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第五中學,創辦於1956年,現位於廣西梧州市萬秀區富民一路19號。學校現有在職教職員工近百人,其中專任教師約90人,教學班24個,在校學生一千三百餘人。多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和關心支持下,學校得到了長足發展。學校辦學條件日益完善,各種教學設施齊全,教育質量一年上一個新台階。十幾年來,學校多次榮獲“中考成績優秀學校獎”或“中考成績良好學校獎”,多門學科榮獲“中考(會考)成績優秀學科”獎。學校堅持“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和“開拓進取,爭創一流”的奮鬥目標,取得了一系列優異成績。多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學校得到了長足發展。學校辦學條件日益完善,教育教學質量一年上一個新台階。近十幾年來,學校多次榮獲“中考成績優秀學校獎”或“中考成績良好學校獎”。2011年,學校被評為“梧州市優秀學校”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西梧州市第五中學
- 簡稱:梧州五中
- 創辦時間:1956年
- 所屬地區:梧州市
- 學校屬性:廣西省普通高中
- 學生:1300人
- 教學班:24個
辦學宗旨,學校歷史,領導班子,政治思想工作,黨員義工活動,主要領導,辦學特色,教學教務工作,常規管理,探索新課改,教學質量,外語特色班,團隊工作,增強德育,校園新風尚,愛國主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教育網路,開展感恩活動,後勤工作,學校地址,
辦學宗旨
近十多年來,五中逐步規範實施了“辦學宗旨”(以鄧小平提出的“三個面向”為指導,認真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方針,實施素質教育,堅持“全面發展、學有特長、辦有特色”,進一步提高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辦學理念”(以人為本,和諧發展);“教育理念”(堅持愛國、科學、感恩、人文):“奮鬥目標”(開拓進取,爭創一流),均得到長足發展。學生參加書法比賽連續多年獲全國少年兒童“雙龍杯”書法大賽優秀集體獎;學生參加的科技小發明、寫小論文活動,獲得眾多獎項;學校開展“愛科學月”活動,連續多年被評為自治區“愛科學月”活動先進集體,師生參賽作品撰寫的科學小論文均獲全國、全區、市的一、二、三等獎。
多年來,全校師生員工,按照市教育局的工作要求,團結拼搏,求真務實,大力推進素質教育,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精神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確保每個學生受教育。
學校辦學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宗旨,從學生的第八節課外活動入手,每周的星期二至星期五的第八節課,以班為單位,安排每個班的學生必須參加跳繩、踢毽子、50米跑、立定跳遠、擲實心球等適應學校實際情況的體育鍛鍊,在上好體育課和開展好課外體育活動的基礎上,體育老師用業餘時間訓練好學校男、女足球隊作為學校辦學的品牌之一,並努力創造佳績
學校教師隊伍設標準是:師德高尚,業務精深,團結勤奮,勇於創新。為了儘快實現這一目標,學校將加大師德培訓力度,提高教師隊伍的業務水平,培養創新型人才。
學校堅持愛國、科學、感恩、人文的教育理念。努力做到:使全體師生具備熱愛社會主義的政治素質,養成優良的道德品質,較高的文明素養和良好的意志品質;學校建設以人為本,一切服從於學生的發展需要;大力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創造優質的育人環境;培養學生志存高遠,刻苦學習,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
該校在發展途中,在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梧州市各界人士和廣大人民民眾的關心和幫助下,努力把五中辦成梧州市的特色學校,在教育科學改革和發展中崛起,奮勇前進。
學校歷史
梧州市第五中學的前身是梧州市第三初級中學,創建於1956年秋,校址是當年的石鼓路意園意沖。學校開辦時,學校有4個班,學生有200人,教職工18人,副校長崔文鶴是當年學校的負責人(未設正校長)
1959年秋,梧州市第三初級中學改為梧州市第五中學,學校規模擴大到12個班,學生550多人。教職工40多人。之後,該校曾四次移地。
1960年秋,由於市政建設調整的需要,五中搬遷到雲蓋路(大較場)文化宮舊址。
1962年秋,五中再次搬遷到河西白鶴山(珠山)原梧州大學(梧州師專)舊址。學校設學生寄宿。
1970年秋,五中增辦了2個高中班。1972年為止,該校發展到6個高中班。12個國中班。學生800多人,教職工60多人,成為完全中學.
