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棠湖塤譜
- 年代:清代
- 作者:吳潯源
- 字號:棠湖
作者簡介,塤譜簡介,塤譜中的曲,出版物,
作者簡介
山東寧津縣小店鄉王莊人,後遷居河北省吳橋縣舊城 。(吳橋縣舊城有北吳南吳一說,北吳指吳潯源,南吳指他四弟。)生於道光五年十月初二日.清末史學家、方誌學家、篆刻家、雕刻家、書法家、音樂家、畫家、收藏家、考古學家。饒州同知。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6月卒於寄籍吳橋。
清人吳潯源自幼習絲竹,長而棄之,晚年好靜始學 塤,習久逐漸技藝精湛。
塤譜簡介
筆者在本文中,參照工尺譜之記譜法,對《塤譜》中 的樂曲進行解譯。其目的之一,讓世人了解塤譜面目; 之二,讓古曲重現音聲。
塤譜與塤由來
一、譜宇之形成 《塤譜》序中云:“雅樂之器,二十土之屬,一日塤,隋 唐以後人耽絲竹,罕習此者”。又日:“此器為世所遺久 矣,自古琴瑟笙笛皆有專精以傳其學者,獨塤無譜。” 從其記述中,可以了解到塤這件樂器,隋唐以後逐 漸衰落,奏者已不多見,並且還無專用樂譜。習塤之人 逐漸減少,其中原因很多,當然與無塤譜也有一定的關 系。
清人吳潯源自幼習絲竹,長而棄之,晚年好靜始學 塤,習久逐漸技藝精湛。
塤譜
一、為了使絕音復存,他仿照古琴 譜,鉤作“勺”,挑作“乙”之例,將十二律字減化如下: 黃減為“田”(s01)、黃清減為“舊”(高八度s01)、太減 為“A”(1a)、姑減為“古”(si)、蕤減為“豕”(do)、夷減為 “弓”(高八度血)、黑減為“無”(高八度fa)大減為“人” (高八度la)、災減為“夫”(高八度si)、仲減為“中”(高八 度d0)、林減為“木”(re)、林清減為“床”(高八度re)、南減 為“羊”(Ini)、應減為“廣”(h)、低應減為“-B”(低八度 fa)。以上的“田、啊、A、古、豕、弓、無、人、夫、中、木、床、 左繼承 芋、廣、一B”十五個譜字,在樂曲中用了十三個,其中的 “弓、無”兩個譜字沒有出現,因為“弓”(高八度111i)和 “無”(高八度魚),超出了塤的音域,所以無法使用。 這些被減化而成的譜字,已從文字變成了一種音高 符號,由於書中沒有註明其讀音,因此,無法得知讀譜時 如何來讀。從樂曲中記寫的歌詞來分析,其譜字很可能 無唱名,因為可以直接唱歌詞,演奏時按譜字標記即 可。
二、節拍記號 樂譜是由譜字、節拍記號、演奏符號等而組成。其 中的節拍記號,決定音之長短,強拍弱拍以及小節線的 劃分等。 《塤譜》中使用的節拍記號,如表一所示共有九種。 從其形狀上看,與工尺譜節拍記號較為近似,由此可見 是從工尺譜借用而來。不過沒有全用,而是選擇了工尺 譜節拍記號中的一部分。
《塤譜》中的節拍記號,所表示的強弱拍順序是:如 ,’ 在-〕‘-拍樂曲中,“×”記號表示第一拍,“L”,則表示之後 半拍。“o”記號表示第二拍,“△”則表示其拍之後半拍 』(參照譜例一)。在-’Z拍的樂曲中,“×”記號依然表示第 一拍,而“區”則表示後半拍,“、”表示第二拍(即頭眼), “L”表示後半拍(即腰眼),“o”表示第三拍(即中眼), “△”表示第三拍的後半拍,第四拍的“、”與表示其拍後 半拍的“L”符號,和第二拍記號完全相同(參照譜例 二)。 “一”記號稱為“底板”,在工尺譜中,僅在每一樂句 的末尾處,用其記號表示停頓,以示樂句結束。
