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根蚜

棉根蚜

無翅孤雌蚜體卵圓形,長1.8mm,寬1.4mm。乳白色或淡桔黃色,略披白蠟粉。體表光滑,密被短尖毛。額瘤不顯,呈平頂狀。觸角粗短,較光滑,5節,有時6節,第4節有一小圓形原生感覺圈,第5節基端有一大圓形原生感覺圈。喙長錐形達後足基節,第4+5節長為基寬3倍,足粗短。缺腹管。尾片小,半圓形,有短毛40根。有翅孤雌蚜體長卵圓形,長2.1mm,寬1.1mm。額瘤不顯。觸角6節,長0.54mm,為體長0.26,第3節有大小圓形次生感覺圈7~11個排成一列;第4節2~3個,第5節0~1個。喙達中足基節。翅脈、翅痣灰黑色,各脈有灰黑色窄曇,前翅徑分脈可達翅頂,中脈單一,後翅有2肘脈。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棉根蚜
  • 拉丁學名:Smynthurodes betae Westwood
  • :動物界
  • :昆蟲綱
基本信息,生物學特性,生活習性,分類學,防治方法,地理分布,

基本信息

中文名:棉根蚜
拉丁學名:Smynthurodes betae Westwood
綱:昆蟲綱
目:同翅目
主要危害作物:棉花、菜豆、蠶豆、香豌豆、馬鈴薯、菸草、番茄、甘藍、蕪菁、甜菜、小麥、燕麥、黑麥、黍類等。

生物學特性

棉根蚜在土壤中呈水平分布,距植株周圍5cm處最多,15cm處次之,垂直分布在5~10cm土層內。怕光,見光即向土縫中爬行,在土中常與小黃蟻共生,靠小黃蟻搬遷或轉移為害。沙壤土、壤土土質鬆軟、通透性好發生為害重,連作田易發生,氣溫高發生早,多雨的年份也有發生為害重的。據山東調查:4月下旬~5月上旬,日均溫14.4~17.8℃,棉根蚜於5月13日始發,最晚的在5月25日。
棉根蚜

生活習性

棉根蚜以刺吸口器插入棉葉背面或嫩頭部分組織吸食汁液,受害葉片向背面捲縮。棉花受害後植株矮小、葉片變小、葉數減少、根系縮短、現蕾推遲、蕾鈴數減少、吐絮延遲。在越冬寄主過冬。越冬寄主等。早春卵孵化後先在越冬寄主上生活繁殖幾代,到棉田出苗階段產生有翅胎生雌蚜,遷飛到棉苗為害和繁殖。當被害苗棉蚜多而擁擠時,棉蚜遷飛,在棉田擴散,棉區遷飛。晚秋氣溫降低,棉蚜從棉花遷飛到越冬寄主交尾後產卵過冬。棉蚜在棉田的為害有苗蚜和伏蚜兩個階段。苗蚜發生在出苗到現蕾以前,適宜偏低的溫度,氣溫超過時繁殖受到抑制,蟲口迅速下降。蚜主要發生到,繁殖,當平均氣溫蟲口才迅速。蚜口有明顯的而時晴時雨天氣有利於伏蚜。略被薄蠟粉。頭部觸角短於身體有緣於腹部第。腹部腹管圓形尾片圓形繼續在根莖生活,可營孤生,後代仍然是有翅遷移蚜,部分種類營異寄主全期生活在本寄主與草本寄主間循序轉換寄主植物,以本寄主寄主,在其以越冬初夏發生有翅遷移蚜轉移到草本的寄主孤雌繁殖數代,秋末發生有翅的。有翅性母卵胎生出雌性蚜,雌蚜與有翅雄蚜交配產卵越冬。多數種類為同寄主全周期,沒有述木本與草本寄主間的轉移,只在同類寄主植物間轉移。雌雄性蚜均無翅,有時蚜有翅遷到剛出土的棉苗產生有翅僑蚜,向端部漸細,中部或端部有時,多數種類為同寄主感覺圈圓形,罕見橢圓形,末節端部。眼多小眼面,腹管通常管狀,於植株,長常大於寬,部粗,向端部漸細,部或端部由許多室組成,每室約植株的蚜蟲過密時,有的長出膜質翅,尋找新宿主。以卵越冬。表面光滑或有瓦紋或端部有網紋,罕見生有或少或多的毛,罕見腹管環狀或缺。尾片圓形。尾板末端圓光滑。蚜感覺圈圓形腹管。

分類學

棉根蚜拉丁學名:SmynthurodesbetaeWestwood綱:昆蟲綱目:同翅目科

防治方法

(1)輪作。(2)清除田間、地邊雜草。(3)藥劑拌種用3%呋喃丹顆粒劑,每667m2用量1.5kg或15%鐵滅克顆粒劑0.25kg拌種,藥後50天防效仍在90%以上。此外也可選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7g或3%1605顆粒劑、3%久效磷顆粒劑,每667m21.5kg拌種,1個月有效。(4)藥劑灌根在棉根蚜發生初期灌澆50%辛硫磷乳油或20%滅多威乳油15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40%久效磷乳油2500倍液、40%甲基異柳磷乳油2000倍液、35%賽丹乳油1500倍液,10天防效80~90%。

地理分布

分布華北、華中和華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