,教育教學質量有明顯提高。
1997年,煙臺市開始進行現代科技實驗研究,學校在全市率先開設了國小現代科技課,成為煙臺市首批現代科技實驗點校。2000年,煙臺市進行成果驗收,學校的實驗報告被評為優秀實驗報告一等獎,學校被確立為“教育部、科技部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實驗學校”。
1998年以後,學校開展學生創造力開發實驗,先後被評為山東省創造教育先進集體和全國創造教育先進集體,孫培遠、路麗蘭同志均被評為山東省及全國創造教育先進個人。
1998年3月,學校承接了山東省“九五”重點實驗課題“國小數學創新學習”實驗。學校提出的“數學大課堂”教學實驗被併入山東省數學創新學習實驗中,成為其子課題。學校從四個方面入手,積極推進實驗研究工作。一是邀請省有關專家進行專題講座。1999年,邀請省創新學習實驗專家劉品一和徐雲鴻老師作了關於數學創新學習實驗的專題報告,聽取了兩節數學研討課,對實驗提出了指導性建議;二是組織教師十餘人次外出學習,吸取先進經驗;三是取得煙臺市教科院和棲霞教研室的大力支持,多次請他們指導工作;四是開展大型的研討活動,包括觀摩課或公開課、經驗交流(書面的或現場交流)、現場參觀等,有力地推動了實驗的開展,逐步形成了“課前孕伏,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數學,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情感”、“課中探究,從實踐的觀點出發,構建學生學習數學的有效模式,提高學生學習能力”、“課後延伸,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數學教學模式。該實驗有12篇論文或實踐活動方案在《國小數學教師》、《山東教育》等有關報刊發表,其中《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目標 開展數學“大課堂”教學研究》一文獲全國數學年會論文評比一等獎並在大會上交流;學校課題組主要成員翟李紅先後多次在山東省數學創新學習實驗研討會、教材培訓會、山東省數學實踐活動研討會及課題鑑定會上作課或交流工作經驗;學校實驗教師王天俊先後代表煙臺市去貴州省安順市和山東濰坊、威海市等地送課交流,均獲好評,他的課在山東省數學優質課、華東六省一市優質課及全國數學錄相課評比中均獲一等獎。自2003年起,在翟李紅老師的引領下,邵軍、林海英、林蘭卿、柳茂林、盛志強等一大批數學教師陸續參與了新課程實驗教材《青島版》國小數學教材的編寫工作,並承擔了相關的教師教學用書、基礎訓練、單元測試題的部分編寫,在省青島版國小數學第二冊、第三冊教材培訓會上作教材分析並提供觀摩課。04年,該校林昭瑜、孫麗娜兩位教師合作的論文《淺談新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被中國教育學會評為全國國小數學論文一等獎。這次由中國教育學會組織的國小數學論文評獎,是在全國範圍內經各教育基層單位層層評選而產生的。經山東省教科院評審,林昭瑜、孫麗娜兩位教師合作的論文《淺談新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代表山東省參加全國評選並獲一等獎,這也是山東省此次參評論文中惟一獲得一等獎的論文。
2007年1月19日,山東省教育科學規劃“十一五”重點課題開題會議在學校召開。開題課題為《新課程國小數學教材教法實驗與研究》,教體局教研室國小組王學超主任和學校3名教師參加了該課題子課題的實驗研究,中央教科所科研處處長陳如平、山東省教研室院長徐雲鴻、煙臺教科院國小科主任徐國釗以及承擔該課題研究的煙臺市各實驗國小相關的教師共60多人參加了會議。
2007年10月11日,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構建數學教學新體系研究”第三屆學術年會暨2006—2007年度課題研究成果觀摩交流會在該校召開,該校子課題〈〈教師教學能力自主發展引領策略〉〉順利通過專家鑑定,圓滿結題。鑑定會由天津市紅橋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徐長青主持,課題鑑定組由中央教科所李嘉駿教授等7位專家組成,各省共150名課題代表參加現場會。中央教科所專家組鑑定稱該課題組探索出‘三策略、四方式’的教師教學能力自主發展引領策略的新模式,該模式可操作性強,針對性強,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和推廣價值。