但是,其 “一”記號在《塤譜》中所表示之意,與工尺譜有同也有 異,相同之處是,標記在句尾,表示其樂句完結,不同之 處是,用來表示前音的延長,相當於今天的延長音記號 “卞”或連線‘6f-、”(參照譜例一)。 ^有關“o”、“△”兩個節拍記號,如前所述,“o”在÷ 萬方數據 拍樂曲中表示第二拍,在{拍樂曲中表示第三拍。“△” 葉^』記號在÷拍的樂曲中表示第二拍的後半拍,在÷拍樂曲 中則表示第三拍的後半拍。但是,“o”記號在“古琴相 思曲”中,則用來表示強拍(即第一拍),同樣在誦經曲 《普庵咒》中,與《古琴相思曲》同,也表示第一拍,“△”記 號表示第二拍。
究竟為何,同樣的節拍記號,而在不同 樂曲中,所表示的拍子順序不同呢?《塤譜》中對其問題 沒有註明。假如這兩個記號只用於《普庵咒》之中,來表 示第一和第二拍,因此,可以理解為誦經曲與其它樂曲不同,但是,《古琴相思曲》中也用了,並且是÷拍。另 外,從《古琴相思曲》的歌詞可以明顯的了解到,是一首 較為悲傷的樂曲,速度一定很慢,不知何故,採用÷拍, 並且只用單一節拍記號來記寫。有關“o、△”記號為何 在不同樂曲中,拍子順序有差異,暫且留下疑問,待以後 對其問題進行更深一步的調查分析研究。
三、演奏符號 《塤譜》中,除了以上所敘述過的譜字和節拍記號之 外,在譜字的上方,還標記有一種常見的“M’符號,在 《北寄生草》和《鎖南枝》兩首樂曲中用得較多。其符號 用來表示哪種奏法,書中沒有註明。與其形狀相同的符 ●隰號,在工尺譜中則用來表示“顫音”。由此可知,這個符 號也是源於工尺譜。 塤,與其它吹奏樂器一樣,“顫音”技術較為重要,吹 奏時加入“顫音”奏法,給音樂能增加濃郁的韻味,產生 一種特殊效果,使聲音更加傷感悲切。從《塤譜》中標記 的“州’符號,可以清楚地看到,其“顫音”奏法並非每首 樂曲都用,而主要用於較為傷感、思念情緒的樂曲之中。
四、重複音記號 《普庵咒》中,譜字與譜字中間,標記有“、”小黑點 記號,其記號用來表示何意,書中沒有註明。與其記號 相似的小黑點,在工尺譜中則表示重複前音④,即重複音 記號。但是,為何其記號只在《普庵咒》中標記,而不用 於其它樂曲呢?用比分析就會發現,其小黑點與節拍記 號中的小黑點形狀近似,假如用於《北寄生草》、《鎖南 枝》、《四邊靜》等曲之中,兩者容易相混,用於《普庵咒》 之中,是因為其節拍記號只有“o”和“△”兩種,所以容 易分清,哪種是節拍記號,哪種是重複音記號。當然,這 只是一種推斷,或許另有其原因,不過,“、”記號是用來 表示重複前音,這一點不會有誤。 五、關於塤曲的調 對塤曲進行譯譜,除了對譜字、節拍記號及演奏符 號,必須實行仔細對照,全方位分析,深入研究之外,調 的確認也是其中較為重要的問題,其問題不解決,譯出 來的譜就會不準確。
以下對《塤譜》中的全部樂曲,進行 嚴格的對照分析。
塤譜中的曲
《塤譜》中云:“工尺字無論何調,俱以小工音字填 之,此乃時俗簡便之法,若施之於古律則有斷難行者,以 律呂商下字面不符也,今於夾鐘、大呂、黃鐘三調皆填本 中音字,不用小工,惟應鐘、林鐘與南呂上下相近,可以 小工從事”。 從其記述中可以了解到,全用小工調記譜,容易出 現律呂以及高低音不符現象,因此用於夾鐘、大呂、黃鐘 記寫,但是,應鐘、林鐘與南呂,可以用小工調記譜。 有關《北寄生草》使用什麼調,《塤譜》中有“角音律 中夾鐘乙調譜”的記載。明確指明了用的是“乙調”。 “乙調”即工尺譜調中的“乙字調”(工尺譜調中有,上字 調、尺字調、小工調、凡字調、六字調、五字調、乙字調), “乙字調”相當於現在的“A調”。 A約E寄生草》使用的調是A調,所用拍子是一 個強拍和三個弱拍組成一個節奏單位。但是,從譜面上 可以發現,節拍記號標記的多少以及位置,多處有誤, 如:第一行進拍處“×”之後“舊”上方多了一個黑點,下 面歌詞“水”字右邊,最後兩個譜字“羊木”上方多了兩個 黑點,再下面“是”字旁的“夫”譜字上方,少了“、”或 “L”記號。另外,第二行最上邊的“渡”字右邊“o”記 號,應該標記在“廣”上方,而不是“木”上邊,並且,這裡 也少了一個記號。第三行上面“可”字右則“佃”上方,應 標記“×”,而不是“、”,“廣”上方也少了一個記號。
