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王(1986年上演音樂劇)

棋王(1986年上演音樂劇)

《Chess》(棋王/象棋)是由本尼·安德森比約恩·奧瓦爾斯(前ABBA組合成員)作曲、蒂姆·萊斯作詞的音樂劇。它講述了一個美蘇冷戰時代的故事:一位美國大師與一位蘇聯大師爭奪西洋棋錦標賽冠軍,同時也爭奪一個女人——她是其中一位的助手,卻與另一位相愛。雖然劇中角色並非影射任何現實中存在的人物,美國大師的人物形象(劇中名為Frederick Trumper)在一定程度上來源於博比·菲舍爾,而故事元素則受到了俄羅斯象棋大師維克多·科爾奇諾伊和阿納托里·卡爾波夫職業生涯的啟發。

1984年秋,《棋王》發行了廣受歡迎的概念專輯為劇院版演出籌集經費;1986年,它在倫敦西區正式上演,演出持續了三年。1988年,一個做了許多改變的美國版本在百老匯上演,但演出僅僅持續了兩個月。《棋王》經常復排,多數的復排嘗試融合英國和美國兩個版本的元素,但目前還沒有復排版本在倫敦西區或百老匯上演。

《棋王》在一次BBC的“最重要的音樂劇”觀眾投票中位列第七。

基本介紹

最初發展,作品緣起,錄音小樣,倫敦概念版專輯,製作歷史,評論反響,演員表,歌曲列表,主要角色,英國版音樂劇,西區初版音樂劇(1986-1989),評論反響,劇情概要,演員表,歌曲列表,美國版音樂劇,百老匯初版音樂劇(1988),劇情概要,演員表,歌曲列表,復排與演唱會版本,80年代,90年代,2000-2009,2010年至今,

最初發展

作品緣起

詞作者蒂姆·萊斯一直想要創作和冷戰有關的音樂劇。70年代中期,他曾與老搭檔作曲家安德魯·勞埃德·韋伯討論,想要創作一部關於古巴飛彈危機的音樂劇,但是這個想法一直沒有實現。70年代後期,萊斯受到了1972年博比·菲舍爾鮑里斯·斯帕斯基“世紀之戰”的政治陰謀的啟發,想到可以藉助美蘇之間長期爭霸的西洋棋競賽來影射他的冷戰故事。然而,1979年初,當萊斯開始想要創作這一故事時,韋伯已經完全投入在了他自己創作的音樂劇《》中(兩季之後,《貓》成為了倫敦西區最受歡迎的音樂劇,同時也是第一部引入大量工程人員以滿足其複雜的技術要求的音樂劇,而後來的《棋王》在許多方面也借鑑了《貓》的範式)。
隨後,美國製作人理察·沃斯建議萊斯轉而和剛離開ABBA、尋求進一步發展的本尼·安德森比約恩·奧瓦爾斯展開合作。作為ABBA的冬粉,萊斯答應了。他之後寫道,自己毫無保留地展開合作,因為“ABBA的風格很有劇院的感覺”。在沃斯的陪伴下,1981年12月15日,萊斯與兩位曲作者在斯德哥爾摩第一次見面討論這一概念,他們迅速達成了開始項目的共識。
整個1982到1983年,三人專注於作曲和作詞。萊斯會描述出他希望歌曲能表達出的情緒,安德森和奧瓦爾斯則創作出音樂後錄成磁帶寄給萊斯,之後萊斯根據音樂創作出歌詞,並把完成的磁帶寄還給安德森和奧瓦爾斯。
在最初的作品版本中,不少歌曲和安德森和奧瓦爾斯之前給ABBA寫的歌曲有著相同特色。例如,“I Know Him So Well”的和聲是基於1977年ABBA歌曲“I Am An A”的和聲,而“Anthem”的和聲則用到了1980年ABBA歌曲“Our Last Summer”吉他獨奏中的和弦結構。
奧瓦爾斯也會提供一些自己編寫的歌詞來強調歌曲的節奏和旋律,而萊斯發現其中的一部分“好得令人尷尬”,於是這些歌詞中的一部分被結合到了最終的版本中,這些歌詞中最著名的一句是“One night in Bangkok makes a hard man humble”。“Heaven Help My Heart”最初版本由ABBA成員阿格妮莎·福斯克格演唱,當時的歌名是“Every Good Man”,當時的歌詞和現在完全不同,沒有一句被採用到了現在的版本中。

錄音小樣

為了給在倫敦西區的演出籌錢、也為了觀察大眾的反應,在舞台版上演前《棋王》先推出了音樂專輯,這一策略在萊斯之前製作的另外兩部音樂劇《萬世巨星》和《艾薇塔》中大獲成功。
由於詞曲作者來自不同國家,1983年11月初《棋王》的第一張專輯在斯德哥爾摩發行,安德森自行錄製了分層鍵盤部分,其它基礎工作由他們經常合作的極地工作室完成,和聲和管弦樂則在倫敦由安布羅歌手和倫敦交響樂團完成錄製。這張專輯的音效設計和混合回聲由ABBA的老搭檔、極地工作室的Michael B. Tretow負責。
這張專輯(1984 Demo Recording)收錄了以下歌曲:
demo recordingdemo recording
Agadit Till Bergshagen - 未在音樂劇中使用
The Wild Heart - 未在音樂劇中使用
A Simple Board Game - 在劇中為“The Deal”,由曲作者比約恩·奧瓦爾斯演唱
Every Good Man - 在劇中為“Heaven Help My Heart”,由ABBA成員阿格妮莎·福斯克格演唱
National song - 在劇中為“Anthem”
When The Waves Roll Out To Sea - 未在英語版本的音樂劇中使用,在2002年出現在了瑞典版演出中,名為“Glöm Mig Om Du Kan”
Just Like That - 未在音樂劇中使用,由伊蓮·佩姬演唱
When The Waves Roll Out To Sea - 未在英語版本的音樂劇中使用,由伊蓮·佩姬演唱

倫敦概念版專輯

發行年
1984年
語言
英語
廠牌
RCA70500
再版
1999年
再版廠牌
Playdor847445-2
歌曲
CD1收錄10首歌曲,CD2收錄8首歌曲