1998年8月,學校承接了煙臺市“國小英語立體化實驗與研究”課題實驗,承擔了山東省“九五”規劃重點實驗課題“國小英語立體化實驗與研究”。該課題實驗通過多方位(課上、課下、校內、校外)、多角度(動腦、動口、動手、創設各種活動)、多方法(多媒體輔助、創新課堂教學)的立體交叉結合教學中,為學生創設一種寬鬆、和諧、愉悅的語言學習氛圍,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們還將數學創新學習實驗一些做法引入英語立體化實驗,在課堂上創設各種活動,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將課堂、課間及校園、家庭等聯結起來,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極大地促進了實驗的開展,收到了明顯效果。該實驗開展五年來,學生的口語水平進步較快,聽力較強。2001年,參加煙臺市少工委、少年宮聯合舉辦的“劍橋杯”少兒英語口語大賽,有7名學生獲“十佳小明星”稱號;在2002年參加的“劍橋杯”少兒英語大賽中,又有12人分別獲煙臺市低、高年級組“十佳小明星”稱號。2003年、2004年連續榮獲煙臺市少兒劍橋英語杯口語大賽優秀組織獎,分別有18名、23名學生榮獲“十佳小明星”稱號,近幾年,學校連續組織參加煙臺市“劍橋杯”少兒英語口語大賽,共有近二百名學生獲獎,占煙臺市獲獎總人數的三分之二。2007年5月,衣曉晗同學在2007年中央電視台“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山東賽區決賽的比賽中,獲得二等獎,2008年2月在“星星火炬”全國青少年英語風采展示活動,煙威分賽區選拔賽中,王小雨獲得國小B組英語專業一等獎。
1999年5月,該校在煙臺市該課題實驗階段工作會議上進行了經驗交流發言,受到專家的認可。03年11月,該校為該課題鑑定會提供現場,各位專家和領導對郭衛紅教師執教的匯報課和學生的口語水平給予了高度評價,華中師範大學魯子問教授在基礎教育網的英語論壇上詳細介紹了該校的課,稱讚課的設計創新,為國小英語的課堂教學研究提供了思路。以曲師大教科院院長博士生導師趙承福為首的專家最後的鑑定是“該課題較全面的實驗和研究了國小英語教學問題,其經驗和成果具有廣泛的套用價值,達到了國內同類研究的先進水平。”04年3月,該校的英語立體化實驗經驗和做法被山東外語教學出版社發表在《山東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總第17期基礎英語教學欄目上,04年5月該校被煙臺市教科院授予“國小英語立體化教學實驗與研究課題實驗先進單位”榮譽稱號,06年10月,孫雁老師代表煙臺市到泰安參加山東省國小英語優質課評選獲二等獎。
同時,我們還在將數學創新學習實驗中的做法引入到科技教育實驗方面進行了大膽嘗試。科技教師借鑑數學創新學習的成功做法,在科技教學中進行實踐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自2000年以來,祝永德老師執教的課先後多次在煙臺市、山東省優質課評選中獲一等獎,02年10月獲全國課題研討會錄相課評選一等獎。實驗以來,先後有12個科技活動或STS班隊活動方案獲市級一二等獎,其中,01年,鄒敏老師的《吹不大的氣球》被收編於教育科學技術司、中國科普研究所等主編的《創新之源》一書中;科技學科有近20多篇論文或教學設計獲省、市級一二等獎;學校撰寫的實驗報告《小學生主動探究能力的研究與探索》獲煙臺市實驗報告一等獎;在縣、市、省級小學生科技成果競賽中,學校先後有百餘名學生獲獎,其中王宇同學發明的“多用光學實驗儀”獲煙臺市創造發明一等獎,山東電視台“剪子、包袱、錘”欄目2001年10月給予現場錄相和採訪。05年6月1學生郭紹穎的小發明“白熾燈方便換燈器” 在“第三屆全國中國小勞技教育創新作品大賽”中榮獲國小組金獎,07年8月趙英順同學設計、林書波老師指導的“單向機車充氣嘴”小發明在“第四屆全國中國小勞技教育創新作品大賽”中榮獲國小組金獎。在山東省組織的綜合實踐活動競賽中,該校有3名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報告獲獎。05年12月,被山東教學研究室評為“勞動技術教育先進學校”。
2002年,該校藉助本地的資源優勢,開始進行校本課程探索研究。04年9月教導主任翟李紅參加了省教育廳在長島舉辦的教育部重點課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整合實驗研究》的研討會,該校自編的校本課程教材《綜合實踐活動》受到了全國與省專家的高度好評。06年4月,翟李紅、林文華到青島參加山東省綜合實踐優質課評選活動,翟李紅所授課《奇妙的潛望鏡》獲一等獎,林文華所授課《學用工具長本領》獲二等獎。06年,煙臺市教科院授予“全市校本教研工作示範學校” 榮譽稱號,山東省教育廳授予“中國小教師校本培訓省級示範學校” 榮譽稱號。
2005年2月,應學校邀請,煙臺教科院沈培坤副院長、管錫基主任、王松壯主任來實小分別作了《國小語文教學研究》、《校本教研課改研究》、《課題研究的基本程式及套用》的專題報告,有力地推動了該校各項實驗課題的順利開展。
