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璧負子

主要講孔子和子桑雽辯論中,提到的“林回捨棄價值千金的璧玉,背著嬰兒快步逃奔”的故事,寓意:“以利益為前提的關係無法長久,很容易因為外在的原因而導致分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棄璧負子
  • 類型:古文言
  • 出處:《莊子·山木》
  • 人物:孔子和子桑雽
出處,原文,注釋,譯文,

出處

戰國·莊周 《莊子·山木》
莊子(前369-前286),漢族,姓莊名周,字子休,享年84歲。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中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辯論家。祖上系出楚國公族,後因吳起變法楚國發生內亂,先人避夷宗之罪遷至宋國蒙地。莊子生平只做過地方漆園吏,因崇尚自由而不應同宗楚威王之聘。莊子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代表作品為《莊子》,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代表作《莊子》並被尊崇者演繹出多種樣版,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
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精神還是皈依於老子的哲學。莊子曾做過漆園吏,生活貧窮困頓,卻鄙棄榮華富貴、權勢名利,力圖在亂世保持獨立的人格,追求逍遙無恃的精神自由。對於莊子在中國文學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貢獻,封建帝王尤為重視,在唐開元二十五年莊子被詔號為“南華真人”,後人即稱之為“南華真人”,被道教隱宗妙真道奉為開宗祖師,視其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莊子》一書也被稱為《南華真經》。其文章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對後世文學有深遠影響。

原文

孔子問子桑雽曰①:“吾再逐於魯,伐樹於宋,削跡於衛②,窮於商周,圍於陳蔡之間。吾犯此數患③,親交益疏,徒友益散,何與?④”
子桑雽曰:“子獨不聞假人之亡與?林回棄千金之璧,負赤子而趨⑤。或曰:‘為其布與?赤子之布寡矣⑥;為其累與?赤子之累多矣。棄千金之璧,負赤子而趨,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屬也。⑦’夫以利合者,迫窮禍患害相棄也。以天屬者,迫窮禍患害相收也⑧。夫相收之與相棄亦遠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⑨;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彼無故以合者,則無故以離。”
孔子曰:“敬聞命矣!”徐行翔佯而歸,絕學捐書,弟子無挹於前⑩,其愛益加進。

注釋

①子桑雽(hù):人名。子桑為複姓。②伐樹:孔子去宋,與弟子在大樹下學習禮儀。宋國司馬桓魋(tuí)欲殺孔子,孔子先行離去,司馬桓魋拔其樹。“拔樹”後皆作“伐樹”。削跡:剷除車跡。③犯:遭遇。④益:漸漸。何與:與,通歟(yú),表反詰、疑問語氣。⑤假人:至人,賢人。趨:快步向前奔跑。⑥或曰:有人說。這是設問。或,不定代詞。布:古代錢幣。⑦天屬:父子、兄弟、姊妹等有血緣關係之親屬為“天屬”。⑧收:聚攏。容納。⑨醴(lǐ):甜酒。⑩敬聞命:敬,畢恭畢敬。聞命:接受教導。翔佯:安閒自得貌。挹(yì):引,收取。

譯文

孔子向子桑雽問道:“我再次被魯國驅逐;去宋國與弟子們在大樹下學習禮儀,受到宋國司馬桓魋追殺伐樹的驚辱;在衛國不但不被重用,我走後甚至有人剷除我留下的車跡;在商周窮困潦倒;在陳國和蔡國間被誤認為陽虎而受到圍攻。我遭遇這么多的災禍,親戚故交更加疏遠了,門徒友人漸漸離散了,這是為什麼呢?”
子桑雽回答說:“你沒有聽說過那賢人林回逃亡的故事嗎?林回捨棄價值千金的璧玉,背著嬰兒快步逃奔。
有人對林回的道德觀與價值取向不能理解,紛紛議論道:‘他是為了錢財嗎?嬰兒的價值又太小了呀!他是害怕拖累嗎?嬰兒的拖累又太大了呀!捨棄價值千金的璧玉,背著嬰兒逃亡,究竟為了什麼呢?’
林回說:‘那價值千金的璧玉,跟我只因利益關係而情投意合;孩子跟我則是骨肉情深血脈相連的親屬關係啊!’利益相合,遇到窘迫、窮困、災禍、憂患與危難、傷害,就會相互拋棄;骨肉情深血脈相連的親屬,遇到窘迫、窮困、災禍、憂患與危難、傷害,就會相互容納互相幫助。相互容納與相互拋棄,兩者的差別也太遠了。而且君子的交誼清淡如水,小人的結交就像味美香濃的甜酒;君子之交淡泊如水卻長久親近,小人一時甜密則利斷情絕。那種無緣無故而相聚攏的,必然會無緣無故地離散。”
孔子說:“我畢恭畢敬地接受你的指教了!”於是安閒自得地慢慢走回去。從此以後,放下大學問家的架子,拋棄不切實際的本本主義,不再招收弟子侍學於身邊。可是,人們對他的敬仰愛戴反而更加深厚了。寓意:
以利益為前提的關係無法長久,很容易因為外在的原因二導致分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