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森林植物群落是指木本植物(喬木、灌木)集生並占優勢的一種植物群落。它具有一定的種類組成、結構和生產量,在空間分為不同的層次:即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和地被物層,這種層次的分化是群落對環境條件適應的一種表現。分層現象與光照強度密切相關,形成林冠最上層的樹木是受到全光照的照射,上層枝葉可以吸收和散射一半以上的光能,灌木層,大約利用全光照的10%,而草本層僅利用1~5%的光照,最後為得到極微弱光照的地被物層。森林植物群落對環境有重要作用,如防止風害,調節水分,截留降水,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對綠化造林減除污染和改善城市環境起著重要作用;可以淨化空氣,森林是CO2的主要消耗者,通常1公頃闊葉林在生長季1天可以消耗1噸CO2,放出0.73噸的O2;對減弱城市噪聲也有一定作用;還可淨化污水和調節小氣候。
形成原因
一是同一 “生境”適於多種植物生存;
二是群聚有利於抵抗外界環境突變引起的有害作用。自然界中各植物種多在群聚而形成的“植物社會”中沿續並保存至今。
調查方法
1、線路調查
根據已掌握和積累的資料,以及由專業人員提供的信息確定調查線路。首先進行穿越式踏查,線上路 調查沿線辨認森林植物群落類型,進行初步的記錄,經比較分析後確定標準地 調查測定 對象,再有目標的設立標準地,進行測定。
2 、標準地調查
(1) 確定調查群落類 型。在踏查的過 程中確定群落類型的典型樣地 ,調查群落的單位為群叢 。
(2) 群落調查面積一般為 600m2。
(3) 標準地調查。用測繩確定標準地邊界喬木(胸徑≥4cm)分樹種進行每木檢尺,測量樹高、胸徑 、枝下高 和冠幅 以及生長情況。
(4) 灌木層和草本層調查。在每個樣地 內設定 3 —4 個2 mx 2 m (或 5 m x 5 m )的小樣方,測定灌木的種類 、株數 、高度、地徑和蓋度。蓋度測定按 5 組法分級。
(5) 群落生境記載。樣地面積 、地形 、坡位、坡度 、母岩及地質構造 、土壤剖面 、群落特徵(外貌 、結構、總蓋度動態等)經濟特點(地位級、更新情況、起源和利用情況)等等。
(6) 重要值數據計算:
密度 :個體數 /樣地面積;
相對密度 :一個種的密度/所有種的密度 ×100;
優勢度 :胸高斷面積 /樣地面積 ;
相對優勢度 :一個種的優勢度/所有種的優勢度 ×100;
頻度 :該種出現的樣方數 /樣方總數 ;
相對頻度 = 一個種的頻度 /所有種的頻度 ×100:
重要植 :相對密度 + 乾H對優勢度 + 相對頻度。
分類
植被是覆蓋地表的植物群落的總稱 ,植物群落是指一定地段上的植物的總體。我國地域遼闊,植被複雜,從森林、草原到荒漠,從熱帶雨林到寒溫帶針葉林和山地苔原,以及青藏高原這樣世界獨一無二的大面積的高寒植被。因此除赤道雨林外,地球上絕大多數的植被類型在我國均可以找到,這是任何其他國家所不能比擬的。所以從這一點上說,完成如此複雜的中國植被的分類工作本身,就是對世界植被研究的重要貢獻。
我國生態學家在《中國植被》(1980)一書中,參照國外一些地植物學派的分類原則和方法,採用了“群落生態”原則,即以群落本身的綜合特徵作為分類依據,群落的種類組成、外貌和結構、地理分布、動態演替等特徵及其生態環境在不同的等級中均作了相應的反映。
主要分類單位分三級:植被型(高級單位)、群系(中級單位)和群叢(基本單位)。每一等級之上和之下又各設一個輔助單位和補充單位。高級單位的分類依據側重於外貌、結構和生態地理特徵,中級和中級以下的單位則側重於種類組成。其系統如下:
植被型組(vegetation type group)
植被型(vegetation type)
植被亞型(vegetation subtype)
