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龍化石

棘龍化石

棘龍化石是棘龍死去後,經過多年的地殼變化,後人發掘的石頭。棘龍的第一個化石是在1912年發現於埃及西部的拜哈里耶綠洲,並由德國古生物學家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在1915年命名為模式種埃及棘龍。2014年一副非常完整的棘龍化石被描述,這具化石編號FSAC-KK11888,出土於摩洛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棘龍化石
  • 外文名:SpinosaurusB
  • 人物:莫恩斯特·斯特
  • 時間:1912年
  • 地點:拜哈里耶綠洲
發現年表,棘龍特徵,研究歷程,棘龍標本,

發現年表

棘龍的第一個化石是在1912年發現於埃及西部的拜哈里耶綠洲,並由德國古生物學家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在1915年命名為模式種埃及棘龍。之後在拜哈里耶綠洲也發現了其他的化石碎片,包含脊椎與後肢,莫恩斯特·斯特在1934年將這些化石標名為"SpinosaurusB",即棘龍B。
棘龍正模標本棘龍正模標本
2014年一副巨大化石在位於摩洛哥境內的撒哈拉沙漠被挖掘出土,而它的主人是生活在9500萬年以前的棘龍。化石的完整程度之高,就連科學家也是前所未見。骨齡達到9500萬的殘骸更是證實了研究人員長期以來的假設:棘龍不僅是已知最大的肉食性恐龍,還是最早會游泳的恐龍,棘龍像划槳一般平整的腳以及如同鱷魚腦袋頂上的鼻孔成為支持這一理論的證據。像蛇頸龍和滄龍這樣生活在水裡的古生物,其實更多屬於海生爬行動物的種類,因此棘龍可以算作是已知唯一的兩棲恐龍。後來人們發現了更多的水陸兩棲恐龍,包括蒙古納摩蓋吐組的哈茲卡盜龍和中國義縣組的遼寧龍。除此以外,大量鳥類也是水陸兩棲。

棘龍特徵

棘龍生存於當時北非地區的海岸與潮坪環境,環境中有大型掠食者鯊齒龍、索倫龍(索倫龍時間可能略早),大型的泰坦巨龍潮汐龍,較小型的泰坦巨龍類埃及龍,雷巴齊斯龍科的雷巴齊斯龍,以及腔棘魚類的莫森氏魚。還有西北阿根廷龍類的素食恐龍三角洲奔龍(包含巴哈利亞龍)。
霸王龍頭骨和埃及棘龍頭骨霸王龍頭骨和埃及棘龍頭骨
實際上棘龍的頭骨其實並不怎么像鱷魚,倒是和原始上龍更相似,頭骨接近長吻鱷的是其親戚似鱷龍。。

