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民國17年(1928年),外地商人在梧州開辦汽車行,在河東市區營運,因虧損次年停業。至民國26年,復設汽車行,年余停辦。
1959年8月,梧州市交通公司成立,負責全市公共汽車、船營運業務;同年,從市煉鋼交通指揮部調進2輛蘇聯吉斯164型貨車代客車,12月調入松陵牌和松花江牌客車各1輛。
1959至1960年初,以貨車代替客車營運,後由5輛汽車組成公共汽車隊,開闢二中至錢鑒、 河西浮橋頭至松脂廠等2條運行線路。營運年余,能源緊缺,為保城市交通事業的正常 運轉,1960年4月~1961年4月,交通公司職工分批輪流到蒼梧縣山心鄉的深山老林,伐木燒 炭,以木炭代替汽油,保持了2條交通線路正常運行。至1962年,年均行駛3.2萬公里,年客運量127萬人次。
1968年8月,市交通公司革委會成立;受“
文化大革命”干擾,部分線路一度停止營運。
1976年1月,市交通公司改稱市公共汽車港口輪渡公司。
1979年8月,市公共汽車港口輪渡公司改組為市輪渡公司和市公共汽車公司。至1984年,公共汽車公司設科室12個,車隊3個,修理廠和修理車間各1個。1985年,開辦橫向聯營、自營企業4個,經濟效益保持穩步增長,創造利潤853萬元,彌補了汽車營運虧損。1992年末,公司設科室16個,車隊4個,修理廠、修理車間、汽車測檢站各1個,屬下聯營公司4個,共有職工1082人。
1980年起,建立三級調度網路,建立線長調度負責制,分線路管理,改單向調度為雙向調度,在主要線路增加班次。開設零時班車,設立區間車,實行送車上門,營運到廠。
1985 年,逐步形成全程車、區間車、跨線車、定點專港灣式公共汽車乘車調度站車、包(租)車等各種調度形式,以及增加後派車。同年,在河東區設立營運中心,加強城區線路和遠郊線路的調度。
1988年,在各車隊及市區主要線路始發站配置
無線電對講機。至1992年,基本形成了公司、車隊、線路站亭三級無線電通訊調度網。1994年,在梧州大酒店對面建立“港灣式”汽車營運、調度站。停站不占車道,提高營運效率。
1994年,公司購置無人售票大巴、中巴23輛,在自治區內第一家實行無人售票制,在車前門旁設票箱,由乘客按價投幣,既方便乘客,又提高客運效率。
2019年6月1日,市城投在中恆體育館舉行重組金暉公交業務儀式。同年12月5日,梧州市公交一體化啟動儀式在
長洲島竹灣公交總站舉行,城建公交正式合併珍寶巴士,梧州正式進入公交一體化時代。
運營情況
解放前
民國17年(1928年) ,私營開辦汽車營運業務,在河東市區開闢營運線路1條,從桂林路至大東路郵局。開辦不久歇業。
公汽時期
1959年12月,市交通公司開闢市二中經冰泉至錢鑒線路
(現1路線),線長4.2公里。
1960年2月,開通河西三角嘴至松脂廠線(現2路線),途經西堤三路、 工廠一路。隨著西堤路建設逐步伸延至梧州板廠、絲綢廠,線長4.35公里;同年5月,開通了鴛江碼頭至山心線,途經雙橋、旺甫、雞谷塘、米口、龍洞、老義,線長35公里;10月, 桂林路至水塔路段建成公路後,原二中至錢鑒線路改由中山路為始發站,經五坊路、九坊路、 桂林路、錢鑒至新村,線長5.2公里。
1964年,開通中山路至
倒水線,線長35公里。至1965年, 開闢線路3條, 站點50多個。
1967年,開通中山路至
封川江口線
(原12路線),線長24公里;1970年4月停運;1983年7月恢復運營,後又再次停運。
1969年10月,
桂江一橋建成後, 三角嘴至絲綢廠線的起點站由三角嘴遷移到文化路口,途經南環路過桂江一橋、大學路、文瀾路、 西堤二路至絲綢廠。至1974年線路發展到6條,線路總長84公里,站點78個。
1978~1979 年, 先後開闢中山路至炭素廠、文化路至平浪、文化路至龍華、中山路至雞爪山4條線路, 總長37.5公里。至1980年,有線路11條。
1982年6月,開闢西江一路至龍圩(蒼梧)線,最初由西江一路公共汽車停車場為始點站, 乘車渡筏過西江經火山、八寶塘至龍圩。西江大橋建成後,改經南環路、桂江一路、大塘、 西江大橋至龍圩。同年7月,中山路至大塘線的起點站由中山路遷移到西江三路河堤公園旁, 線長5.8公里, 途經西江二路、中山路、南環路、桂江一橋、大學路、文瀾路、新興一路、 新興二路。該線橫貫市河東和河西兩城區,穿過繁華街道,有金融、保險、郵電部門、大酒家、大商場、劇院、航運客運站、賓館、公園、醫院、學校、文化娛樂場所,是梧州市交通的主要幹線,客運量占全市的1/3。1984年9月,開闢了中山路至石橋、中山路至梨埠、 中山路至沙頭3條遠郊線,總長188公里。