製作歷史

1984年秋,《棋王》向世界發行了概念專輯(1984 Concept Album),唱片套上的說明文字用多種語言介紹了故事梗概,並提供了相關歌詞和許多照片。該專輯精選了莫里·海德(Murray Head)、湯米·寇爾伯格(Tommy Körberg)、伊蓮·佩姬(Elaine Paige)等歌手演唱的18首作品。
1984 Concept Album1984 Concept Album
該專輯中的一首由Murray Head演唱、由Anders Glenmark和聲的歌曲“One Night in Bangkok”,一經發行便在世界範圍內引起轟動,在美國的Billboard Hot 100榜單上排名第三,在加拿大得到白金認證。Elaine Paige和Barbara Dickson對唱的歌曲“I Know Him So Well”在英國的UK charts排行榜上位列第一長達四周,獲得了Ivor Novello Award的最佳銷售金曲獎。此外,這首對唱還被惠特妮·休斯頓和她的母親一起演繹過,並收錄在了她的專輯《惠特妮》中;芭芭拉·史翠珊也演唱過這首歌,並將其首次收錄在了自己1985年發行的專輯《The Broadway Album》中。
1985年,“One Night in Bangkok”,“Nobody's Side”,“The Arbiter”,“I Know Him So Well”以及“Pity the Child”這些歌曲錄製了由David G Hillier導演、專輯中歌曲演唱者出鏡的MV,這些MV被收錄在了名為《Chess Moves》的VHS錄像中。

評論反響

概念專輯一經發行即收穫了大量讚美,《滾石》雜誌評論稱該專輯“令人眼花繚亂、幾乎涵蓋了所有流行音樂的概念”,《時代周刊》則稱《棋王》是“搖滾交響樂合成的複雜而人性化的樂章”。
這張專輯在英國、西德和南非銷量高居前十,在美國的Billboard 200上排名47,在法國、澳大利亞分別排名39、35,在瑞典的唱片銷量排行榜上高居第一長達七周,且與作曲家在瑞典的聲望完全無關。這張專輯同時收到了許多著名獎項,包括德國的Goldene Europa、荷蘭的Edison Award以及瑞典的Rockbjörn等等。

演員表

The American - Murray Head
The Russian-Tommy Körberg
Florence - Elaine Paige
Molokov - Denis Quilley
The Arbiter - Björn Skifs
Svetlana - Barbara Dickson
在最初的專輯中,兩位象棋大師直接被稱為“美國人”“蘇聯人”。

歌曲列表

CD1:
  1. "Merano" (6:59) – 小鎮居民,The Russian
  2. "The Russian and Molokov" / "Where I Want to Be" (6:19) – The Russian和Molokov/The Russian
  3. "Opening Ceremony" (9:18) – 裁判和小鎮居民,The Russian團隊,推銷商
  4. "Quartet (A Model of Decorum and Tranquility)" (2:17) – Molokov,Florence,裁判和The Russian
  5. "The American and Florence" / "Nobody's Side" (5:25) – Florence和The American/Florence
  6. "Chess" (5:44) – 純音樂
  7. "Mountain Duet" (4:42) – Florence和The Russian
  8. "Florence Quits" (2:52) – Florence和The American
  9. "Embassy Lament" (1:30) - 大使館職工合唱
  10. "Anthem" (3:03) – The Russian
CD2:
  1. "Bangkok" / "One Night in Bangkok" (5:00) – The American與和聲
  2. "Heaven Help My Heart" (3:29) – Florence
  3. "Argument" (1:50) – Florence和The Russian
  4. "I Know Him So Well" (4:16) – Florence和Svetlana
  5. "The Deal (No Deal)" (3:55) - The American,The Russian,Molokov和Florence
  6. "Pity the Child" (5:29) – The American
  7. "Endgame" (10:46) – The Russian,The American,Florence,Svetlana,和聲
  8. "Epilogue: You and I" / "The Story of Chess" / "You and I (Reprise)" (10:24) – Florence,The Russian,Svetlana

主要角色

角色
音色
描述
Frederick "Freddie" Trumper
男高音
“美國人”:象棋世錦賽的冠軍,一個自戀、耽於名利、急躁易怒的“壞孩子”,在英國版中他最終選擇了幫助Anatoly,在美國版中他依然自私但贏得了比賽。
Anatoly Sergievsky
男中音/男高音
“蘇聯人”:來自蘇聯的象棋大師,一位困惱的丈夫(和父親,在英國和澳大利亞版中),困擾於政治鬥爭,最終決定離開祖國、拋棄家庭。
Florence Vassy
女中音
Freddie的象棋助手和伴侶,在英國版中在英國長大、在美國版中在美國長大。她生於戰火中的布達佩斯(或布拉格,在澳大利亞版中),她的父親在匈牙利革命中被蘇聯人逮捕或殺死。Florence厭倦了Freddie的任性,她最終與Anatoly相愛並成為了他的戀人。
裁判
男中音/男高音
象棋世錦賽中沒有個人感情的裁判,在英國版中也是國際棋聯主席。
Molokov
男低音/男中音
Anatoly的象棋助手,克格勃成員。在英國版中他的名字是“Alexander”,在美國版和澳大利亞版則是“Ivan”。
Walter
中低音(英國版)/男高音(美國版)
在英國版中,他是電視台的負責人,在美國版中,他是Freddie的財務主管。他的姓氏在英國版是"de Courcey",在美國版則是"Anderson"。在概念版專輯中他沒有出現。
Svetlana Sergievskaya
女中音
被Anatoly拋棄的妻子,在Molokov的安排下試圖勸說丈夫回歸蘇聯。雖然對丈夫的背叛感到憤怒,她也承認Florence能給丈夫自己所不能給的事物。

英國版音樂劇

西區初版音樂劇(1986-1989)

