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文學

梵語文學

古代印度通行的文化語言稱為梵語,意思是文雅的語言,和比較接近各地方口語的種種“俗語”相區別。梵語中包括早期的吠陀語和後起的規範化的梵語。從古至今有用梵語寫成的大量文學作品,但在12世紀以後梵語古典文學逐漸衰落,重要作品很少;到近幾百年間,各種地方語言的新文學興起,已經取代了梵語文學的地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梵語文學
  • 分類:大詩和小詩
  • “大詩”指:敘事詩
  • “小詩”指:抒情詩
發展階段,吠陀文學,史詩往世書文學,古典文學,分類,詩歌,戲劇,小說,現代梵語作品,

發展階段

梵語文學根據它的主要作品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也大體符合三個發展時期,即吠陀文學、史詩往世書文學和古典文學。

吠陀文學

指早期的以“吠陀”為名的文獻集及其所附錄的文獻,所用語言較古典梵語為古老,語形變化的分歧較多,稱為吠陀語,但較晚的文獻的語言已接近古典梵語。這些文獻並不都是文學作品,有不少是記錄上古時期的巫術、宗教、禮儀、風俗、社會思想、哲學等活動的文獻。最古的集子名為《梨俱吠陀》和《阿達婆吠陀》,其中保存了一些優美的古詩。稍晚的《夜柔吠陀》和一些“梵書”,已發展了散文文體。更晚的《森林書》和一部分較古的《奧義書》,以及各個傳授“吠陀”的學派所撰寫的文獻和各種《經書》中,文學作品不多,語言已接近古典梵語。最晚的著作所屬的時代大約在公元前6至4世紀。

史詩往世書文學

這一類型的文獻基本上用的是古典梵語,時代約從公元前幾世紀至公元後幾世紀或更晚。這些主要是作為歷史文獻的用詩體(有的附散文)寫的典籍,包含了不少文學成分。“史詩”是現代習慣的說法,指所謂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往世書”是印度傳統的名稱,指18部稱為“往世書”的典籍。另有18部小往世書的時代更晚。18部往世書基本上用詩體,文體格式同《摩訶婆羅多》一致。《羅摩衍那》則不相同,用的詩律雖然基本上也是“頌”(音譯輸洛迦)體,但比較謹嚴、完整,是一部文學創作,在印度傳統中被稱為“最初的詩”,詩(文學創作)的鼻祖。《摩訶婆羅多》儘管有英雄人物和一個連貫的故事,也不乏文學性質的成分,有的部分還是很好的文學作品,但是全書其他內容的份量超過純文學成分,成為往世書類型的著作。這些著作可以作為廣義的文學,包括以文學體裁和形式撰寫的歷史、宗教、哲學、風俗習慣規定等;但嚴格說來不能全部都算文學。這些在印度歷來都被認為僅次於吠陀的聖典。

古典文學

是從公元前後一段時期開始,至公元12至14世紀衰落,其中比較發達的文學類型是詩和戲劇,而散文作品流傳較少,甚至論述文學和修辭理論的書也用詩體。散文形式的著名小說在文體上類似中國的駢儷的賦,被認為無韻律的詩。哲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著作雖用散文文體,但也包含詩體的歌訣。只有以註疏形式出現的論文發展了說理的散文。

分類

詩歌

古典梵語詩歌一段可以分作“大詩”(Mahakavya)和“小詩”(khandakavya)兩大類。“大詩”指的是敘事詩,“小詩”指的是抒情詩。古典梵語敘事詩導源於兩大史詩,特別是《羅摩衍那》;現存最早的古典梵語敘事詩是一二世紀佛教待人馬鳴的《佛所行贊》和《美難陀傳》。古典梵語敘孿詩的特點是題材大多取於兩大史詩、古代神話和歷史傳說,聲容上一般部少不了關於愛情、戰鬥和風景的描繪,形式上霍重文彩,講究修辭。印度傳統特邊梨陀婆的《羅詁世系》和《鳩摩羅出世》、婆羅維的《野人和阿周那》、摩伽的《童護伏誅記》和室利河奢的《尼套陀王傳》視為5部主要的“大詩”。古典梵語抒情詩的按內容分有四種:頌揚神祇的讚頌詩、描寫自然風光的風景詩、描寫愛情生活的愛情待、表達人生哲理的格言詩。其是愛情詩情濃烈,比喻優美,占據優勢地位。古典梵語抒情詩的主要代表作有迎梨陀婆的《雲使》、伐致呵利《三百詠》、阿麾羅《百詠》、勝天《牧童歌》等。

戲劇

古典梵語戲劇現存最早的作品是馬鳴的梵語劇本殘卷。梵劇的藝術特徵是:戲文韻散雜探。一般地說,詩歌大約占據全部戲文的一半,而且戲文的魅力,也主要表現在詩歌上。
焚語和俗語雜糠。劇中社會地位高的:人物使用梵語,社會地位低的人物使用各種俗語。劇中的丑角雖然是婆羅門,也使用俗語。婦女不管、出身高低,一般使用俗語
劇中各幕的地點和時間可以自由變換。
劇中有丑角。這個丑角一般是國王的弄臣或富人的清客,出身婆羅門,相貌醜陋,在劇中起插科打諢的作用。
劇本有開坊獻詩,然後是序幕,由舞台監督介紹劇本作者和主要劇情,引出劇中人物。兩之間時常有插曲,向觀眾介紹幕後正在成已經發生的事件,劇末還有終場獻詩。劇情通話以“大團圓”收場,因此古典茲語戲劇絕大多數是喜劇或悲喜劇,缺少悲劇。

小說

古典梵語小說採用散文體,地位不高,是在兩大史詩、古典梵語敘事詩和民間故事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現存最早的這類作品產生於六、七世紀,即蘇般度的《仙賜傳》、波那的《迎丹波利》和擅丁的《十王子傳》。從這些古典梵語小說可以看出,它們在題材上繼承民間故事的世俗性,在敘事方式上繼承兩大史詩和民間故事集的框架式結構,在語言和修辭方式上繼承古典梵語敘事詩的風格。

現代梵語作品

12世紀後梵語文學衰落,但印度和西方接觸後也出現了一些現代梵語作品。維納耶克的《英國月光》和快名作者的《歷史烏金》是比較早的歷史著作;坦焦爾的拉默斯瓦米·拉賈論述英國的《英王大花園》(1894)也包括有印度著名人物的生平事跡。迪魯默勒·布格伯德南·希利尼瓦薩加爾耶在他的《英德大戰記》中描寫了第一次世界大戰。A.高巴勒·艾衍加爾寫了一首詩歌《葉度鐘情》(1937)描述英王愛德華八世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故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