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果薯蕷

梨果薯蕷,產西北部(鶴慶)至東南部(蒙自、廣南),海拔1600—2100米的石灰岩山坡林緣、灌叢中,模式標本采自蒙自大黑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梨果薯蕷
  • 拉丁學名:Dioscorea aspersa Prain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薯蕷屬Dioscorea Linn.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莖右旋,鈍三棱形,無刺、無毛,紫褐色。葉互生和對生,葉片乾時膜質,寬心形至心狀三角形,長7—10厘米,寬5.5—11厘米,先端漸尖至急尖,具長約1厘米的小尖頭,基部彎缺鈍,全緣,無毛,散布黑點,基出脈7—9,外脈分2叉,二次脈清晰;葉柄無毛,上面有槽,長7—7厘米。雄穗狀花序不分枝,2—3個生葉腋,長5—7厘米;花蕾卵形,基部寬鈍,長1毫米;苞片卵狀披針形,長0.8毫米,小苞片比苞片寬而短,寬卵形,均無毛;花被片外輪卵形,銳尖,長1.2毫米,增厚;內輪的小,略厚。能育雄蕊6,相等,比花被短,花葯與花絲等長。果序長7—8厘米。蒴果成熟後淡褐色,壓扁後梨形,長3厘米,寬2厘米,先端深內凹但具宿存花被,基部楔形。 花期6—9月。
梨果薯蕷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600—2100米的石灰岩山坡林緣和灌叢中。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在鶴慶、蒙自和廣南等市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