1986年5月14日,《棋王》在倫敦西區Prince Edward Theatre正式上演。當時的版本原計畫由Michael Bennett負責導演,但當選角、服裝和經費預算完成之後,他由於身體原因離開了這一劇組,並在1987年7月2日逝世,時年44歲。Trevor Nunn接替他成為了導演。布景設計師Robin Wagner在接受《布景設計》一書作者的採訪時說,Bennett原先想要打造一場“多媒體的”演出,包括加強的傾斜暗門、各種電視監控以及其它的科技化道具。Nunn接替他後則將自己一貫的現實風格運用到了演出中,但Bennett所定下的演出的基調依然呈現在了最後的表演中。演出用到的道具包括三面電視牆,其中主要的一面吸取了象棋大師William Hartston的評論,並按照多位讀者的建議進行了外觀設計。整體費用據估計達到了1200萬英鎊。這部劇在當時的製作規模是空前的,使用了最先進的技術手段。一排巨大的大螢幕電視懸掛於舞台上方。在整個演出過程中播放比賽中的現場新聞,或者歷史片斷,比如1956年的匈牙利革命。電視牆還可以旋轉轉換成演出需要的布景,如一座白雪覆蓋的山頂,曼谷的金色寺廟,或者一個巨大的,人物可以在上面走動的棋盤。
西區舞台版擴展了概念版專輯的故事脈絡,並增加了許多新的宣敘調。概念版專輯中的三位主唱Elaine Paige、Tommy Korberg以及Murray Head在舞台版上繼續演繹了他們的角色,Barbara Dickson沒能參演舞台版,Siobhán McCarthy表演了Svetlana的角色,這三年的演出中其餘的演員包括Anthony Head,Grania Renihan,Ria Jones,David Burt和Peter Karrie。西區舞台版獲得了影評人圈戲劇獎最佳音樂劇,並收穫了三項1986年奧利弗獎提名。本劇在倫敦上演了三年,於1989年4月8日結束演出。

評論反響

《棋王》的首演激起了大量評論反響,《Variety》雜誌評價本劇為“近年來倫敦西區最吸引人的演出之一”;而反對評論則包括“演出太長了”“音樂劇形式下膚淺而全無可能的故事情節”,《The Sunday Times》則總結說“好的音樂劇需要好的劇本,而本劇則是一片混亂”。然而大多數報紙對《棋王》的報導還是正面的。《每日電訊報》寫道,本劇“是一個令人驚嘆和稱讚的驚喜”,《時代周刊》這樣評價“這是一部很好的作品,用機巧精美的方式表達了浩瀚宏大的內容”,《Today》雜誌則稱《棋王》是一部“非常吸引人的傑出作品”。