在重點實驗課題的拉動和影響下,學校教改面上開花,數學開放式教學實驗與研究、足跡式評價實驗與研究、語文探究性學習實驗與研究、“自主識字提早讀寫”實驗、“計算機與各學科課程整合”實驗、趣味美術與創造力開發的實驗與研究、計算機與各學科課程整合的實驗與研究等若干個省級、市級課題進展順利,學校所有的課題研究齊頭並進,取得了可喜地成果。周少霞老師在山東省美術優質課評選中獲得一等獎,也被評為山東省教學能手。共有省級重點規劃課題10項、市級課題5項。形成了人人搞課題研究,人人爭創研究成果的蓬勃發展、百花齊放的可喜局面。同時,努力創辦好教學刊物《教科研動態》,並不斷豐富其內涵,進一步增強了教師的教科研能力,推動學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步步走向深入。教師綜合素質也得到較快提升,湧現出了一大批學習型、研究型的教師,先後有1人被評為山東省特級教師,90人被評為省、市、縣級教學能手、優秀教師和教科研先進個人;123人獲全國、省、市以上級優質課;12人獲山東省級優質課;近400多篇在煙臺市以上級組織的論文評選中獲獎,在正式刊物上發表文章27篇。
這些實驗的開展,有力地提高了學校的辦學質量和聲譽,棲霞實驗國小真正成為棲霞學校教育國小學段的教育教學中心、教育科研中心。

全面推進

素質教育,大力培養創新人才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實驗國小從學校教育的實際需要和具體操作出發,研究制定了《棲霞市實驗國小學生素質教育評價標準》。《標準》確立了素質教育目標體系,並對每項目標提出了具體的目標要求,使小學生各方面素質要求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首先,在教學上改革了評價制度,用“等級+特長+評語”的方法取代了百分制,強調“全面發展、承認差別、注重知識、突出能力”,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成為煙臺市素質教育評價實驗學校。
為推動素質教育的落實,學校開展了多方面的活動形式。1999年,學校推行了班幹部輪換制、競爭制,壯大了班幹部的隊伍,形成了人人參與班級管理的機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了加強學生的自主教育,開展了“無批評日”活動,促進了學生自主意識的形成。
2000年,學校進行了減負改革,提出了“讓學生成才、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樹立教師良好形象”的減負目標。這同時,開展了雛鷹爭星活動。活動中,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與身心發展特點,強調教育過程,注重過程評價。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都得到發展。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遵循德育教育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學校還制定並實施了學生家庭序列教育活動。每月一個教育主題,明確親職教育要求,並成立了家長委員、家教諮詢處,保持經常性地與家長溝通。
為適應社會化辦學的需要,學校以“辦規範加特色學校,育合格加特長人材”為辦學思想,開展了特長教育。首先辦起了計算機特長班,稍後,又開設了英語、書法、美術、音樂、球類、武術、舞蹈、陶藝等專業。特長教師自己編寫教材,大力進行教育最最佳化研究,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2002年,與煙臺市維也納器樂培訓學校聯合在學校開辦“煙臺市維也納棲霞少兒假日學校”。“假日學校”開設鋼琴、二胡、古箏、琵琶、小提琴、薩克斯、架子鼓等器樂班,豐富了孩子們的業餘生活,也培養了孩子們的一技之長。同年,又與濟南市卓越英語學校聯合開辦了實驗國小“卓越英語學校”,讓一、二年級非英語實驗班學生受到早期英語學習。幾年來,有300多名特長班學生在市級以上有關學科競賽中獲獎,前後兩次有80多名學生的美術書法作品選送到日本參展。
新課改之後,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學校確立了“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合作、學會生存”的育人思想,對評價機制又做了進一步完善,要求教師評價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及發展的不同需求,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評價內容既關注學生成績,也重視學生潛能發展,既關注結果,也重視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態度;評價方法多元化,不僅有書面作業,還包括行為觀察、問題研討、研究性學習、成長記錄等,如收集學生的學習研究活動報告、小論文、小製作、收集的圖片、剪報、獲獎證書等,對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進行綜合評價。
