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樹行玉鈴鐺棗

棗樹行玉鈴鐺棗

棗樹行玉鈴鐺棗,安徽省阜陽市潁泉區寧老莊鎮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潁泉區寧老莊鎮棗樹行村臨近泉河沙潁河,土壤多年受到河水沖刷,是典型的多層土,適合種植棗樹,所產棗樹行玉鈴鐺棗個大皮薄、多汁酥脆、酸甜爽口、外形美觀、營養豐富。

2014年7月28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棗樹行玉鈴鐺棗”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棗樹行玉鈴鐺棗
  • 產地名稱:安徽省阜陽市潁泉區寧老莊鎮
  • 品質特點:個大皮薄、多汁酥脆、酸甜爽口、外形美觀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公告第2136號
  • 批准時間:2014年7月28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氣候特徵,土壤地貌,水文條件,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歷史文化,

產品特點

  • 外在感官特徵
棗樹行玉鈴鐺棗平均單果重18~20克,核重0.3~0.4克,果實近圓形,皮薄,果點小,果實美觀,棗果肉多汁、酥脆、酸甜可口。
棗樹行玉鈴鐺棗
棗樹行玉鈴鐺棗
  • 內在品質指標
棗樹行玉鈴鐺棗脆熟期果實可溶性糖19~21克/100克,可溶性固形物21~22克/100克,維生素C255~257毫克/100克,鉀422~424毫克/100克,鈉1.4~1.6毫克/100克,鈣23~25毫克/100克,鎂272~274毫克/千克,錳3.8~4.0毫克/千克,鋅16~18毫克/千克。

產地環境

氣候特徵

潁泉區寧老莊鎮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季風明顯。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全年主導風向為東風,年靜風頻率為11.7%,全年平均風速2.7米/秒,年平均實際日照為1800小時,年均氣溫14.9℃,無霜期179~237天,最大凍結度為0.13米,年平均降水量950毫米,年平均蒸發量1602.4毫米。棗果生長期內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有利於棗糖分積累。

土壤地貌

寧老莊鎮牴觸淮北平原,是黃淮海平原的一部分,地面層高19~32米,地勢由西北略向東南傾斜,地勢開闊。土壤主要類型以黃潮土亞類、砂礓類為主,其中砂姜黑土占68%,有機質含量13.5克/千克,含氮量1.02克/千克,速效磷11毫克/千克,速效鉀150毫克/千克,pH值6.5~7.2,其中棗樹行村土壤以砂淤混合土為主,適宜棗樹的種植。

水文條件

寧老莊鎮主要的河流有潁河和泉河,潁河系跨省河道,為該區的最大河流,也是淮河的最大支流,豐水期河寬170~200米,枯水期河寬90米,河深10~12米,最大水深13米,最小水深3~7米。平均徑流161.7平方米/秒,年徑流量14.6億立方米,河流比降萬分之一。該河主要功能為灌溉、工業生產用水、航運與泄洪,屬Ⅳ類功能區水域。
泉河是潁河的主要支流,自西向東注入潁河,在三里灣處交匯,將城市自然分割成潁東、潁西、泉北三大分區。支流有西清、東清河、中清河、一道河、二道河等。棗樹行玉鈴鐺棗栽培區內有老泉河、泉河。
棗樹行玉鈴鐺棗
棗樹行玉鈴鐺棗

歷史淵源

潁泉區棗樹行村種棗歷史悠久,已達千年。相傳北宋年間,時任潁州知府的歐陽修來到棗樹行村,看到這裡的棗子紅綠相間,如美玉一般,咬一口質脆多汁,甜酸可口,便取名為“玉鈴鐺”。
棗樹行玉鈴鐺棗
棗樹行玉鈴鐺棗
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棗樹行村棗樹種植帶頭人錢炳華通過20多年不斷學習、研究,反覆試驗,最終育出新品“玉鈴鐺”棗,不僅產量高,而且口感好。
2011年,棗樹行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通過流轉土地種植了50餘畝新品“玉鈴鐺”棗。
2013年12月,經過培優創新的“玉鈴鐺”棗通過國家林業局專家組認證,獲得國家新品種權證書。
2014年9月,棗樹行種植專業合作社再次進行國家優良品種的審定與申報;當年10月,“玉鈴鐺”棗的培優技術獲得阜陽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另獲得5項國家科技專利授權。

生產情況

2012年,棗樹行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玉鈴鐺棗200畝,收入近百萬元。
2013年,棗樹行玉玲鐺棗常年種植面積160公頃。
棗樹行玉鈴鐺棗
棗樹行玉鈴鐺棗