劇情概要

序幕
Arbiter講述著象棋的故事:古老的印度,一對兄弟為爭奪王位而爭戰,其中一個戰敗而死。為了安慰他悲傷的母后,得勝的那一個兒子用假造的士兵在木板上演示了戰爭過程,說明不是他的過錯。隨後,這從錯誤中發明的遊戲傳遍了全世界。(The Story of Chess)
然後,Arbiter宣布,一年一度的象棋大賽,將由義大利小城Merano舉辦,由現任的世界冠軍,來自美國的Freddie Trumper接受來自蘇聯的棋手Anatoly Sergievsky的挑戰。
第一幕
Merano小城:市長和市民都對能舉辦這樣世界矚目的比賽感到非常激動,這場比賽將給他們帶來國際關注,也帶來遊客和財富。(Merano)他們在車站熱切地等待著世界冠軍的來臨,但Freddie卻非常傲慢地穿過人群,不理會他們的歡呼。
Merano的酒店,Freddie和他的副手與戀人,出生於匈牙利、在英國長大的Florence Vassy在房間裡讀著各大報章對Freddie行為的評論。Florence要求Freddie不要在隨後的記者招待會上對蘇聯對手作出過分的舉動(Commie Newspapers)。但在記者招待會上,Freddie仍然對記者顯出非常傲慢和輕蔑的態度,最後一個記者不識時務地問及為什麼他的副手竟是個女人,Freddie怒氣沖沖地向記者揮以老拳,招待會不歡而散,留下Florence收拾殘局。(Press Conference)
蘇聯棋手Anatoly和他的助手,受僱於蘇聯的Molokov從電視上看到了這一幕,Molokov覺得這個美國人簡直不正常。但Anatoly認為並不這么簡單,他是一個難以捉摸的對手。Molokov甚至建議Anatoly從Freddie的弱點——他身邊的女人下手,以贏得比賽。但Anatoly拒絕,他說他只願意憑實力贏得比賽,玩陰謀這些事,留給你們去做,我要的是一個真正想下棋的副手。(Anatoly and Molokov)當Molokov離開之後,Anatoly感慨萬千,多年以來,他在棋壇力爭上遊,卻依然感到自己無法得到真正的勝利,周圍是虛偽的笑臉,自己為生活奔忙,背後時時有人在虎視眈眈。不知當這一切結束,自己將何去何從。(Where I want to be)比賽正式開始前,Arbiter召集雙方到他的房間裡商談比賽的細節,雙方團隊都顯出不友善的態度。(Diplomats)Arbiter則宣示著自己裁判的權威,不偏不倚的態度:棋賽規則簡單明了,誰也不要想玩什麼花樣。(The Arbiter)我關心的只是棋賽,還是丟開政治,回到象棋的精神上來,眾人唱起象棋的頌歌。(Chess Hymn)頌歌的莊嚴氣氛很快被一群商人打破,他們把一切商品都與象棋扯上關係,目的就是要大賺一筆。(Merchandisers)
棋賽終於開始了,開始波瀾不驚,但漸漸雙方都變得劍拔弩張。最後Freddie掀翻了桌子,揚長而去。(Chess #1)
棋王(1986年上演音樂劇)
Molokov對裁判提出抗議,Florence為Freddie辯護,Arbiter一再重申比賽的規則,而Anatoly則對Florence的處境表示同情和不解。(Quartet)最後,Arbiter要求雙方在24小時內回到場上比賽,否則比賽取消。 Arbiter離開了,留下Florence和Molokov繼續商談,期間,Molokov提到他和Florence同是“東歐夥伴”,激起Florence的憤怒,指責正是他們蘇聯人讓她失去了一切。但最後,他們還是達成了協定,安排雙方在Merano的一個小酒店會面,好讓他們回去繼續比賽。(Florence and Molokov)
另一邊廂,Freddie正在同Walter談價錢,索要大筆的出場費。Florence回來,警告他如果他繼續這樣下去,將失去他唯一的朋友。而Freddie知道Florence為他安排和蘇聯人會面,大為不滿,指責她忘記了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的始作俑者正是蘇聯人,他們不會有合作的誠意,她和蘇聯人合作,意味著對她父親的背叛。(1956: Budapest is Rising))這一指責,刺痛了Florence,她審視自己的過去,這一切都有意義么?仿佛每個人都是參加著一場遊戲,但大家遵循的準則都是不一樣的,沒有人能左右一切。誰都不可信任,只有自己才是可靠的。(Nobody’s Side)
Merano山頂的小酒店,Anatoly已經到了,夾在嘈雜的人群中,Florence推推搡搡地穿過人群,來到他身邊,但周圍的酒客正在唱著一首飲酒歌(Der Kleiner Franz{The Little Franz})他們發現沒辦法交談,於是決定到外邊去。
兩人沉默了一段時間,等待著Freddie,各懷心事,Freddie一直都沒有出現,兩人開始攀談起來,對雙方都有了一定的好感。但這時Freddie突然出現,妒火中燒,再次指責她忘記了父親的遭遇,Florence轉身跑開。Freddie告訴Anatoly,他已經談好了條件,他可以拿到更多的錢,他會回去繼續比賽,所以,這次的會面根本是不必要的,可以在賽場上見,而他們絕不會成為朋友。兩人怒目而視,各自離開。(Mountain Duet)
場景轉到棋桌旁。棋賽繼續,而Anatoly已經領先至5比1。(Chess #2)
Freddie大勢已去,回到房間,他把怒氣發到Florence身上,說你現在滿意了吧,我早該知道你這樣的女人不值得信任,Florence則憤怒地表示,辭職不幹了,沒等Freddie說完便衝出了房間。(Florence Quit)留下Freddie一個人,回想起自己不愉快的童年。(Pity the Child)
場景轉至Arbiter的房間,Arbiter在焦急等待的眾人面前打開一封信,宣布由於Freddie的退出,Anatoly成為了新的世界棋王。蘇聯團隊的一片歡慶,Florence獨自站在一旁。Anatoly突然跑過去,挽起她的手離開了他錯愕的同事。(Defection)
英國駐Merano的大使館,Anatoly要求政治庇護,開始使館的人員表現得相當冷淡,在隨Florence一起到來的Walter的幫助下,使館人員開始為他辦理相關的檔案。(Embassy Lament)
一旁的Florence心潮起伏,她知道自己已經愛上了Anatoly,雖然她不知道這一切是怎么發生的,又會怎么發展下去,只有上天能指引自己了!(Heaven Help my Heart)
辦理好手續以後,Anatoly和Florence、Walter一起來到了Merano車站,立刻被記者團團圍住,七嘴八舌地向他提問。Anatoly對安排了這一切的Walter感到非常憤怒。(Anatoly and the Press)一個記者問道:你為什麼要離開俄羅斯?Anatoly回答說,我根本就沒有離開什麼!我對我所生長的土地的熱愛,什麼力量都不能征服。我是越過了邊界,但我的心永遠屬於那裡,祖國唯一的疆界,是在我心中。(Anthem)
第二幕
曼谷,一年一度的世界象棋大賽又將拉開帷幕。Anatoly以現任世界冠軍的身份前來衛冕,對手是新晉蘇聯冠軍Leonid Viigand。(Golden Bangkok)而Freddie則以記者的身份出現在曼谷,出現在興奮的人群中,他顯然有著自己的目的。(One Night in Bangkok)
棋王(1986年上演音樂劇)
“東方飯店”的房間裡,Anatoly和Florence在電視上看到了Freddie,兩人討論起他前來的動機,談論起即將面對的對手Viigand。Florence告訴Anatoly一個訊息,他的妻子Svetlana,也來到了曼谷。最終,這一刻還是要到來,不管面對他們的將是什麼,他們兩人相信,自己深深愛著對方,追逐著自己的幸福,或許這一次,這個故事會有個美滿的結局。(One More Opponent , You And I)電話響了,通知他們參加一次由Walter安排的專訪。Florence說正好問問Walter他到底是不是知道什麼內情。
蘇聯代表團的房間,Viigand正埋頭於棋盤,Molokov和他的屬下聽到了Anatoly和Florence的所有對話,Molokov對他憂心忡忡的同事說,這次不必擔心,因為這次和他們合作的不是懷有異心的Anatoly,而是一台可靠的“蘇維埃機器”Viigand。(The Soviet Machine)
當人人都大醉或熟睡之後,Molokov給Walter打了個電話,說他手裡有個“好訊息”,可以作為一個合作的籌碼。他有證據證明Florence 的父親還活著,如果Walter能設法讓俄方得到棋盤上的“小小勝利”,那么他就可以釋放Florence的父親,讓對方歡慶“人權的勝利”。然後,他把一封信交給侍者轉交Walter。
場景轉至採訪現場,接到了Molokov的信件的Walter告訴Freddie,之前的約定作廢,他可以隨心所欲地向Anatoly發動任何攻擊,並遞給他一張擬好了的提問提綱。Anatoly到場,發現即將對自己進行採訪的是Freddie,既驚奇又憤怒,但還沒能提出抗議,便已經開始面對直播的鏡頭了。 Freddie毫不客氣地將問題集中在了政治和私人生活上,並且出人意料地播放了Svetlana的片斷,Anatoly扯下話筒,氣沖沖地離開了現場。(The Interview)
曼谷機場,Svetlana到達了曼谷。她回顧過往的愛情與生活,仿佛講述別人的故事,而悲哀的是,自己正是故事的主角。(Someone Else's Story)
東方飯店的大廳,仿佛已經變成一個巨大的棋盤,Arbiter上場,在他眼中,所有的人類感情都集中在這裡,而他們所做的一切,正如一場特異的棋賽。 曼谷的Dusit Thani Hotel,Molokov走出了他的第一步棋:他要求Svetlana勸說她的丈夫回到家裡,不要沉浸在光榮的夢想里,這樣她才會得到想要的生活,否則今後的日子將不堪構想。 兩天之後,Svetlana走出了她的下一步棋:她去見了Anatoly,告訴他,野心與夢想能持續多久?如今似乎是得到了自由,得到了他想要的生活,但背後依然有人虎視眈眈,這一切結束以後,又將何去何從? 東方飯店,Walter走出了他的一步棋:他告訴Florence,她父親還活著,Molokov答應,如果她能讓Anatoly在比賽中放水,那么她的父親將會得到釋放,而且得到釋放的不僅僅是她父親一個人。但Florence表示,她不會相信他,也不會答應他。 於是,兩個操縱者走出了下一步:Walter去見Freddie,告訴他比賽的勝負將關係到Florence的父親和其他人,讓他去勸告Anatoly。但是Anatoly拒絕了Freddie的提議。 Freddie在絕望中向他過去的愛人走出了最後一步:他去見Florence,告訴她,Anatoly不會為她作出犧牲,而自己已經改變了很多,只有自己才愛著她。(the Deal) 在這一場人人參與的棋賽中,誰會得到勝利,誰也不知道。
在這場沒有最後約定的約定之後,大廳中只剩下Florence和Svetlana兩人坦誠相見,兩人都覺得,只有對方才能給予Anatoly他真正想要的東西,兩人都覺得自己難以了解深愛著的這個男人。(I Know Him so Well)
一座僻靜的寺廟,僧侶們在頌經,Anatoly走進來,他收到一張神秘的字條,約他在這裡見面。而原來約他前來的是Freddie,他告訴Anatoly,Viigand的印度防禦走法有著致命的破綻。Anatoly大惑不解,為什麼他要幫助自己?Freddie告訴他,這是由於自己熱愛象棋,他不能容忍像Viigand這樣一個庸才勝出。(Talking Chess)
棋王(1986年上演音樂劇)
最後的決戰到來了,Molokov、Walter、Svetlana、Florence各自猜度著Anatoly會作出怎么樣的選擇,所有人都仿佛在他耳邊喧嚷。而Anatoly終於作出了決定,放手一搏,下出驚世一局,獲得了比賽的勝利!(End Game)
人群散去,賽場上只剩下Florence和Anatoly兩人。Florence向他表示祝賀,Anatoly作出解釋,如果他為Molokov讓棋,他便和Molokov一樣了,他必須取得勝利,以換取自由,決定何去何從的自由。而Florence則說,事實上,不存在自由,他必須回去,回到妻子的身邊去。儘管他們一直都在追求心中的渴望,但是,最終也只能假裝這樣的故事能有美滿的結局……(You and I: Reprise)
場景轉到機場,Anatoly和Florence做了最後的擁抱,然後分手,Anatoly跟隨到來的Molokov、Svetlana等人登上了飛機。Walter來到機場。 Walter對Florence說,Anatoly的表現,讓人驚異。Florence回答說,這並不令人奇怪,而且,他回到蘇聯去了。而自己失去了愛人,什麼也得不到。但Walter回應說,實際上,Anatoly選擇回去,是給了她一個希望,如果她父親還活著的話,他們會很快設法讓他得到釋放的。儘管並不能肯定他還活著,但也不能肯定他已經死去,所以情況不會變得更糟,也就不妨存有希望。Anthem的旋律重新響起,這個象棋的故事也告一段落。(Finale)
註:維基百科上倫敦舞台版的劇情寫的其實是丹麥版的劇情,因此在此假設兩個版本劇情完全相同,直接引用了愛音客論壇上enjolras大人的丹麥版劇情介紹