該校已初步形成了以改革評價方式來關注孩子們的學習方式,關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有機結合,等級評價和人文評價相結合的學生評價科學體系。以第二人稱書寫的平時作業、期末評語,溝通了師生之間的情感,注重了學生行為習慣和良好品質的培養,“素質教育評價手冊”與雛鷹爭星活動相結合,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激發了學生的進取心和自信心,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形成和發展。
通過深入紮實地實施素質教育,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加強。學生在每年的體育達標考核中達標率達到了95%以上,在棲霞市運動會上,該校連續五屆獲國小組第一名的好成績;每年學生參加全國、省、市各級各類藝術考試、書畫美術作品兒童攝影、徵文、電腦作品製作、唱歌等評選活動中獲獎人次達百餘次,各種書畫美術、等比賽中榮獲金、銀、銅獎,03年有1人參加中國少年兒童卡拉OK大賽獲獎,04年第五屆世紀之星全國少年兒童美術書法攝影藝術教育成果展中7名同學獲美術類金獎,05年第五屆世紀之星全國少年兒童美術書法攝影藝術教育成果展中1人獲書法類金獎, 4人獲美術類金獎。近幾年,學校先後有10餘人次獲山東省“雛鷹少年”、“齊魯小名士”、煙臺市“十佳少年” 、“煙臺市優秀少先隊員”等榮譽稱號。
不斷強化制度管理,努力打造和諧校園
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的管理是學校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多年來,我們在探索中前進,逐步建立健全各項制度,使學校管理工作不斷走向正軌化。
1986年,學校提出以堅持常規管理為核心、過程管理為重點、質量效益為目標的管理宗旨,最佳化組合形成了“校委會——教導處、政教處、總務處、辦公室——級部——教研組(班級)”四級管理模式,各項教學工作事事有人抓,處處有人管,有布置,有檢查,有落實,形成目標一致,環環相扣,團結協作,有機組合的格局。
1993年,學校要求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注重教職工隊伍素質的培養與提高,加強了民主管理,重視幹部、教師、班主任隊伍建設。04年,學校提出“生命就是學習”的理念,高度重視教師業務素質的提高,通過集體培訓、外出學習、業務自學等多種方式,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增強了教師的業務能力,為學校的新課程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改革用人機制,通過民主推選、民主評議的方式,一批事業心強、學歷層次高、業務過硬、有思想、善教研的優秀教師相繼走上教研組長、級部主任、教導主任、分管教學副校長等崗位。對教學領導幹部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在業務上努力達到“四能”、“兩會”,即“能開講座,能指導教師,能撰寫論文,能上優質課”、“會聽英語課,會操作計算機”。該校的管理班子共25人,其中高級職稱4人,中級職稱11人;獲得過全國、省、市優質課和山東省、煙臺市優秀教師的達20餘人次。
2003年9月,學校依據多年的管理經驗,編寫了《棲霞市實驗國小規章制度彙編》,內容涵蓋教育、教學、管理三大方面,分為崗位責任、制度規定、標準方法三個篇章。04年以來,學校不斷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根據學校實際,制定出台《棲霞市實驗國小教職工考勤規定》、《關於進一步加強領導幹部自身建設的規定》、《關於進一步加強領導幹部自身建設的意見》、《棲霞市實驗國小級部工作考核方案》、《關於戶口管理及代管戶口計生管理的規定》、《代管戶口計畫生育管理契約書》《關於進一步加強學生路隊管理的意見》;補充完善《棲霞市實驗國小關於嚴禁教職工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規定》、《棲霞市實驗國小十佳班主任、優秀班主任評選標準及獎勵規定》、《領導幹部教師值勤職責規定》《實驗國小突發事件處理規定》等多項制度規定。
安全責任重於泰山。自2004年以來,學校加大安全管理力度,標本兼治,對學校安全管理規定進行了不斷的完善、規範,先後出台了《棲霞市實驗國小安全管理制度》、《棲霞市實驗國小安全應急預案》、《棲霞市實驗國小值班制度》、《棲霞市實驗國小門衛管理制度》《校園安排檢查制度》、《棲霞市實驗國小學生出校門管理規定》和《校園安全部門負責制》等,確保了校園安全。
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改善育人環境
