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套筒法固定術用於脊柱骨折脫位的治療,手術相關解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棒套筒法固定術
- 分類:骨科脊柱骨折脫位手術治療
手術名稱,分類,ICD編碼,概述,適應症,術前準備,麻醉和體位,手術步驟,術後處理,
手術名稱
棒套筒法固定術
分類
骨科/脊柱外科手術/脊柱骨折脫位的手術治療
ICD編碼
81.0502
概述
棒套筒法固定術用於脊柱骨折脫位的治療,手術相關解剖。
適應症
棒套筒法固定術適用於:
1.不穩定性胸腰椎骨折或骨折脫位。
2.早期胸腰椎骨折或骨折脫位所致後凸畸形。
術前準備
準備哈氏棒固定器械和聚乙烯套筒。
麻醉和體位
選用局麻或全麻。俯臥位或側臥位均可。
手術步驟
1.切口和顯露
取後正中切口,以骨折椎體為中心,一般應顯露上、下各3個棘突。切開皮膚和皮下組織以及棘上韌帶,用骨膜剝離器依次顯露棘突和椎板。
2.定位
一般據棘突和椎板骨折情況,多能確定骨折椎體,當定位有困難時,應攝側位X線片定位。去除碎裂的椎板骨片。
3.內固定
將哈氏棒上鉤置於傷椎上3個脊椎的上、下關節突之間,下鉤置於傷椎下2~3個脊椎的椎板上緣,將哈氏棒的一端插入哈氏鉤內,選擇合適的套筒。一般胸椎中部用小號套筒,下胸椎用中號,上腰椎用大號,下腰椎用橢圓形特大號套筒。如套筒嵌壓不合適,應選擇合適套筒套入,然後下壓哈氏棒和向上提哈氏鉤使哈氏棒插入另一端哈氏鉤孔內。
4.復位
當哈氏棒兩端均插入哈氏鉤內時,骨折脫位已得到整復。進一步的復位可用哈氏棒撐開器推套筒至傷椎椎板上,使後凸畸形得到糾正,放入C形墊片,防止固定鬆動。
5.植骨
從髂後上棘切取游離植骨片,椎板去皮質,行植骨術。
6.縫合
等滲鹽水沖洗切口,留置負壓吸引管,依次縫合各層組織。
術後處理
1.術後平臥,定時翻身,應像圓木滾動樣翻身,防止胸腰部扭曲。
2.48h後拔除負壓引流管。
3.行CT檢查,若脊髓仍有壓迫,應行前路減壓術,若無脊髓壓迫,拆線後行石膏固定10~1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