1987~1991年,因地方轄區管理範圍制約,梧州至石橋、梨埠、沙頭3條遠郊線和梧州 至桂林、 八步、玉林、岑溪、肇慶等7條長途線先後停開。1992年底營運線路有14條,其中市區線路9條,郊區線5條,總長度162.96公里,站點226個。
1996年,政府廣場-錢鑒專線開通。1997年,延伸至新村;2003年6月,延伸至七中;2004年,延伸至紅嶺路總站,變更為20路線。
珍寶巴士時期
2008年9月10日,38路線(太陽廣場-
梧州職業學院)開通。
2009年3月21日,為信守對梧州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公交進小區、村村通公交"鄭重承諾以及積極配合完善交通基礎設施的民生政策,39、40、41、42、原43、45路線等6條線路開通。
2009年9月9日,火車站專線(現46路)開通。
2010年8月28日,43路線(義烏商品城-里新里)開通。
2012年9月,為方便村中學生上學,47A、B路線開通,龍新村村委會主任李業生個人出資2萬多元作為虧損補貼。
2014年1月1日,根據上級部門對主城區與
龍圩區之間的公交線路的批覆要求,49路線開通;同月4日,48路線開通。
2018年5月17日,305路線開通。
2019年1月1日,粵桂試驗區公交專線、西江機場專線(現520路線)開通。
城建公交時期
2020年1月11日,52路省際公交路線開通;同月21日,35路線恢復運行。同年5月1日,36路線(旺甫-仙人湖景區)開通運行。
公交類型
特色公交
“全國工人先鋒號”
2016年,梧州公交12路線班組獲“廣西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2019年五一前夕,又被授予2019年“全國
工人先鋒號”。
為了讓早起上班上學的市民能乘上車,12路線班組的公交司機必須起得更早,才能確保線路能準時準點發車。他們每天起早貪黑在城市中穿梭往返,為市民的便捷出行而辛苦工作著。這條路線是連線
萬秀、
長洲兩個城區的重點路線,內練素質、外樹形象是12路線班組為乘客提供優質服務的‘法寶’。
省際公交
這條梧州公交公司開通的線路由
梧州南站為起點,終點在封開碧桂園,線路全程約50公里,票價為2元/人。該線路公車行經梧州市區時,停靠沿線各原有公交站點,進入
廣東省封開縣後,則設大旺、粵運封開客運站、封州廣場、封開體育館、封川車站等站點,全線共有站點36個,單程用時約1小時40分,其中梧州南站到藍天港灣約35分鐘,中山路到封開約1小時。
建設規劃
發展智慧公交
梧州公交公司計畫結合新增或最佳化的公交線路給配新能源公車,把燃油式公車逐步更新置換為新能源公車,提升民眾公交出行舒適度。同時,梧州公交公司建設一批城市公共汽車樞紐站場及相應的配套設施,方便民眾就近乘車,最佳化換乘條件,從根源上解決配套公交站場缺失,制約公交健康發展的問題。公司還將加快推進“
電子站牌”建設,依託城投集團“數字梧州”建設平台,打造“智慧公交”項目,屆時全彩屏的“電子站牌”將實時顯示車輛到站情況,更有利於市民乘車。此外,我市將不斷最佳化城市與城市、城市與鄉鎮的公交線路,滿足公眾出行需求。
規劃建設BRT
為了最佳化城市交通,市住建部門進行了快速公交系統的前期研究。2017年9月29日,市住建委網站發布公示《梧州市快速公交系統(
BRT)前期研究》。公示顯示,根據對梧州市的現狀公交線路分布、城市發展趨勢、未來公交客流需求水平、道路條件、交通擁堵情況等不同方面進行綜合考慮,規劃了2條適宜實施BRT的走廊(近期規劃),分別是BRT一號走廊和BRT二號走廊。此外,除了上述兩條近期規劃的BRT走廊外,遠期還將規劃新增6條走廊,以串聯赤水片區、社學片區、龍圩南片區、城北片區以及粵桂合作片區。
未來發展目標
《梧州市城市公共運輸專項規劃(2012-2030)》中指出,梧州市城市公共運輸未來的發展目標是:中心城區構建以大運量快速公交(軌道交通)為骨架,常規公交為主體,計程車和水上公交為輔助,公共腳踏車為接駁,多模式有持續競爭力的一體化城市公共運輸體系,為梧州區域樞紐交通城市和生態宜居城市的建設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