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熱愛挑戰的子彈蟻戰鬥力十足,竟將比它們體型要大的昆蟲和小型蛙類視為撲食對象。讓人意外的是,令不少大型動物聞風喪膽的子彈蟻,唯一的剋星卻是比它們小很多的駝背蠅—蜜蜂的一種寄生蟲,樣子很像小螞蟻,成蟲的體長只有三、四毫米。
終結者
子彈蟻為何會成為駝背蠅的手下敗將呢?那是因為子彈蟻的毒素對駝背蠅絲毫無用;駝背蠅很小,即使子彈蟻揮舞大鉗發起攻擊,也不能給它們造成任何威脅,這就是駝背蠅體型小的優勢。更致命的是,它們能輕而易舉地爬到子彈蟻身上產卵,那些比子彈蟻小近100倍的蛆蟲,成了子彈蟻生命的終結者。
生活習性
子彈蟻可以以小型蛙類為食,但它們的剋星卻是體型小得可憐的駝背蠅。成蟲體長3—4mm,很像小螞蟻,對蟻群危害很大,應加強防治。當子彈蟻揮舞著大鉗子招搖過市時只要碰到駝背蠅它們就會直接面臨死亡的威脅,即使身上帶有劇毒也束手無策:因為微小的駝背蠅有一種專門對付子彈蟻的解毒藥,而子彈蟻的鉗子太大太重,根本不能給對手造成任何威脅。最後,這些
蒼蠅達成了目標:它們把卵產在這個龐然大物的身上。子彈蟻的體型要比它們大上100倍。它們的
蛆蟲注定可以大吃一頓了。
"讓子彈蟻咬你一口,你不會死,但你一輩子也不會忘記”子彈蟻也正是由此得名,被它叮咬後像子彈穿過一般疼痛。是一種最疼痛的叮咬。在施密特叮咬疼痛指數中,子彈蟻被描述為“帶給人一浪高過一浪的炙烤、
抽搐和令人忘記一切的痛楚,一煎熬可以持續24小時而不會有任何減弱。”
刺痛指數
被子彈蟻叮咬後的疼痛感,就像被子彈打中一般,因此,它們才有了這個霸氣十足的名字。可是,被子彈擊中的疼痛感又有多少人真正感受過?美國昆蟲學家賈斯汀·施密特為了知道被不同昆蟲蟄咬後的感覺,竟親身體驗了150多種昆蟲的蠶咬,其中就有子彈蟻。在他編寫的“施密特疼痛指數”排行榜里,被子彈蟻叮咬後的疼痛指數排名第一。
賈斯汀·施密特這樣形容:“那種感覺就像有顆生鏽的釘子扎入腳後跟,然後再赤腳走在火紅的木炭上。”一般情況下,被一兩隻子彈蟻叮咬不會傷及性命,但疼痛感會迅速擴散,有時即使你的手被叮咬,肩膀也會疼,甚至整個胳膊可能在幾個小時之內都動彈不得。值得注意的是,若被眾多子彈蟻叮咬,可能會危及生命。
習俗
人們遇到子彈蟻應該避之不及,但在亞馬孫雨林土著部落的成人儀式中,男孩必須忍受子彈蟻叮咬的劇痛,才能成為真正的男人。怎么會有如此殘忍的成人禮呢?相傳在很久以前,土著部落遭遇敵人追殺,部落的最後一名男子在逃亡時不慎落入子彈蟻的巢穴,為了不被敵人發現,他紋絲不動地忍著被子彈蟻叮咬的劇痛,才躲過一劫。後來,土著部落里便有了這樣奇異的成人禮傳統。
在成人禮儀式開始前,部落的長者會將被迷暈的子彈蟻裝入特製的手套,子彈蟻清醒後會變得異常躁動,攻擊力更強。這時,參加成人禮的男孩要將手套戴上,至少忍受子彈蟻10分鐘的叮咬,一秒都不能少。如果其間男孩因無法忍受疼痛而哭泣,或者把手從手套中抽出,那么儀式便會被宣告無效。他將再次經歷這種儀式,直到通過子彈蟻的“疼痛考驗”後,才算禮成。
世界紀錄
1983 年,昆蟲學家賈斯廷·施密特(美國)發表了他的 施密特刺痛指數第一版。該指數把子彈蟻(Paraponera clavata)——生活在自尼加拉瓜以南的中美洲地區,直至 巴拉圭——是昆蟲中叮咬最疼的一種,疼痛程度 4.0+,在 施密特的四分制績點量表中被記錄為滿分。(吉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