產品榮譽

2014年6月,棗樹行玉玲鐺棗獲得綠色食品證書;7月28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棗樹行玉鈴鐺棗”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同年,“玉鈴鐺”獲得阜陽市知名商標稱號。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棗樹行玉鈴鐺棗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為寧老莊鎮所轄許莊村、老莊村、新農村、富民村、陳集村、曹寨村、興隆村、椿樹村、和盛村、馬窩村、大田村、姜堂村、長營村、申莊村、唐營村、新街村、錦湖村、虹橋村、梅寨村、棗樹行20個村和行流鎮柳河閘、牛寨村、馮楊村、行流村四個村。範圍在東經115°35’7″~115°45’13″,北緯32°2’40″~32°56’21″。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
生產地點地勢開闊平坦,土地集中連片,無對農業種植生產有害的污染源。選擇空氣清新、水質純淨選擇土壤未受污染,地勢平坦,光照充足,排灌良好地塊為宜。
棗樹行玉鈴鐺棗
棗樹行玉鈴鐺棗
空氣品質按照GB30950-1996《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執行一類區二級標準,地表水執行國家GHZB1-1999《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三類水域標準。
地下水執行GB/T148-93《地下水標準》三類水質標準。
廢水排放執行國家GB8979-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二級。
土壤環境質量執行國家GB15618-1995《土壤環境質量標準》二級。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
選擇玉鈴鐺棗品種,即當地的玉鈴鐺棗。
3、栽培技術
3.1 園地選擇
選擇土壤未受污染,水質清潔,地勢平坦,光照充足,排灌良好地塊為宜。土層深度大於50厘米,富含有機質,保水保肥能力強,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在開闊向陽,交通方便的地方建園。產地環境符合GB/T 18407.2的相關規定。
3.2 定植
栽植密度株行距為3~4米×4~5米,畝栽50~60株。以冬春栽植較好。栽植時期,春秋兩季均可,春栽不宜過晚。穴的規格長×寬×深,為80厘米×80厘米×50厘米。施足底肥,栽前嫁接苗要劃除嫁接口的塑膠條,修剪根系,主根保留25~30厘米,側根保留25厘米,採用50ppmABT浸根處理,分級分批次栽植。
3.3 栽植方法
根據預先設計的定植點挖植樹穴。栽植前每穴施腐熟的農家肥25~50千克,與表土充分混勻後回填,再填心土。植苗時分層覆土,層層踏實,栽植深度比苗木地徑原土印深2~3厘米,穴面要略高於地面。栽後澆定根水。
3.4 整形修剪
3.4.1 整形
3.4.1.1 主幹分層形
在距地面1米處,選留3~4個長勢均勻,角度適宜(基角45°~60°),方位好,層內距在10~20厘米處的1~3年生枝培養第1層主枝,主枝長1米左右;距第1層主枝上70~80厘米處選留2~3個枝條做第2層主枝,長度小於第1層主枝。第3層距第2層50~60厘米,選1個枝即可。3層主枝上直接培養大中小結果枝組。第1層以大型枝組為主,第2層以中型枝組為主,第3層以小型枝組為主。樹高達3米左右時,頂部及時回縮。
3.4.1.2 自由紡錘形
在距地面1米處,選留長勢強,方位好的1~3年生枝條拉成水平狀,從下而上培養主枝,並使主枝均勻分布在中心幹上。主枝下長(1米左右,依株距而定)上短(60厘米左右)。各主枝上結果枝組的留量一般下層5~7個,上層3~5個。
3.4.2 修剪
3.4.2.1 幼樹修剪
及時定乾。採用刻芽促使棗頭萌發,培養主枝;採用短截二次枝,培養側枝。生長季節對棗頭依長勢進行適當摘心。結合拉枝,開張角度。
3.4.2.2 初果期樹修剪
保留有發展空間的棗頭, 抹除多餘棗頭。 適當控制結果基枝和棗吊數量, 一般每立方米結果基枝為20~25個,棗吊為90~120個。對各級骨幹枝的延長枝適時摘心。花期環剝。疏除過密枝、交叉枝、病蟲枝。短截衰弱的棗頭,剪去剪口附近的1個二次枝,促發新棗頭。對骨幹枝下垂部分要適當回縮,均衡樹勢。
3.4.2.3 盛果期樹修剪
抹芽控制棗頭數量。棗頭摘心維持穩定的樹勢。對10年生以上的結果枝組適時進行更新。疏除過密枝、層間直立枝、交叉枝、重疊枝、枯死枝、徒長枝、細弱枝等,改善光照,調節改造骨幹枝。主枝適當回縮,防止上強下弱,結果外移。有空間的交叉枝、直立枝、徒長枝及時回縮,培養新的結果枝組。回縮衰弱的主枝、枝組,更新復壯。
3.4.2.4 衰老期樹修剪
截去1/3左右的骨幹枝,促其後部萌生新棗頭,逐年培養成新的骨幹枝。或在衰老骨幹枝的中部或後部進行刻傷,有計畫地培養1~2個健壯的新生棗頭,然後回縮老的骨幹枝,形成新的樹冠。
3.5 肥水管理
3.5.1 基肥
棗樹行玉鈴鐺棗
棗樹行玉鈴鐺棗
