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公館

梨花公館

“梨花公館”是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侵華時期日本特務駐山東濟南的特務機構對外的稱呼之一,也是目前該建築群的官方名稱。作為特務機構的“梨花公館”成立於1941年,直屬日第十二軍參謀部,其頭目為速水信一,因其妻名梨花,故稱“梨花公館”。

“梨花公館”專在宗教團體中開展特務活動,掌握教會事務,拉攏、訓練親日教徒。該建築群為一組裡弄式建築群,由五個獨院組成。里弄入口坐南朝北,入口建一西式門樓,建築均為磚石結構,牆體下部為料石砌築,上部為紅磚砌築,總占地面積約700平方米。2015年6月被公布為山東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梨花公館
  • 地址:濟南市市中區斜馬路中段
  • 性質:日軍侵華特務機構
  • 機構負責人:速水信一
  • 文物級別:不可移動文物
八大公館,梨花公館,不可移動文物,

八大公館

1937年12月27日,濟南淪陷,日本侵略者為了鎮壓中國人民的愛國抗日活動,推行殖民統治,將大批特務派往濟南,先後成立了20多個特務組織,在日本濟南駐軍司令部參謀部的指揮下,進行蒐集軍事、政治、經濟等各方面情報及破壞各愛國抗日組織的罪惡活動。為掩人耳目,日本特務機關對外都以“公館”面目出現,如“鳳凰公館”“濼源公館”“梨花公館”“魯仁公館”“林祥公館”“梅花公館”“櫻花公館”“魯安公館”,統稱八大公館

梨花公館

斜馬路
1941年秋,當抗戰從相持進入反攻階段,日軍在軍事上垂死掙扎並妄想繼續頑抗,他們大肆網羅特務,發展特務組織,企圖加強隱蔽活動竊取中共情報。在軍參謀部政治參謀山田的策劃下,日籍特務速水信一被委派在濟南成立特務機構,因速水信一之妻名“梨花”,就將該特務機構取名“梨花公館”。地址在經七路斜馬路8號,直屬軍參謀部,由政治參謀山田負責,具體活動由速水信一領導,這是一個專門以宗教做掩護隱蔽在宗教領域內進行特務活動的組織。
速水信一早在七七事變前就在濟南以基督教牧師的身份為掩護進行間諜活動,七七事變後,速水成為濟南陸軍特務機關文化班的特務,但仍以“濟南基督教浸信會”牧師、“華北基督教總會山東分會”顧問的身份活躍在宗教界,是日特在宗教領域內活動的核心。梨花公館成立不久,速水信一就抓緊發展人員,他在教徒中物色了幾位情報聯絡員,1941年11月,在濟南組織了一個“公青義塾”訓練班,位於桿石橋10號,速水信一任塾長,情報教官是山本,軍事教官為長澤,從泰安天主教會內選了30餘名青年教徒教授他們進行所謂的“中日親善”“大東亞新秩序”宣傳,以及如何利用灰色身份、親友關係蒐集抗日根據地和敵偽占領區內的黨、政、軍、民等情報的方法,並進行軍事行動訓練。歷時3個月,受訓期滿發放結業證書並分派工作。公館派朱玉厚、陳本一、吳立儉、傅玉起為公館情報聯絡員,其餘人員各自回家秘密蒐集情報並向公館匯報。期間,又在濟南宗教界上層發展了劉錦章、袁業如為情報聯絡員。至此,梨花公館的特務人員已達30餘名。
梨花公館
1942年8月,為配合日軍“強化治安”,速水信一派情報聯絡員朱玉厚去泰萊地區與日軍仁第4220部隊當地駐軍取得聯繫,配合當地日軍大“掃蕩”、蒐集情報、抓捕抗日人員、催糧詐款,無惡不作,還將蒐集的情報編輯成月報上報。梨花公館一度隨軍到河南鄭州,後因日軍軍事失勢回到濟南直至日軍戰敗後解散。日軍投降後,速水信一潛藏在宗教組織內部繼續進行特務活動,身份暴露後於1946年被遣送回日本。

不可移動文物

2015年6月,山東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了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濟南市共有54處不可移動文物名列其中。梨花公館舊址作為與抗日戰爭、共產黨發展歷史密切相關的不可移動文物,與琵琶山萬人坑遺址、侵華日軍細菌部隊舊址、新華院舊址、熊善隆烈士墓、中共平陰縣委舊址等共同被納入均被納入文物保護單位,使文物保護內容更加豐富,也為今後深入挖掘紅色文化、推動紅色旅遊、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文化資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