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腹杜鵑

棕腹杜鵑

棕腹杜鵑(學名:Cuculus fugax)為杜鵑科杜鵑屬的鳥類,俗名棕腹鷹鵑、小鷹鵑。頭頂、後頸、頭側、背和兩翅表面石板灰色。虹膜橙色至朱紅色,眼周黃色,上嘴角黑色,基部及下嘴角綠色,腳亮黃色。分布於中國南鄰國家以至馬來群島、北抵前蘇聯、東至日本以及中國大陸的東部、南部等地,多見於常綠林或茂密的山地灌木叢。性機警而膽怯,常躲在喬木樹上枝葉間鳴叫。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尼西亞爪哇。

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分布範圍,生活習性,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額灰褐色;頰、眼周、耳羽亮灰色;頭頂、後頸、頭側、背和兩翅表面石板灰色,初級飛羽和次級飛羽黑褐色,內側具白色橫斑。三級飛羽黑褐色,外側微沾灰色,翅上覆羽暗灰色。腰和尾上覆羽深灰色,基部灰褐色;尾淡灰褐色,具數道黑褐色和淺棕色橫斑,以及寬闊的黑色次端斑和棕紅色端斑。頦污灰色,喉灰白色。胸、上腹和兩脅棕紅色,下腹和尾下覆羽白色。
虹膜橙色至朱紅色,眼周黃色,上嘴角黑色,基部及下嘴角綠色,腳亮黃色。
大小量度:體重雄性104-117克,雌性120-144克;體長雄性295-322毫米,雌性320-323毫米;嘴峰雄性20-22毫米,雌性21-23毫米;翅雄性204-210毫米,雌性196-206毫米;尾雄性155-185毫米,雌性159-164毫米;跗跖雄性20-27毫米,雌性22-27毫米。

棲息環境

棲息于山地森林和林緣灌叢地帶。活動範圍較大,沒有固定的棲息地,常在一個地方活動1-2天又移至它處。

分布範圍

世界分布
不丹、汶萊、高棉、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朝鮮、韓國、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菲律賓、新加坡、帛琉、泰國、越南。
分布圖分布圖
旅鳥:孟加拉共和國
中國分布
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江蘇、長江流域和以南各省,西至雲南、貴州、四川、南至香港和海南島。

生活習性

性機警而膽怯,常躲在喬木樹上枝葉間鳴叫。鳴聲尖銳,似“zhi-wi”聲,不斷反覆鳴叫,有時夜晚也鳴叫。主要以松毛蟲、毛蟲、尺蠖等昆蟲為食。
在中國為夏候鳥,部分為旅鳥和冬候鳥。春季於5月遷來,秋季於9-10月遷走。

繁殖方式

繁殖期為5-6月。不營巢,通常產卵於鶲類和鶇類巢中。卵的顏色為橄欖褐色,大小為22.6×16.3毫米。

亞種分化

4個亞種
中文名稱拉丁學名
1.
Cuculus fugax nisicolor
2.
棕腹杜鵑指名亞種
Cuculus fugax fugax
3.
Cuculus fugax hyperythrus
4.
棕腹杜鵑菲律賓亞種
Cuculus fugax pectoralis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非常大,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