以符合NY/T 496規定經過腐熟的農家肥為主,適量加入過磷酸鈣、硼砂、硫酸亞鐵等速效化肥,每年在棗採收後的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進行。施肥量按1千克棗果施2千克優質農家肥計算。施肥方法採用放射狀溝、環狀溝或平行溝施。基肥的施肥深度是30~40厘米,每次行間、株間輪換施肥位置。
3.5.2 土壤追肥
依據當地的土壤供肥能力和目標產量以及每生產100千克鮮棗需追施氮1.5千克、磷1.2千克、鉀1.5千克確定施肥量。在樹冠下開挖3~5條放射狀施肥溝,一般溝深15厘米~20厘米,長30~50厘米,追肥後及時灌水,每年3次。第1次在萌芽前進行,以氮肥為主;第2次在幼果膨大期,以磷、鉀肥為主,氮磷鉀混合使用;第3次在果實生長後期,以鉀肥為主,距果實採收期30天前完成。
3.5.3 葉面噴肥
全年4~5次,一般生長前期2次,以氮肥為主;後期2~3次,以磷鉀肥為主,最後一次葉面噴肥應在距採收期20天前完成。常用的葉面噴肥肥料種類及濃度為尿素0.3%~0.5%,磷酸二氫鉀0.2%~0.3%,硼砂0.1%~0.3%,胺基酸類葉面肥600~800倍液。
3.6 花果管理
在花期噴0.2%~0.3%的硼酸或硼砂,可加入300倍的硫酸鋅和硫酸亞鐵稀釋液。初花期在距地面20~30厘米處的主幹上進環剝,以後每年隔5~10厘米上移,當甲口開到第一個分枝時再回到20~30厘米處。甲口寬度一般0.4~0.6厘米,深達木質部,甲口內的韌皮部剝淨。甲口內塗藥或綁縛塑膠薄膜,防病蟲入侵。甲口要求1月內癒合。從初花開始進行人工授粉,也可以棚內放蜂,利用蜜蜂傳粉,400~500株樹放置一箱蜂(約1.8萬頭),蜂群間距以小於300米為宜。花期噴水在下午5點以後進行,用噴霧器向樹冠上均勻噴清水,連續兩天,每天1次。在盛花期噴布10~15ppm赤黴素1次,可加入0.3%~0.5%尿素液混合噴施。 如果座果較多,樹勢容易衰弱,就要疏果,一般棗吊可以留2~4個果,小棗吊留1~2個果。
3.7 病蟲害防治
棗樹主要病蟲害是栆鏽病、栆炭疽病、紅蜘蛛、桃小食心蟲等。
3.3.7.1農業防治
剪除病蟲枝、清除枯枝落葉、刮除樹幹老粗翹皮和枝幹病斑,集中燒毀或深埋;加強肥水管理;合理修剪。
3.7.2 物理防治
根據病蟲害生物學特徵,採取樹幹綁塑膠薄膜、塗黏蟲膠,樹幹基部堆土堆,田間安裝殺蟲燈等方法誘殺或阻止害蟲上樹危害。
3.7.3 生物防治
保護瓢蟲、寄生蜂等天敵;利用昆蟲性外激素誘殺或干擾成蟲交配防治棗桃小食心蟲和棗黏蟲;利用生物農藥治蟲。
3.7.4 化學防治
根據防治對象的生物學特性和為害特點,提倡使用生物源農藥、礦物源農藥(如石硫合劑和硫懸浮劑),禁止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和致畸、致癌、致突變農藥。使用化學農藥時嚴格按照GB/T 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控制施藥量與安全間隔期,並遵照國家有關規定。
3.8 採收
根據不同品種的成熟期,選擇與用途一致的最佳時期採收,對成熟度不一致的品種,分期採收。採收時,要求輕拿輕放,防止碰傷果面。采果後,應剔除病蟲傷果,分級包裝。
3.9 繁殖、育苗
在棗樹休眠期至萌芽前半個月,在距樹樹幹2~3米處挖寬30~45厘米、深厚5~60厘米的長溝,把棗根切斷,並在溝內施適量草木灰及廄肥覆土。萌櫱苗當年苗高達1米,即可移出定植。夏季7、8月份也可綠株扦插,選取健壯一年生枝條,用剪刀剪成15厘米長插條,扦插於事先做好的苗床內,苗床用微噴解決水分管理問題。40天可以生根,秋季即可移栽育苗。冬季利用電熱溫床,採用硬枝扦插,45天生根,可以結合整形修剪進行。
4、產品收穫後處理的規定
采後要及時分級處理,保鮮處理,包裝裝箱,及時運到銷售地。
5、生產記錄要求
生產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生產工人和服務人員一律實行聘用制度,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簽訂勞動契約,確立勞動關係。招聘來的人員在上崗前一律參加有關單位的專業培訓,要求持證上崗,工人培訓10~60天。對特殊崗位人員還要進行專門技能培訓。對種植棗樹的農民,進行栽培管理技術培訓,聘請有關專家進行講課,年培訓次數每年每人不少於2次。嚴格按照生產區質量安全管理規定做詳細記錄,建立操作日誌記錄製度。建立層層質量管理制度,嚴格把關,建立質量追溯制度,所有關鍵工序都有負責人簽字,方能放行進入下一道程式。要求工作人員做好清潔衛生工作,操作人員每年體檢一次,禁止有傳染病的職工上崗。
登記產品市場準入按照如下技術標準執行:
棗樹行玉鈴鐺棗
棗樹行玉鈴鐺棗
GB/T 18407.2 農產品安全質量 無公害水果產地環境要求
NY/T 844 綠色食品 溫帶水果
NY/T 391 綠色食品 產地環境技術條件
NY/T 393 綠色食品 農藥使用準則
NY/T 394 綠色食品 肥料使用準則
登記產品的分級、包裝、標識、貯藏、運輸等嚴格執行以下技術標準:
GB/T 22345 鮮棗質量等級
GB/T 191 包裝儲運圖示標誌
GB/T 7718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
NY/T 658 綠色食品 包裝通用準則
NY/T 1055 綠色食品 產品檢驗規則
NY/T 1056 綠色食品 貯藏運輸準則