演員表

Frederick Trumper, The American – Murray Head
Florence Vassy – Elaine Paige
Anatoly Sergievsky, The Russian – Tommy Körberg
Alexander Molokov – John Turner
Walter de Courcey – Kevin Colson
The Arbiter – Tom Jobe
Svetlana Sergievsky – Siobhán McCarthy
Mayor of Merano – Richard Mitchell
T.V. Presenter – Peter Karrie
Civil Servants – Richard Lyndon, Paul Wilson

歌曲列表

第一幕
  • "The Story of Chess" — 裁判和和聲
  • "Merano":
  • "Merano" — 小鎮市長和和聲
  • "Freddie's Entrance" — Freddie和Florence
  • "Merano (Reprise)" — 合唱
  • "Commie Newspapers" — Freddie和Florence
  • "Press Conference" — Freddie, Florence, 以及記者
  • "Anatoly & Molokov" / "Where I Want to Be" ① — Anatoly和Molokov / Anatoly和和聲
  • "Diplomats"② — Molokov, Walter, 以及和聲
  • "The Arbiter" — 裁判和和聲
  • "Hymn to Chess" — 和聲
  • "Merchandisers" — 和聲
  • "Chess #1" — 純音樂
  • "The Arbiter (Reprise)" — 裁判和和聲
  • "Quartet (A Model of Decorum and Tranquility)" — Molokov, Florence, 裁判, 以及Anatoly
  • "Florence and Molokov" — Molokov, Florence, Walter, Freddie
  • "1956 – Budapest is Rising" — Florence和Freddie
  • "Nobody's Side" — Florence和和聲
  • "Der Kleine Franz" — 和聲
  • "Mountain Duet" — Florence和Anatoly
  • "Chess #2" — 純音樂
  • "Florence Quits" — Freddie和Florence
  • "Pity the Child" — Freddie和Ensemble
  • "Defection Scene" - 純音樂
  • "Embassy Lament" — 英國大使館職工
  • "Heaven Help My Heart" — Florence
  • "Anatoly and the Press" — Anatoly和記者
  • "Anthem" — Anatoly和和聲
第二幕
  • "Golden Bangkok" / "One Night in Bangkok"— 純音樂/ Freddie和和聲
  • "One More Opponent" / "You and I"— Anatoly和Florence
  • "The Soviet Machine" — Molokov和和聲
  • "The Interview" — Walter, Freddie, Anatoly
  • "Someone Else's Story"③ — Svetlana
  • "The Deal" — 裁判, Molokov, Svetlana, Walter, Florence, Freddie, Anatoly, 以及和聲
  • "I Know Him So Well" — Florence和Svetlana
  • "Talking Chess" — Freddie和Anatoly
  • "Endgame" — Molokov, Walter, Florence, Anatoly, Svetlana, 以及和聲
  • "You and I (Reprise)" — Florence和Anatoly
  • "Finale" — Walter和Florence
註:①這兩首歌在一些錄音中被合併為同一首歌
②這首歌有時也被命名為“U.S. vs U.S.S.R.”
③這首歌實際上在百老匯的演出中第一次出現,但之後就被加入了所有基於倫敦舞台版劇情的演出中,因此倫敦版的劇情概要也提到了這首歌曲

