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夜鷺(英文名稱:Rufous Night-heron, Nankeen Night Heron, Rufous Night Heron)是一種中型涉禽,身長56 - 66 cm。這是一個矮胖的鷺。黑色頭冠,腿爪是明亮的黃肉桂色。頭部碩大,短脖子,腿較短。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生活習性,生長繁殖,亞種分布,保護等級,
形態特徵
在繁殖期枕後長出兩根別致的白色長翎羽。該鳥喙是深橄欖綠色,眼睛黃色。幼鷺身上有各種顏色的條紋如:白色,棕色,橙色,棕色。隨著它們的成長,首先就具有了了黑帽。身體羽毛也一致了。棕夜鷺有時被稱為紅夜鷺。
分布範圍
分布於太平洋諸島嶼(包括中國的台灣省、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紐幾內亞。),華萊士區(指傳統的華萊士線(從棉蘭老島的東側海域經望加錫海峽至巴厘島與龍目島之間)以東、巴布亞紐幾內亞以西的區域,包括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努沙登加拉群島、西南群島、摩鹿加群島(馬魯古群島)、東帝汶等島嶼。),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包括澳大利亞、紐西蘭、塔斯馬尼亞及其附近的島嶼。)
生活習性
棲息於臨近水域的樹林中、濕地、植被茂密的溪旁、紅樹林,淹沒草原,公園和花園。白天常隱蔽在沼澤、灌叢或林間,晨昏和夜間活動。一般縮頸長期站立一處不動,或梳理羽毛和在枝間走動,有時亦單腿站立,身體呈駝背狀。如無干擾或未受到威脅,一般不離開隱居地。
生長繁殖
棕夜鷺可以全年繁殖,以資源豐富與否而定。不過,高峰期在南部為九月到明年二月,北方是3至4月。它在其領地與白鷺和鸕鶿雜處築巢,巢是一個鬆散的平台,通常位於鄰水的樹上。每巢產卵2-5枚,孵化持續大約22天。幼鳥在巢逗留42至49天不等。
亞種分布
(5亞種)
(1)Nycticorax caledonicus caledonicus分布於新喀里多尼亞;
(2)Nycticorax caledonicus hilli分布於摩鹿加群島、蘇拉威西、紐幾內亞、澳大利亞;
(3)Nycticorax caledonicus mandibularis分布於索羅門群島、俾斯麥群島;
(4)Nycticorax caledonicus manillensis分布於菲律賓群島、婆羅洲北部;
(5)Nycticorax caledonicus pelewensis分布於帛琉群島。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8年鳥類紅色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