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帶來了良好的辦學聲譽。由於學生逐年遞增,學校人滿為患。1988年2月10日,為改善學校校舍條件,縣委、縣政府以棲政辦(88)第33號檔案,向縣直各企事業單位集資147萬元,並將縣委禮堂花圃、燈光球場無條件撥給學校,就地興建新校。1989年12月,教學大樓竣工。1990年6月,校門、院牆等配套工程完成。1990年10月,學校遷入新址(一年級和幼稚園仍留在舊校)。1991年月3月,又投資70餘萬元,在教學大樓東側,增建辦公大樓。至此,學校占地19.1畝,活動場地4170.8平方米,擁有大樓兩幢,面積為6393平方米,樓內水電暖設備齊全,與棲霞一中合用300米環形爐渣跑道操場一個。學校條件得以改善,校舍緊張狀況得以緩解。
在新建校舍的同時,學校對校院進行了硬化、綠化、美化,投巨資完善教學設施,建立圖書室、實驗室、德育室、少先隊活動室、閱覽室、音樂室、舞蹈室、書法室、美術室、科技室等各種特種教室。教學儀器、音體美器材、圖書、報刊均達到部頒一類標準。1991年8月26日,經山東省校改檢查驗收團驗收,學校辦學條件達到優秀標準。自04年以來,學校加強了校園文化建設,增設了“文化長廊”、“藝術長廊”、“創新長廊”等,努力達到“讓每一面牆壁會說話,讓每一片綠地有思想”。同時,開設了攝影、科技、桌球等興趣小組,擴大教工、學生閱覽室規模,學校每年為教工訂閱報刊100多種,學生閱覽室存書61730本,人均16本。
1994年學校投資30多萬元建起一個120平方米的高標準計算機教室,裝備386計算機70台並聯網。1995年建起一個65座位的高標準語音教室,從三年級開始加強學生的英語口語訓練。
1996年,學校開設多媒體輔助教學實驗,學校籌資為實驗班配備教學設備,當年達“三機一幕”進課堂。2002年,學校擁有50個教學班,3463名學生,247名教職工。棲霞市委、市政府為進一步改變學校的校舍條件,又投資750萬元,在原有的教學大樓前增建一座8000餘平方米的新教學大樓,使學校校舍面積達14300餘平方米,校舍緊張的狀況徹底得到改變。
隨著辦學規模的擴大和形式發展的需要,2003年,學校投資5萬多元又增建了一個高標準語音室,適應了學校英語教學的需求。自1998年開始,學校開始陸續淘汰配置落後的電腦,98——03年,學校投資27萬多元更新了74台電腦,新建了兩個微機教室,03——05年,學校投資10萬多元,建立了教師電子備課中心,開通了網際網路,並且每個教師人手一台電腦,實現了辦公自動化,備課網路化,教學多媒體化。
05年,學校又投資近12萬元購置42台電腦,擴建了一個微機室。為改善課堂教學研討環境,03年,學校投資35000元建立了一個演播室,用於教師講授公開課,07年在棲霞市儀器站的大力支持下,對演播室進行了改造,安裝了現場直播設施,現場信號可以通過煙臺市儀器站對外進行傳輸,極大地便利了該校與外界的教學信息交流。
在改善辦學條件的同時,學校堅持以人為本,關注教工的身心健康。自2002年以來,學校先後投資近4萬元,為教工購置了豪華健身車、健美騎士等健身器材和桌球台、羽毛球拍等體育運動器材,豐富了教工課餘生活,強健了教工的體魄。08年,學校在每年為教工查兩次體的基礎上,又為每個辦公室配備了一台電子稱,以便讓教工時刻了解自己的健康動態,保持陽光的心情。
2004年12月9日,在煙臺市教科院副院長沈培坤、教體局副局長、教研室主任徐志春、教研室副主任王學超的陪同下,省教研室教研員張克柱、《山東教育》社主編陳為友、濟南普利中學校長劉東、日照教研室主任莊光清一行4人對實小進行了山東省教學示範學校驗收檢查,學校順利通過山東省教學示範校驗收。
有耕耘就有收穫,從1998年以來,學校先後獲得“全國創造教育先進集體”、 “國家教育部、科技部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實驗學校”、“中國特色教育理念與實踐項目學校”、“山東省教學示範學校”“山東省校本培訓示範學校”“山東省電化教育示範學校”、“山東省少先隊工作規範化學校”、“山東省優秀家長學校”、“山東省民主管理先進單位”、“山東省體育傳統項目示範學校”、“山東省教育科研重點實驗基地”、“山東省創造教育重點實驗基地”、“山東省計算機與各學科課程整合實驗學校”、“山東省‘九五’教科規劃英語重點課題優秀實驗學校”、“山東省學校藝術教育示範學校”、“山東省計算機輔助數學課堂教學優秀實驗學校”、“山東省國小語文現代化教學優秀實驗學校”、“山東省優秀家長學校”、“煙臺市規範化學校”、“煙臺市素質教育明星學校”、“煙臺市文明單位”、“煙臺市教書育人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稱號。
成績屬於過去,希望屬於未來。相信,在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和棲霞市教體局的正確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棲霞市實驗國小全體師生將團結一心,為實現“一流的辦學條件、一流的師資隊伍、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教學質量”的辦學目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創辦人民滿意學校,奮力拚搏、再創輝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