美國版音樂劇

百老匯初版音樂劇(1988)

在倫敦西區的演出之後,主創團隊認為本劇應該從頭到尾徹底地重塑一遍,因此他們為美國觀眾創造了《棋王》的第二個重要的舞台版本,在劇本和音樂上都和英國版有著明顯的區別。Trevor Nunn引入了劇作家Richard Nelson專門為紐約百老匯觀眾創作的新劇本。由於Nunn不滿意之前佩姬所演繹的Florence一角,他也引入了更加年輕的新演員飾演Florence,且他堅持讓Nelson將這一角色設定為美國人。整個故事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儘管故事的框架是一樣的,設定、角色和大量情節都變得完全不同。本尼·安德森告訴《Variety》雜誌:“倫敦版和紐約版最主要的區別在於,倫敦版只有大概兩到三分鐘的對話,而為了說清楚一些劇情,紐約版幾乎有三分之一都是對話。”這些改變導致棋賽的比分也需要重新安排,而百老匯版的錄音專輯也和倫敦版有了巨大的區別。Robin Wagner重新設計了舞台,在劇中運用了開創性的、在全劇中不斷移動的塔台設計,以求獲得“電影般的流暢”。
美國版《棋王》美國版《棋王》
由於90分鐘的中場休息(據報導舞台發生了一些故障),1988年4月11日的第一次預演持續了長達四個小時;到了1988年4月28日的首演之夜時,演出的時長縮短到了3小時15分鐘。儘管票務的反響還不錯,百老匯版本並沒有持續多久,在17場預演和68場常規演出後就結束了。“在演出結束的晚上,我就在哪兒,獨自唱著、哭著。”《時代周刊》的評論家Richard Corliss這樣寫道。
百老匯版(投資高達六百萬美元)自其上演以來,據《Variety》雜誌的評價,“做了大量的調整,加強了這部劇的戲劇性”,但在六月中旬時這部劇就很難支撐下去了。Gerald Schoenfeld,這部劇的聯合出品人,指出演出無法繼續的原因:“我們的音樂劇大概有80%的上座率,這看起來是很好的,但大約50%的觀眾購買的是特殊的半價票。如果上座率100%但所有人都買的是半價票,我們將會破產,而且這個季節也不是旅遊旺季。這部劇需要一周350,000美元的淨收入來保持收支平衡,但從4月28日以來只有幾周實現了這種收入……你得考慮你未來的收支情況。”(《USA Today》,1988年6月21日)