1980年初,梧州市革命委員會決定梧州五中作第三次搬遷,從白鶴山遷到梧州近郊三雲村(三雲路),原梧州師範舊址。並接受了當年梧州師範附屬中部的12個班,學生500人,教職工50多人。此時,該校增加到32個班(其中高中班12個),教職工120多人。
1982年秋,根據國家進行中等教育結構改革的精神,梧州市政府決定將五中的高中部改為職業高中,開辦有電工、鉗工、焊接工,3個專業班。1985年止,梧州發展到39個班,其中職業高中13個班(5個專業),2個職業中專班,學生1600多人,教職工140多人。
1985年11月,梧州市政府為了更利於辦好職業教育,將五中的職業高中部獨立改為梧州市第二職業高中,成為梧州市第二職業高中學校(校址仍設在梧州師範舊址)。梧州的國中部整體搬遷到蝶山區富民一路19號(原富民國小舊址),重新建校至今。
1986年,五中被廣西自治區科協評為“愛科學月”先進單位。
1986—1987年度,共有6名教師獲得自治區優秀科技輔導員稱號。
1987年,五中發展為23個國中班,學生1163人,教職工105人,其中專任教師70人。同時新建一棟有24個教師的六層教學樓,以及一棟有28套房的教師宿舍(1400平方米)
1996年止,五中占地面積7425平方米。增設有教師辦公室12個、新建一棟700平方米的六層實驗樓(其中物理科貯藏室2個,實驗室1個,音樂室2個)、一棟4層綜合實驗樓(內設圖書室、閱覽室、美術室等)、一棟4層教師辦公樓。同時,新建七層、五層的教師宿舍各一棟;一個50米跑道的簡易運動場;籃球場、排球場、各2個;羽毛球場1個。該校有教職工106人,其中專任教師76人(中學高級教師15人、中級教師38人),校長1人、副校長2人、黨支部書記1人。教職工中,共產黨員22人、共青團員19人、民主黨派8人。後來,該校發展分為國中部和職業高中(中專)部,共有26個教學班,學生1521人,均是外宿學生。
2011年3月止,該校面積到16畝(1056平方米),全校有教職工近百人人。其中教師86人,教學班24個,在校學生一千二百餘人。
領導班子
五中領導班子確立德育教育為首位,以獨具特色的感恩教育作為發展學校教育教學的切入點:狠抓學生的儀容儀表、教風、校風、班風、學風的建設,創建文明、和諧的校園環境,力爭辦社會滿意,家長放心的一流學校;弘揚健康衛生的生活方式,不亂扔垃圾,不亂潑污水,不亂畫亂貼,不隨地吐痰,不亂踐踏花木,不損壞公物,學校已將感恩教育作為該校課題研究申報市教育局,被市教育局確定為市級專項課題研究。
領導班子狠抓教育教學管理,培養教學骨幹,抓實抓細各個管理環節,確立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這一理念,實施“全校一盤棋”的管理方法,五中教育教學乘勢而上,成為梧州市教育系統先進學校的行列。
政治思想工作
學校領導班子思想高度一致,團結務實,組織全體教職員工深入學習“十七大”精神,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根據五中的工作實際,提出了“抓實”的工作要求。全校教職員工的工作思想與校行政、黨支部步調一致,在統一的指導思想下同舟共濟,為五中取得好的成績各盡所能。
學校領導班子在工作中身體力行,工作在教學的第一線,對五中的發展建設負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形象展示黨員的風采,感染教育所有教職員工,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學校的管理是科學的管理,是制度的管理。有一個好的領導班子,更要有一支好的教師隊伍,五中的教師最具有奉獻的精神,這是五中取得好成績的根本原因。處在教學第一線的,有的教師連任幾屆畢業班,有的教師接任差班毫無怨言,有的教師身體不適仍堅持工作,更有所有教職工對學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正是有了這樣一種吃苦耐勞,團結拼搏,勇於奉獻的精神,我們五中才有今天的成績,我們相信有著強烈奉獻精神,團結協作的五中人能創造一個又一個的輝煌。
黨員義工活動