研究歷程

摩洛哥棘龍是在1996年由戴爾·羅素(Dale Russell)所研究、命名,羅素是根據頸椎長度而將它們建立為一個新種。羅素比較頸椎椎體的長度、椎體後緣的高度,發現埃及棘龍的比例為1.1,而摩洛哥棘龍的比例為1.5。然而,數名研究人員認為摩洛哥棘龍的頸椎長度只是個體間的變化,而埃及棘龍的正模標本已被轟炸破壞,因此無法比對兩者是否為相同動物,而且無法確定摩洛哥棘龍的頸椎是第幾節,而其他科學家仍主張它們是另一有效種。還有少數科學家,主張突尼西亞發現的BM231標本,單獨建立突尼西亞種,但因為化石太碎而且無可鑑定特徵,因此建種申請被科學界所否認,如今BM231標本基本已被視為埃及棘龍早期種群個體。
棘龍化石
棘龍很大,雖然普通個體大小並不出眾,但是特大個體非常大,甚至比南方巨獸龍鯊齒龍、魁紂龍、馬普龍還長,體重也更重。但是嘴巴過於纖細,棘龍並不很兇殘。
在2009年,達魯·沙索等人對編號MSNM V4047標本進行X射線計算機斷層成像,發現棘龍的上頜下頜有疑似感應器官的小孔。達魯·沙索等人推測,棘龍可能會有時將身體浸泡在水中,方便捕殺魚類。
在2010年,一項針對棘龍科牙齒的氧同位素研究,顯示棘龍是下水捕食的食肉動物。這項研究分析棘龍、重爪龍激龍暹羅龍的氧同位素組成,並與同時代的其他獸腳類恐龍(例如鯊齒龍)、烏龜鱷魚互相比較。研究人員發現棘龍牙齒的氧同位素組成,較接近同一地區發現的烏龜、鱷魚,而不類似同一地區的獸腳類牙齒。
棘龍概念圖棘龍概念圖
棘龍擁有獨特的帆狀物,但是棘龍的帆狀物功能仍未確定;通過已知的化石可以推測,棘龍的帆可能是高度特化後的產物,而並非在棘龍科中具有普遍性。即使是“親水派”的激龍都還沒有這種特殊的結構。問題又再次回到了“曾經的高型棘龍形象是否真的存在過”,答案是可能性很小。首先按照上述的演化路線,如果想要滿足“長腿”,那么應該是屬於重爪龍亞科演化枝的,而帆卻是特化水生生活後的產物。因此“帆”和“腿”是不可兼得的。也許真的存在過更大的重爪龍亞科,看起來就像是曾經的高型棘龍去掉了帆。但這種生物恐怕和真正意義上的棘龍屬沒有什麼關係了。
在傳統看法裡,棘龍被敘述成四足動物,因為斯特默發現的棘龍b腿非常短,後來因為發現了重爪龍,重爪龍是棘龍的近親,因此,棘龍被人們錯誤的認為是雙足行走。在1997年,Jack Bowman Bailey贊成棘龍為可能四足姿勢,這可見於他研究中的新重建圖。後來發現了棘龍標本11888,棘龍被重新確認為四足。
與人類相比,棘龍的肩膀的轉動範圍小的多。它們的手臂無法做出360°的旋轉幅度,但可後擺至離垂直面約125°,所以肱骨可以後擺至斜微上方。手臂可以前轉至超過垂直面約50°。手臂無法完全垂直地往下擺,但可外展至超於水平面20°。與人類相比,手肘的活動範圍也很小,大約只有70°的轉動幅度。手臂無法180度伸直,也無法大幅彎曲,而肱骨不能做出100°彎曲。橈骨與尺骨互相固定,所以無法如人類的前臂,做出往內側或外側旋轉的動作。棘龍的前肢和等大的科莫多巨蜥差不多大,棘龍的前肢力量很弱
棘龍分布在北非的摩洛哥和埃及以及突尼西亞,尼日有疑似棘龍的化石
棘龍和霸王龍棘龍和霸王龍
棘龍是會游泳的恐龍,棘龍像划槳一般平整的腳以及如同鱷魚腦袋頂上的鼻孔成為支持這一理論的證據。像蛇頸龍和滄龍這樣生活在水裡的古生物,其實更多屬於海生爬行動物的種類,因此棘龍可以算作是已知比較少見的水生恐龍。(指非鳥恐龍,不包括企鵝等水生鳥。其他已知的水生恐龍僅有甲龍類的遼寧龍和馳龍類的哈茲卡盜龍)