劇情概要

美國版在角色設定、歌詞、歌曲順序上都和英國版全然不同,美國版的《棋王》全劇只有一場比賽而非兩場,第一幕展現的是比賽的第一部分,這部分比賽在泰國的曼谷舉行,而第二幕展現了在匈牙利的布達佩斯舉行的第二部分比賽。而在美國版中,現任冠軍換成了Anatoly Sergievsky,最終西洋棋錦標賽的獲勝者則是Sergievsky-Trumper。
序幕
1956年,在匈牙利事件的革命中,Gregor Vassy冷靜地在向他四歲的女兒Florence解釋西洋棋的來源和歷史,直到蘇聯人將他們分開("Prologue" / "The Story of Chess")。
第一幕
數十年後,一場西洋棋錦標賽在泰國曼谷舉行,來自美國的挑戰者Freddie Trumper,和他的象棋助手兼女朋友——已經成年的Florence一起來到曼谷("Freddie's Entrance")。在媒體招待會上,Freddie對記者發火,Florence則斥責了只追求新聞轟動的記者們("Press Conference")。當今的世界冠軍,來自蘇聯的Anatoly Sergievsky和他的助手Molokov一起觀看了媒體招待會,並對對手的行為進行了討論。Anatoly被要求去陪大使下棋,他感到作為世界冠軍的職業生涯充滿了空虛的名利("Where I Want to Be")。與此同時,Freddie的財務代理人Walter給Freddie安排了大量商業活動,Florence擔心這些活動會影響Freddie的發揮,她與Freddie發生了爭吵,並給Freddie表演了一招精妙的棋術,告訴Freddie這是Anatoly在之前的比賽中使用的招數(How Many Women)。
在賽場上,Walter Anderson安排了一系列和象棋相關的商業活動,他為這些俗麗的商品和喧囂的叫賣而洋洋自得(Merchandisers)。比賽前各方代表都代表自己的陣營發言,雖然這場比賽不該被政治影響,但比賽無疑反映了東西方的意識形態衝突。裁判試圖號召大家將注意力集中到象棋比賽本身上。(US vs USSR / Hymn to Chess)
最終,棋賽終於開始。然而,Freddie突然終止了棋鐘,並指責Anatoly利用吃優酪乳的機會作弊。Anatoly和他的團隊堅決否認,但Freddie拒絕道歉,憤然離去(Chess #1)。裁判和Molokov被這種對象棋的蔑視和對蘇聯的侮辱激怒,他們一邊走向裁判的辦公室,一邊悲嘆這種行為的危害。同時,Florence和Anatoly也在討論這一情況,他們都感到自己的行為不過是形勢逼迫(A Model of Decorum and Tranquillity)。
裁判提議兩位選手第二天都回歸賽場,Florence和Molokov同意各自讓己方選手當晚見面詳商。在旅館房間裡,Florence指責Walter煽動Freddie離開賽場,她告訴Freddie當晚應該去和Anatoly見面談判,但Freddie認為Florence的行為是一種背叛。Freddie提起了Florence匈牙利的出身,告訴她幫助蘇聯人就是背叛她自己的父親。Florence被激怒,他們再次爭吵(You Want to Lose Your Only Friend?)。Florence開始思考她和Freddie的關係到底應該何去何從,她是否應該離開Freddie、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Someone Else’s Story)?Freddie則試圖借酒消愁,在紙醉金迷的曼谷夜生活中忘掉一切(One Night in Bangkok)。
Florence到達約見的餐館,但Freddie沒有出現,她不得不和Anatoly獨處,兩人尷尬地聊了起來,但發現雙方互相吸引,不知是怎樣的瘋狂讓他們擁吻(Terrace Duet)。Freddie終於出現,剛好看見了這一幕,他憤怒地指責Florence背叛了他。他告訴Anatoly,有一位象棋愛好者提議支付10萬美元獎金,因此他決定回到賽場(Who’d Ever Think It?)。
但是,目睹戀人變心的痛苦還是讓Freddie無心比賽、連輸數場。他不斷指責Florence,終於,忍無可忍的Florence選擇拋下Freddie離開曼谷(Chess #2 / So You Got What You Want - Florence Quits / A Taste of Pity)。Florence一邊收拾行李,一邊思考著自己的人生(Nobody’s Side)。在地下停車場,Florence剛要離去,Walter出現,給了她一封來自Anatoly的信。原來,Anatoly想和Florence在一起,Walter安排了這一切,Anatoly成功在停車場擺脫了監控他的蘇聯人,和Florence一起奔向機場。在機場,CIA給Anatoly介紹了美國東西海岸的不同風情(East / West)。
Walter在機場安排了一些記者採訪這位叛逃的西洋棋冠軍,但Anatoly說自己的選擇只是聽從內心的呼喚,而非出於任何政治原因。他依然愛著他的祖國(Anthem)。
第二幕
八周之後,裁判到達了甘迺迪機場,他將要飛往布達佩斯,那裡將舉辦西洋棋錦標賽的第二賽程。記者圍攻中,他表示他能夠控制比賽正常進行(The Arbiter’s Song)。在參加棋賽的諸位到達布達佩斯時,他們剛好遇到一隊匈牙利合唱團在為了政要峰會練歌(Hungarian Folk Song)。
Anatoly去與離開莫斯科的三位舊友見面,Florence則漫步在這童年時居住過的城市之中。她走進一間教堂,卻巧遇了Molokov,對方願意幫助她找到曾經的居所。Florence開始思考她與Anatoly的關係(Heaven Help My Heart)。同時,Freddie正在接受記者採訪,記者告訴他Florence和Anatoly住在同一間旅館,Freddie被激怒了,Walter勸他冷靜,說他比Anatoly厲害得多(No Contest)。
Anatoly回到旅館,告訴Florence說他的妻子Svetlana也在Molokov的操縱下來到了布達佩斯,而Anatoly不得不去見她(You and I / You and I – Reprise)。Molokov告訴Anatoly,他的妻子自從他叛逃之後,就過著非常艱難的生活,Svetlana失去了住所和車輛,她的兄弟被單位開除,Anatoly的兄弟也被牽連。Anatoly的名字已成為一個無法抹去的污點。比賽繼續,Anatoly的情緒大受影響。Freddie贏了兩場比賽,並在記者面前吹噓(Freddie Goes Metal)。
Molokov有所發現,當他和Walter一起在賽場外抽菸時,他告訴Walter一件重要的事情,Florence的父親還活在蘇聯的監獄中,蘇聯人願意用他換回Anatoly。Molokov希望Walter配合自己的計畫(Let’s Work Together)。
在一家餐館裡,當Anatoly出去接電話時,Walter告知了Florence她的父親可能還活著這件事,她表示想要見到自己的父親。這時Molokov來了,帶著Svetlana。Anatoly打電話回來,告訴Florence他可能得回到蘇聯去,Florence傷心地走出餐館透氣,Svetlana也跟了上去。兩位傷心的女人談論起她們共同愛著的男人,她們都不知如何愛他、如何懂他(I Know Him So Well)。
Walter告訴了Anatoly關於Florence父親的事情,這讓Anatoly感覺更加內疚。他告訴Florence他需要冷靜一周來準備比賽,Florence同意了,但她覺得Freddie不會答應。Florence去與Freddie討論這件事,Freddie粗魯地趕走了她。Freddie想起了他的童年,正是他悲慘的童年造就了他現在這樣任性的的性格(Pity the Child)。
Molokov帶著Florence去見了一位坐在輪椅上的老人,並告訴她這就是她的父親。當老人唱起一首匈牙利搖籃曲時,Florence相信了他的身份(Apukad Eros Kezen / Lullaby)。
最後一局棋賽開始,大家都在爭論Anatoly會不會出現。最終,他憔悴地出現了,但他的妻子、家庭、戀人讓他痛苦不堪,他絕望地輸掉了比賽,選擇回到蘇聯。Freddie成為了新的棋王(Endgame)。
Florence獨自一人留下,這時Walter告訴她,那個老人並不是她的父親,Anatoly回歸蘇聯,換回的是一名CIA成員,而這些Anatoly並不知情。Florence意識到一切都是謊言,感到了深深的痛苦和孤獨(Anthem – Reprise)。

演員表

Frederick Trumper, The American – Philip Casnoff
Florence Vassy – Judy Kuhn
Anatoly Sergievsky, The Russian – David Carroll
Ivan Molokov – Harry Goz
Walter Anderson – Dennis Parlato
Arbiter – Paul Harman
Svetlana Sergievsky – Marcia Mitzman
Gregor Vassy – Neal Ben-Ari
Young Florence – Gina Gallagher
Nikolai – Kurt Johns
Joe and Harold (embassy officials) – Richard Muenz and Eric Johnson
Ben – Kip Niven

歌曲列表

第一幕
"Prologue":
"The Story of Chess" – Gregor
"Freddie's Entrance" – Freddie
"Press Conference" – Florence and Reporters
"Where I Want to Be" – Anatoly
"Argument"– Florence and Freddie
"Merchandisers"– Walter and Vendors
"Diplomats" – Molokov and Delegates
"Chess Hymn" – Ensemble
"Chess #1" – Instrumental
"Quartet (Model of Decorum and Tranquility)" – Molokov, Florence, Arbiter, and Anatoly
"The American and Florence" – Florence and Freddie
"Someone Else's Story" – Florence
"One Night in Bangkok" – Freddie and Ensemble
"Terrace Duet" - Florence and Anatoly
"Who'd Ever Think It?"– Freddie
Chess #2 – Instrumental
"Florence Quits" ‡ § / "A Taste of Pity" – Florence and Freddie / Freddie
"Nobody's Side" – Florence
"Reporters" – Reporters
"Anthem" – Anatoly
第二幕
"The Arbiter" – The Arbiter and Reporters
"Hungarian Folk Song" – Ensemble
"Heaven Help My Heart" – Florence
"Winning" – Walter and Freddie
"You and I":
"You and I" – Florence and Anatoly
"Where I Want to Be (Reprise)" – Svetlana
"You and I (Reprise)" – Anatoly and Svetlana
"Freddie Goes Metal" – Freddie
"Let's Work Together"– Molokov and Walter
"I Know Him So Well" – Florence and Svetlana
"Pity the Child" – Freddie
"Father's Lullaby" (Apukád erős kezén) – Gregor and Florence
"Endgame" – Arbiter, Nikolai, Ben, Freddie, Anatoly, and Ensemble
"You and I (Reprise)" – Florence and Anatoly
"Finale"– Florence