群系組(formation group)
群系(formation)
亞群系(subformation)
群叢組(association group)
群叢(association)
亞群叢(subassociation)
(1)植被型組:凡建群種生活型相近而且群落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聯合為植被型組。這裡的生活型是指較高級的生活型。如針葉林、闊葉林、草地、荒漠等。
(2)植被型:在植被型組內,把建群種生活型(一級或二級)相同或相似,同時對水熱條件的生態關係一致的植物群落聯合為植被型。如寒溫性針葉林、夏綠闊葉林、溫帶草原、熱帶荒漠等。
(3)植被亞型:是植被型的輔助單位。在植被型內根據優勢層片或指示層片的差異來劃分亞型。這種層片結構的差異一般是由於氣候亞帶的差異或一定的地貌、基質條件的差異而引起。例如溫帶草原可分為三個亞型:草甸草原(半濕潤)、典型草原(半乾旱)和荒漠草原(乾旱)。
(4)群系組:在植被型或亞型範圍內,根據建群種親緣關係近似(同屬或相近屬)、生活型(三級和四級)近似或生境相近而劃分的。如草甸草原亞型可分出:叢生禾草草甸草原,根莖禾草草甸草原和雜類草草甸草原。
(5)群系:凡是建群種或共建種相同的植物群落聯合為群系。例如,凡是以大針茅為建群種的任何群落都可歸為大針茅群系。以此類推,如興安落葉松(Larix gmclini)群系,羊草群系、紅沙(Reaumuria soongorica)荒漠群系等。如果群落具共建種,則稱共建種群系,如落葉松、白樺(Betula platyphylla)混交林。
(6)亞群系:在生態幅度比較廣的群系內,根據次優勢層片及其反映的生境條件的差異而劃分亞群系。如羊草草原群系可劃出:羊草+中生雜類草草原(也叫羊草草甸草原),生長於森林草原帶的顯域生境或典型草原帶的溝谷,黑鈣土和暗栗鈣土;羊草+旱生叢生禾草草原(也叫羊草典型草原),生於典型草原帶的顯域生境,栗鈣土;羊草+鹽中生雜類草草原(也叫羊草鹽濕草原),生於輕度鹽漬化濕地,鹼化栗鈣土、鹼化草甸土、柱狀鹼土。對於大多數群系來講,不需要劃分亞群系。
(7)群叢組:凡是層片結構相似,而且優勢層片與次優勢層片的優勢種或共優種相同的植物群落聯合為群叢組。如在羊草+叢生禾草亞群系中,羊草+大針茅草原和羊草+叢生小禾草(糙隱子草、草)就是兩個不同的群叢組。
(8)群叢:是植物群落分類的基本單位,相當於植物分類中的種。凡是層片結構相同,各層片的優勢種或共優種相同的植物群落聯合為群叢如羊草+大針茅這一群叢組內,羊草+大針茅+黃囊苔(Carex korshinskyi)草原和羊草+大針茅+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草原都是不同的群叢。
(9)亞群叢:在群叢範圍內,由於生態條件的某些差異,或因發育年齡上的差異往往不可避免地在區系成分、層片配置、動態變化等方面出現若干細微的變化。亞群叢就是用來反映這種群叢內部的分化和差異的,是群叢內部的生態—動態變型。根據上述系統,中國植被分為11個植被型組、29個植被型、560多個群系,群叢則不計其數。10個植被型組為:針葉林、闊葉林、灌草和灌草叢、草原和稀樹桿草原、荒漠(包括肉質刺灌叢)、凍原、高山稀樹植被、草甸、沼澤、水生植被。
29個植被型為:寒溫性針葉林、溫性針葉林、溫性針闊葉混交林、暖溫性針葉林、落葉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常綠闊葉林、硬葉常綠闊葉林、季雨林、雨林、珊瑚島常綠林、紅樹林、竹林、常綠針葉灌叢、常綠草葉灌叢、落葉闊葉灌叢、灌草叢、草原、稀樹幹草原、荒漠、肉質刺灌叢、高山凍原、高山墊狀植被、高山流石灘稀疏植被、草甸、沼澤、水生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