棘龍標本

已有近40個棘龍的編號標本被敘述,另外還有更多無標號的化石,在科學研究機構和私人收藏手裡。其中第一個標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到摧毀,但是已留下了詳細的敘述與繪畫。
BSP 1912 VIII 19標本
由恩斯特·斯特莫在1915年所敘述,化石發現於埃及的拜哈里耶組,是埃及棘龍的正模標本,原本的編號是IPHG 1912 VIII 19。該標本由一個上頜骨碎片、一個不完整齒骨(75厘米長)、19顆牙齒(6.2厘米長)、2個不完整頸椎、7個背椎(19到20厘米)、肋骨、以及1個尾椎。該標本的下頜有1.34米長。最長的脊椎神經棘有1.69米,長莫認為這個化石發現於早森諾曼階,約9700萬年前。估測14米長重6噸。
標本:IPHG 1912 VIII 19標本:IPHG 1912 VIII 19
這個標本存放於慕尼黑古生物博物館,之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到盟軍轟炸摧毀。恩斯特·斯特莫當年曾做出詳細的標本素描圖,他的孫子在1995年將素描圖捐給慕尼黑古生物博物館。Joshua B. Smith、Matthew C. Lamanna後來在倉庫中又重新發現了兩張這一標本照片
NMC 50791標本
由戴爾·羅素在1996年所敘述,化石發現於摩洛哥的卡瑪卡瑪地層,是摩洛哥棘龍的正模標本,原本的編號是CMN 50791。該標本有一個中間部位的頸椎,長度為19.5厘米。除此之外,戴爾·羅素還將一些同時發現的標本,編入於摩洛哥棘龍,兩個中段頸椎、一個齒骨前部、一個齒骨中部、以及一個前背側的神經弓。戴爾·羅素認為這些化石大約來自於10600萬年前的阿爾比階。
化石化石
MNHN SAM 124標本
由羅素與菲利普·塔丘特(Philippe Taquet)在1998年所敘述,發現於阿爾及利亞,來自於10600萬年的阿爾比階。該標本由部分前頜骨、部份上頜骨、犛骨、以及齒骨碎片所構成。羅素與塔丘特研究認為這個標本屬於摩洛哥棘龍,也將其他標本編入到摩洛哥棘龍:一個前上頜骨碎片、兩節頸椎、一個背部神經弓。
BM231標本
由埃瑞克·比弗托(Eric Buffetaut)與M. Ouaja在2002年所敘述,該標本發現於突尼西亞的雪尼尼組,地質年代為早阿爾比階,約11200萬年前,是棘龍屬年代最早的標本。化石由一個齒骨前部構成,可發現四個齒槽、兩個部分牙齒。外形非常類似埃及棘龍的失蹤標本。該化石標本在棘龍屬里出奇的小而且年代比其他標本都早,因此在2010年某些科學家主張建立單獨的突尼西亞棘龍種。一些科學家在2010年主張將這個標本單獨建立突尼西亞棘龍種的申請,已被科學家否認,因為“突尼西亞棘龍”的模式標本(也是唯一標本),無任何可鑑定的獨特特徵,無法將其與其他兩個種(埃及棘龍和摩洛哥棘龍)區分開來,而且很可能就是埃及棘龍早期種群.
標本NMC 41852標本NMC 41852
MSNM v4047標本
米蘭市民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克里斯提亞諾·達魯·沙索與他的同事在2005年所敘述,發現於摩洛哥的卡瑪卡瑪地層,年代為9700萬年的早森諾曼階。該標本由前上頜骨、部份上頜骨、以及部份鼻骨所構成,這些部位總長度為98.8厘米,復原頭骨全長為160厘米。該個體是一個很大的棘龍,17米,8-10噸。
UCPC-2標本
同樣由沙索等人在2005年所敘述,發現於摩洛哥的卡瑪卡瑪地層,年代為9700萬年的早森諾曼階。該標本是一個有凹槽的冠飾,由兩塊鼻骨所構成,長度為18厘米。
棘龍化石
NMC 41852
1996年發現在摩洛哥,一個破碎的肱骨,復原後全長75厘米,是已知最大的棘龍,體重14-17.5噸。
棘龍擁有延長的嘴部、圓椎狀牙齒、以及較高的鼻孔,類似上龍類和食魚鱷,顯示它們是一種吃魚類的恐龍。
翼龍是棘龍潛在的獵物之一翼龍是棘龍潛在的獵物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