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娜刺蛾

梨娜刺蛾

梨娜刺蛾Narosoideus flavidorsalis,為鱗翅目刺蛾科娜刺蛾屬的一種昆蟲。中國各果產區都有分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梨娜刺蛾
  • 拉丁學名:Narosoideus flavidorsalis
  • 別稱:梨刺蛾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Insecta
  • 亞綱:有翅亞綱
  • :鱗翅目
  • :刺蛾科
  • :娜刺蛾屬
  • :梨娜刺蛾
  • 分布區域:東北,河北,山西,江蘇,浙江,江西,台灣,廣東等
形態特徵,成蟲,卵,幼蟲,蛹,繭,種群分布,生活習性,寄主範圍,防治方法,人工防治,農業防治,物理防治,藥劑防治,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14~16毫米,翅展29~36毫米。黃褐色。雌蟲觸角絲狀,雄蟲觸角羽毛狀。胸部背面有黃褐色鱗毛。前翅黃褐色至暗褐色,外緣為深褐色寬頻。前緣有近似三角形的褐斑。後翅褐色至棕褐色。緣毛黃褐色。

扁圓形,白色。數十粒至百餘粒排列成塊狀。

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22~25毫米,暗綠色。各體節有4個橫列小瘤狀突起,其上生刺毛。其中前胸、中胸和第六、第七腹節背面的,對刺毛較大而長,形成枝刺,伸向兩側,黃褐色。

黃褐色,體長約12毫米。

橢圓形,土褐色,長約10毫米。

種群分布

中國各果產區都有分布。寄主範圍:梨、蘋果、桃、李、杏、櫻桃等。以幼蟲為害棗、核桃、柿、楓楊、蘋果、楊等90多種植物,可將葉片吃成很多孔洞、缺刻或僅留葉柄、主脈,嚴重影響樹勢和果實產量。形態特徵

生活習性

1年發生1代,以老熟幼蟲在土中結繭,以前蛹越冬,翌春化蛹,7~8月份出現成蟲;成蟲晝伏夜出,有趨光性,產卵於葉片上。幼蟲孵化後取食葉片,發生盛期在8~9月份。幼蟲老熟後從樹上爬下,入土結繭越冬。在正常管理的果園,梨娜刺蛾的發生數量一般不大,在管理粗放的梨園,有時發生較多。

寄主範圍

梨、蘋果、桃、李、杏、櫻桃等。外形與跡銀紋刺峨近似,但觸角雙櫛形分枝到末端 ( 後者分枝僅到基部1/3);全體褐黃色;前翅外線以內的前半部褐色較濃,後半部黃色較顯,其中lb脈暗褐色,外緣較明亮,外線清晰暗褐色,無銀色端線。以幼蟲為害棗、核桃、柿、楓楊、蘋果、楊等90多種植物,可將葉片吃成很多孔泂、缺刻或僅留葉柄、主脈,嚴重影響樹勢和果實產量。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

1.幼蟲群集為害期人工捕殺;
2.黑光燈防治:利用黑光燈誘殺成蟲;
3. 生物防治:秋冬季 摘蟲繭,放入紗籠,保護和引放寄生蜂;用每g含孢子100億的白僵菌粉0.5~1kg,在雨濕條件下防治l~2齡幼蟲;紫姬蜂、寄生蠅
4. 藥劑防治:幼蟲發生期及時噴灑90%晶體敵百蟲或80%敵敵畏乳油、50 %馬拉硫磷乳油、25 %亞胺硫磷乳油、50%殺螟松乳油、30%乙醯甲胺磷乳油、90%巴丹可濕性粉劑等900~1000倍液。此外還可選用50%辛硫磷乳油1400倍液或10%天王星乳油5000倍液、2.5%魚藤酮300~400倍液、52.25%農地樂乳油1500~2000倍液。

農業防治

結合整枝、修剪、除草和冬季清園、鬆土等,清除枝幹上、雜草中的越冬蟲體,破壞地下的蛹繭,以減少下代的蟲源。

物理防治

利用成蛾有趨光性的習性,可結合防治其他害蟲,在6-8月掌握在盛蛾期,設誘蟲燈誘殺成蟲。

藥劑防治

對蟲口密度較大的果園,在各代幼蟲盛孵期,可用90%晶體敵百蟲或80%敵敵畏800-1000倍液噴灑,或結合防治其他食葉害蟲,實行兼治即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