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學校史研究室所著的《棟樑氣貫大世界:上海理工大學工程教育百年》主要採用編年史方法,分析上海理工大學兩個源頭一一“有棟樑氣”的復興路校區(歷經同濟德文醫工學堂、中法國立工學院、國立高機、上海高機和上海機專等院校)和有“大世界”之境的軍工路校區(歷經滬江大學、上海機械學院、棟樑氣貫大世界:上海理工大學工程教育百年華東工業大學等院校)以及她們合併組建的上海理工大學時期之工程教育概貌,探究上海理工大學百年工程教育的內涵、繼承與發展關係。如今的上海理工大學,在國際化、科技創新與服務社會等方面之所以能夠保持著鮮明的特色,享有“製造業黃埔軍校”之譽,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法國立工學院、國立上海高級機械職業學校、滬江大學的歷史性的鋪墊。本書力求把上海理工大學工程教育史放進中國教育發展的整個歷程中,放在中外文化碰撞、交流中去考察,從而印證新中國工程教育從仿造教育到製造教育再到創造教育的發展歷程。這種研究,在使廣大讀者對上海理工大學工程教育有所認知的同時,對我國高等工程教育史的研究,乃至對今天高等工程教育的科學發展和突破創新都具有積極的實踐價值和理論意義。
基本介紹
出版背景
相關圖書
- 《風雨弦歌復興園——從德文醫學堂到國立高機》(2006)
- 《大世界裡的豐碑——湛恩紀念圖書館的前生今世》(2014)
- 《有棟樑氣:復興校園與校友》(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