有關《鎖南枝》的調,《塤譜》中日:“商音律中大呂五 調譜”。明確指明了用的是“五調”,“五調”即“五字調”, “五字調”相當於今天的“G調”。 這首樂曲,在節拍記號的標記方面,同樣缺少記號 或標錯位置以及記號不對。如:“遢”字右側“舊廣”譜字 的上方,不應標記“區”,其記號應記寫在第一拍的後半 拍處,另外,“、△、’,、三個節拍記號重疊在了一起。下面 “人”字旁的‘‘A”上面少了“×”記號。
《懶畫眉》這首樂曲,在拍子上與《北寄生草》、《鎖南 枝》相同,用的是_}拍,但是,所用的調則不同。有關《懶 畫眉》的調,《塤譜》中有:“宮音律中黃鐘六調譜,黃鐘塤 吹,用黃鐘本宮律字填寫,不假借於小工”的記述。“六 調”即“六字調”,“六字調”與今天的“F調”相同。但是, 從這首樂曲的旋律,則表明不是用的“F大調”,而是“d 小調”。
《新梁州序》這首塤曲,所使用的調,《塤譜》中有: “變宮律中應鐘凡調譜……,故仍填以小工不改律”的記 載。“凡調”即“凡字調”,“小工”即“小工調”。如按“凡 字調”譯譜,出現旋律不順,音程關係不對的現象,按“填 萬方數據 以小工不改律”的記述來譯譜,旋律較為流暢自然。另 外,從《塤譜》中的“惟應鐘、林鐘與南呂上下相近可以小 工從事”的記載,也說明了“應鐘”可用“小工調”記寫。
《四邊靜》所用之調,如《塤譜》中云:“羽音律中南呂 工調譜”。“工調”即“小工調”,“小工調”相當於現在的 “D調”。工尺譜中有七個調,其中以“小工調”為主。 《古琴相思曲》在拍子上與其它幾首塤曲不同之處, 1^^是用÷後記譜,而並非-7二和÷拍。有關使用的調,譜中 沒有明確指出,但是,從“羽音主律變人商音復還本宮 譜”的記述,可以看出這首樂曲,依然是用“小工調”記 譜。按其調譯譜,旋律自然流暢,與書中記述相符。
《塤譜》中,除了上述樂曲之外,還記寫了誦經曲《普 庵咒》中的幾段。並且,說明了樂曲反覆較為頻繁,因而 只記其中幾小段,對於如何反覆做了說明。有關《普庵 咒》的調,沒有明確指出,但有“羽音南呂主律,尾聲轉入 商音譜”的記載。另外,再從《塤譜》中說的,南呂可用小 工從事的記述,可推斷出,《普庵咒》同樣也是用“小工 調”記譜的。 工尺譜節拍記號 腰板與腰眼 實板與實眼 頭眼 Ao中眼 K×贈板 頭眼 Ao中眼 末眼 ~底板 j墨嗣齲 結語綜上所述,在第一節中,論述了《塤譜》所使用的譜 字之形成;第二節中,《塤譜》中的節拍記號,與工尺譜的 節拍記號,兩者進行了比較對照,證明了《塤譜》的節拍 記號,均來自於工尺譜;第三、四節中,《塤譜》使用的顫 音符號、重複音記號,無論觀其形或示其意,與工尺譜完 全沒有差異,因此也說明了二者之間的關連。另外,為 何重複音記號只用於《普庵咒》之中,也提出了筆者的見 解。在第五節中,有關塤曲的調,依據書中的提示,再與 工尺譜的調名進行對照分析,證明了所用的調名,同樣 也是來自於工尺譜。 通過以上幾個方面,對《塤譜》進行了全面的比較分 析,提出了筆者之見,並且,將有代表性的塤曲譯成了五 線譜,以供塤譜研究者參考。《棠湖塤譜》由已故楊大鈞先生收藏,本文中的譜例,均來 自於手中的複印本。 ②③④⑤分別楊蔭瀏著:《工尺譜淺說》第7.3、2、4頁音樂 出版社,1962年版。 作者單位:中國音樂學院。
出版物
民國時期,國民大總統徐世昌為《棠湖塤譜》作序,出資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