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湖營鑼鼓

棉湖營鑼鼓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文化。源於明代後期,“營”是遊行的意思,營鑼鼓即鑼鼓遊行。其產生與傳統民間節慶、游神賽會及祭祀先祖等活動密切相關。民國時期,由於雲王敖樂社和長慶樂社相互競賽,這種民俗活動達到歷史的高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棉湖營鑼鼓
  • 起源時間:明代後期
  • 高峰時期:民國時期
  • 特色:標旗隊五龍旗、五鳳旗和大標旗
簡介,特色,

簡介

改革開放後,棉湖鎮重新恢復這種歷史悠久的活動,並逐漸在遊藝隊伍中新增舞獅、舞龍、舞英歌,以及富有現代氣息的街頭短舞等,使古老的民間藝術增了新的生命力。2007年被廣東省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棉湖“營鑼鼓”糅合了許多本土的民俗文化積澱,它涉及通俗文學、民間文學、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戲曲、曲藝、宗教信仰、儺文化、圖騰文化和民俗學等多門學科,是一種綜合性的文化藝術。
棉湖“營鑼鼓”,可以說是民間藝術的集大成,是古樸民俗民風的聚焦。它傳播了傳統的倫理道德觀念,表達了人們追求美好理想,溝通了人與人、家庭與家庭、地方與地方之間的關係,活躍了社會組織,濃化了祥和節慶的節日氣氛,緩和了人們緊張枯燥的生活節奏,構成了和諧社會的基礎。

特色

棉湖“營鑼鼓”的遊藝隊伍中有:標旗隊五龍旗、五鳳旗和大標旗、中標旗、小標旗(繡著“百鳳朝凰”、“六國封相”圖案及吉祥話語);有挑花籃表演和塗戲表演(《桃花姐過渡》、《京城會》等);有扮景、舞獅、舞龍、舞英歌;有棉湖特有的民間藝術“十音小套音樂”(十音小套音樂即棉湖笛套蘇鑼鼓,用古箏、舞琴、琵琶、月琴、秦琴、柳胡、三弦、頭弦、洞簫、笛十種主要樂器,加上漢劇的打擊樂器,演奏潮樂弦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