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頭療法

梳頭療法是用木梳或竹篦梳頭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據考證,木梳始於晉朝,迄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了。木梳和篦箕古代稱為“櫛”,既可用來梳頭,又可作為裝飾,是古代八大髮飾之一。梳的原料有水牛角、綿羊角、黃牛角、黃楊木、石楠木、棗木、梨木等,篦的原料主要為青毛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梳頭療法
  • 解釋:木梳或竹篦梳頭治療疾病的方法
  • 始於:晉朝
  • 原料有:水牛角、綿羊角、黃牛角、黃楊木
簡介,操作方法,適應證,禁忌症,注意事項,相關資料,

簡介

梳頭療法的機理與按摩療法相同。頭部血管、神經十分豐富,又有許多經穴,梳子來回在頭皮上劃摩,可刺激頭皮的神經末梢和經穴,並通過神經和經絡的傳導,作用於大腦皮層,調節整個經絡系統和神經系統的功能。但主要的是調節頭部的神經功能,鬆弛頭部神經的緊張狀態,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利於治療神經衰弱、失眠、神經性頭痛等疾病,尤其是從事腦力勞動的人,每天堅持梳頭3~5分,對於解除疲勞和大腦皮層的緊張狀態大有好處。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就經常每天早晨用手指梳頭200~300次,藉以醒腦提神,保健延年。清代外治醫學家吳尚先總結梳頭療法的好處時說:“梳發,疏風散火也。”

操作方法

用木梳1把(勿用塑膠和金屬製品),於清晨起床後、午休後和晚上睡覺前梳頭,從前額經頭頂到枕部。初時每分梳20~30次,以後逐漸加快速度。梳時用力要均勻、適當,不要刮破頭皮。如無木梳,用手指代替梳子梳頭也可以。每天治療的次數和時間,要視情況而定。如以保健強身為目的。每天梳頭1次,每次3~5分即可。如用來治療頭痛等疾病,則需每天梳2~3次,每次5~10分,並且需稍用力。

適應證

此法對頭痛、目痛、眉棱骨痛以及三叉神經痛(第一枝)有較好的療效。堅持長期梳頭,還可預防脫髮、醒腦提神、延緩衰老。

禁忌症

頭面部以下的疾病用此法治療無效。頭面部有瘡癤癰腫時,應暫停梳頭,待病癒後再進行。

注意事項

①梳頭療法一般要20~30天后方可見效。故要求患者不能操之過急,要有耐心,持之以恆,不可半途而廢。
②梳頭時開始不能用力過猛,以免刮破頭皮。
③用此法治病時,可配合藥物、按摩、針灸、指針、點穴等療法,以儘快取得效果。

相關資料

在遼闊的中華大地上,梳與篦到處生產,但主要產區在常州、福州、柳州、衡陽等地。就行業地位而論,常州當首屈一指。不但歷史悠久,質量優良,而且產量占全國80%以上,歷來享有“梳篦世家延陵地”的美稱(延陵為常州的古稱)。從明朝末年開始,常州梳篦就成了宮廷的貢品。清朝慈禧太后專用常州產的黃楊木梳。公元1915年,在美國舉行的巴拿馬和平展覽會上,常州梳篦獲得過銀質獎。
黃楊是一種名貴木材,民間有“鳥中之王稱鳳凰,木中之王為黃楊”之說。醫書上說“黃楊能治頭痛病”。所以用黃楊木梳梳頭,防病治病,早已盛行於民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