復排與演唱會版本

80年代

百老匯的演出結束後,1989年1月,《棋王》在卡耐基音樂廳舉辦了一場反響極好的演唱會。當年9月,在1989年象棋世界盃結束之後,Judy Kuhn和兩位倫敦西區版的演員(Körberg和Head)在斯德哥爾摩舉辦了演唱會。

90年代

1990年,在冷戰即將結束時,《棋王》進行了持續七個月的全美巡迴演出,演出主要基於百老匯版本,但用了大量倫敦版的歌曲。演出十分成功。與全美巡演同時,《棋王》也在芝加哥開始了為其四個月的駐場演出,同樣是Anatoly輸掉比賽的結局。蘇聯解體後,《棋王》在外百老匯短暫地復排過一段時間,Tim Rice重新改寫了劇本,將比賽時間設定在1972年。
1990年,由Jim Sharman導演的《棋王》在澳大利亞悉尼上演,劇本由Tim Rice在百老匯版的基礎上進行了改寫。這一版本將Florence的祖國由匈牙利改成了捷克,因此"Budapest is falling"的歌詞也改成了"Prague and Mr. Dubček"。之後,1997年,這一版本在墨爾本進行了復排,並由在概念版專輯中唱過Svetlana部分歌曲的Barbara Dickson扮演Florence。
1994年,在瑞典的哥特堡,《棋王》進行了演唱會表演,表演主要按照倫敦版的劇情。演員包括Tommy Körberg、Karin Glenmark、Anders Glenmark等。
1990&1996年,《棋王》進行了兩次在英國的巡迴演出。1995年,《棋王》在美國的洛杉磯也進行了復排。

2000-2009

2001年,由Craig Revel Horwood導演的丹麥版《棋王》正式上演,該版本劇情與倫敦首演版幾乎相同,且發行了一張有2張CD的專輯《Chess: Complete Cast Album》,這張專輯包括了幾乎完整的倫敦版全劇錄音,並增加了百老匯版中“Someone Else's Story”這首歌。
2002年的瑞典復排版,劇本由Björn Ulvaeus、Lars Rudolffson和Jan Mark共同創作,在原有的兩版劇情上進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削弱了政治因素,並加入了兩首新歌,包括Svetlana的“Han är en man, han är ett barn”(他是個男人,他是個男孩)以及Molokov的“Glöm mig om du kan”(如果你願意,請原諒我)。這一版本的演員包括:
瑞典版瑞典版
Anatolij——Tommy Körberg
Florence——Helen Sjöholm
Svetlana——Josefin Nilsson
Freddie——Anders Ekborg
Alexander——Per Myrberg
該版本由瑞典電視台錄像並發布了瑞典語的DVD,這也是《棋王》迄今為止發布的唯一的舞台版官方錄像。同時,該版本也發布了大受好評的CD《Chess På Svenska》。在這一版本中,僅有一場比賽且上下兩幕都在義大利小城梅拉諾,Anatoly最終選擇輸掉比賽回歸蘇聯。
2003年,在百老匯的新阿姆斯特丹劇院,美國演員基金會(Actors Fund of America Benefit Concert)舉行了《棋王》演唱會。這場表演同時包括了兩個版本的劇情,大部分時候按照倫敦版演出,第一幕在梅拉諾,第二幕在曼谷,但結局是Anatoly輸掉比賽。這場演出的演員表如下:
Freddie——Adam Pascal
Florence——Julia Murney
Anatoly——Josh Groban
Alexander——Norm Lewis
Svetlana——Sutton Foster
裁判——Raúl Esparza
2008年,在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華納兄弟唱片公司舉辦了兩場由倫敦愛樂樂團伴奏的《棋王》演唱會。這一版本被Tim Rice認定是“官方版本”,包括了倫敦版中幾乎所有的對話,並發行了官方的錄音CD和錄像DVD,名字都是《Chess in Concert》。演唱會版本的演員表如下:
2008年演唱會版2008年演唱會版
Freddie——Adam Pascal
Florence——Idina Menzel
Anatoly——Josh Groban
Svetlana——Kerry Ellis
Alexander——David Bedella
Walter——Clarke Peters
裁判——Marti Pellow

2010年至今

2010年,匈牙利復排版的《棋王》在布達佩斯演出。這一復排基於2008年阿爾伯特演唱會的版本,匈牙利語的歌詞由Ágnes Romhányi譯配。之後的數年,這一版本反覆演出,並發行了匈牙利語的CD。
2010年,新世紀的第一個《棋王》美國復排版本在維吉尼亞州上演,劇情按照百老匯版本,由Eric D. Schaeffer導演,演員包括飾演Freddie的Jeremy Kushnier、飾演Anatoly的Euan Morton和飾演Florence的Jill Paice等。
2010年起,《棋王》進行了全英國的巡迴演出。這一版本主要按照08年的演唱會版劇情,但有了幾乎全新的編排。
2011年起,《棋王》開始在德國演出。之後的數年,該劇的德語版本在德國各地多次進行復排。
2012/13年,《棋王》在日本舉辦了日語的演唱會。2015年,《棋王》的舞台劇版本在日本上演。
2013年,《棋王》第一次重回倫敦西區進行了復排。
2014年,《棋王》三十周年紀念演唱會在瑞典的達哈拉舉行。
2015年,《棋王》在澳大利亞進行了復排。
2015年,《棋王》韓語版在韓國首爾演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