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球絛蟲野生與人類環境傳播途徑的相互作用研究

棘球絛蟲野生與人類環境傳播途徑的相互作用研究

《棘球絛蟲野生與人類環境傳播途徑的相互作用研究》是依託華東師範大學,由王正寰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棘球絛蟲野生與人類環境傳播途徑的相互作用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王正寰
  • 依託單位:華東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棘球蚴病是一類遍布世界各地,由棘球絛蟲引起的致死性人獸共患病。我國西部廣大牧區是棘球蚴病的高發區。其中青藏高原東部是世界上已知人棘球蚴病發病率最高的地區,多種家養和野生動物構成了多房棘球絛蟲(Em)和石渠棘球絛蟲(Es)複雜的傳播途徑。由於犬是多種棘球絛蟲的家養動物終末宿主,與人類關係密切,因此一直以來,控制犬只棘球絛蟲感染率被認為是控制棘球絛蟲人類環境傳播途徑的關鍵。然而犬僅是棘球蚴病從野生動物疫源進入人類環境的媒介動物,還是自身與嚙齒類動物形成獨立的Em 和Es 疫源一直存在爭議。本研究首次通過比較Em和Es的人類環境傳播途徑和野生環境傳播途徑在空間格局、宿主物種組成、遺傳多樣性結構三個方面的異同,來判斷以犬為終末宿主的人類環境傳播途徑的獨立性地位。該研究將為準確掌握棘球絛蟲的傳播機制、與宿主協同進化機制提供重要的理論基礎,並為疫區棘球蚴病綜合防治提供科學依據。

結題摘要

青藏高原東部是世界上已知人棘球蚴病發病率最高的地區,多種家養和野生動物構成了多房棘球絛蟲(Em)和石渠棘球絛蟲(Es)複雜的傳播途徑。課題組完成了石渠縣棘球絛蟲宿主組成、生態位分化、感染率、傳播途徑分化等方面的研究,對棘球蚴病人類環境傳播途徑的獨立性和傳播風險進行了評價。 主要研究成果有 (1)在研究地區石渠縣共採集小型嚙齒類動物標本1557隻,發現的嚙齒類動物有青海田鼠、高原鼠兔、白尾松田鼠、經營田鼠、高原松田鼠、長尾倉鼠等6種。青海田鼠和高原鼠兔是當地嚙齒類動物中數量最多的2個物種。此外,青海田鼠、白尾松田鼠、高原松田鼠的遺傳關係非常接近,其分類地位有待進一步探討。 (2)小型嚙齒類整體Em感染率為3.7%,Es為2.9%,未見細粒棘球絛蟲(Eg)感染。由於青海田鼠(Em, 3.9%; Es, 2.6%)和高原鼠兔(Em, 1.3%; Es, 3.5%)是最主要的物種,且青海田鼠種群數量超過高原鼠兔,因此田鼠類群可能是比高原鼠兔更加重要的野生中間宿主。 (3)共採集藏狐糞樣348份,犬糞樣111份。藏狐除了未見Eg感染之外,Em(39.6%)和Es(18.3%)的感染率均顯著高於家犬(Em, 4.4%; Es, 0%; 2017)。且由於石渠縣犬只控制計畫的全面實施,家犬棘球絛蟲感染率顯著下降。但食性分析顯示,2.9%的犬糞中有小型嚙齒類動物殘骸,且釋放犬後,它們與藏狐活動範圍發生重疊,說明犬只捕食野生動物感染棘球絛蟲的風險依然存在。 (4)人類活動可顯著降低高原鼠兔的空間分布,但對田鼠的分布作用較小。因此定居點周圍依然可以維持高密度的棘球蚴宿主齧齒動物種群。 (5)遺傳分析顯示,采自不同種宿主動物的棘球絛蟲標本的DNA序列沒有發生顯著分化。 綜上所述,由家犬為終末宿主的多房棘球蚴病人類環境傳播途徑並不獨立存在。嚴格的犬只管理使得家犬的感染率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但仍需防範犬傳播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的媒介作用。而且由於野生動物疫源的感染率依然很高,分布非常接近人類環境,因此需要評估和防範牧民定居點周圍棘球蚴病野生動物直接傳人的風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