專用標誌使用

(1)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向登記證書持有人申請使用產品地理標誌
①生產經營的農產品嚴格來自登記確定的地域保護範圍;
棗樹行玉鈴鐺棗
棗樹行玉鈴鐺棗
②已取得登記農產品相關的生產經營資源;
③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④具有地理標誌農產品市場開發能力;
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登記證書持有人簽訂使用協定,在協定中規定使用數量、範圍及相關的責任義務;農產品地理標誌等級證書持有人不得向地理標誌使用人收取使用費。
(2)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享有下列權利
①可以在產品及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棗樹行玉玲鐺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等;
②可以使用登記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及展銷。
(3)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應該履行如下義務:
①自覺接受登記證書人的監督和檢查;
②保證地理標誌農產品的品質和信譽;
③正確規範的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4)地理標誌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質量追溯體系,農產品地理標誌等級證書持有人和標誌使用人,對地理標誌農產品的質量和信譽負責;
(5)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冒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和等級證書;
(6)鼓勵單位和個人對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社會監督。

歷史文化

北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初夏時節,歐陽修第二次來到潁州順泉河西行,其間有一野渡,清香浮動,歐陽修很是好奇,問一農夫,方知前方有一處棗樹林,時值棗樹花開。行數里,見棗樹數十行,四周散落兩三戶人家。棗樹古樸蒼勁,棗花正旺,儼然世外桃源。主人熱情好客,雲此棗來歷頗久,因其個大,且清脆甘甜,形似鈴鐺,當地人稱“鐵鈴鐺棗。賓主言談甚歡並相約八月棗熟時品嘗。
數月,棗熟之際,歐陽修憶起前約,欣然而往。只見棗樹果實纍纍,個頭較一般棗子大,甘甜可口。歐陽修滿心歡喜:“觀此棗珠圓玉潤,賞其色青紅相間,品其味香甜如蜜。應叫玉鈴鐺。”歐陽修想,何不上供給聖上品嘗?於是精選果品獻與仁宗皇帝言潁州無名村落,有棗樹數十行,其味鮮美,名曰玉鈴鐺,特獻與聖上。仁宗嘗後也覺甚妙,欣然道“無名村落,棗樹數行,賜名御用棗樹行吧”,歐陽修聽聞仁宗親賜村名,便在潁州一帶尋能工巧匠,擇良辰吉日立碑,書“御用棗樹行”。
“烏銜棗實園林熟,蜂采檜花村落香。”歐陽修詩句中描寫的美麗景象正來自於潁泉區寧老莊鎮棗樹行村,詩中提到的連烏鴉也愛吃的棗兒,就是棗樹行村出名的特產“玉鈴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