按照市教育局黨委的要求,在黎孔南校長、楊健副書記的帶領下,該校全體黨員、積極分子和教工團員於二零一一年九月上旬開展了黨員義工服務活動,進一步增強了廣大黨員教師、居民民眾熱愛社區、奉獻社會的主人翁意識,切實將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體現到和諧教育的建設之中,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現總結如下:
一、學校領導高度重視,積極營造志願服務輿論氛圍。收到教育局關於開展"黨員義工服務周"的通知後,校領導高度重視,要求該校全體黨員、積極分子和教工團員開展志願服務。同時運用板報、發信息的宣傳手段和方式,大力弘揚以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為主要內容的服務精神。
二、進一步擴大黨員義工服務隊伍,完善義工服務隊。該校把開展黨員義工服務活動,作為創建文明五中的重點。在原有的黨員的基礎上,通過廣泛發動,自願報名的方式,把義工範圍擴展到入黨積極分子乃至教師團員,組建了由三十五名黨員團員組成的義工服務隊,並進一步規範了義工服務活動的管理。
三、結合該校實際情況,黨員義工開展了"百師百課進社區"、"美化校園環境"、"結對共建,先鋒同行"、"勞動基地服務"以及"慰問孤寡老人"等活動。為美化校園環境、清除操場周邊的雜草,黎孔南校長親自帶隊,全體義工鼓足幹勁,用一個多小時把該校雜草鋤完,使得校園更加美化;"慰問孤寡老人"一直都是該校長期進行的工作,在楊健副書記的帶領下,該校部分義工及學生對五中旁邊華融小區孤寡老人進行了探望,為社會弱勢群體進了微薄之力,受到小區居民的一致稱讚。教師愛生奉獻、執著追求的育人精神和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高尚師德感動著每一個學生和家長,贏到了所在社會的廣泛讚譽。
該校黨員義工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黨員先進性的本色,使學校成為幫扶弱勢群體、促進教育公平均衡、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效載體,從而進一步弘揚了黨員義工的無私奉獻精神,樹立了黨員教師的良好形象和梧州教育的良好形象,在全社會營造了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
主要領導
(按職務時間先後順序)
姓名 | 職務 | 任職時間 | 姓名 | 職務 | 任職時間 |
崔文鶴 | 副校長 | 1956-1959 | 方煒懋 | 副校長 | 1987-1992 |
林甘泉 | 副校長 | 1958-1960 | 范紹光 | 黨支部書記 | 1989.9-1992.8 |
莊榮瑞 | 副校長 | 1959-1962 | 王林英 | 副校長 | 1989.9-1990.8 |
莊榮瑞 | 黨支部書記 | 1960-1971 | |||
校長 | 王林英 | 校長 | 1990.8-1996.9 | ||
關雨森 | 副校長 | 1963-1968 | 楊其寬 | 副校長 | 1991-1992.8 |
覃海源 | 革命會副主任 | 1968.10-1978 | 方煒懋 | 黨支部書記 | 1992.9-1994.8 |
副校長 | 1993-1996 | ||||
周永亮 | 革命會主任、校長 | 1971-1980.2 | 楊彰敏 | 黨支部書記 | 1994.9-1995.8 |
黨支部書記 | 1971-1980.2 | 白光靈 | 黨支部書記 | 1995.9-1998.8 | |
劉鍔祿 | 副校長 | 1972-1980.2 | 李建寧 | 校長 | 1996.1-2003.7 |
黃秀群 | 副校長 | 1972-1980.2 | 陳衍康 | 副校長 | 1996.1-1998.2 |
譚炎寬 | 副校長 | 1979-1980 | 唐棣 | 副校長 | 1998.2-2000.2 |
崔文鶴 | 副校長 | 1980-1983 | 車家蒼 | 黨支部書記 | 1998.9-2002.8 |
劉志鵬 | 副校長 | 1980.2-1984.8 | |||
施陰宗 | 校長 | 1980.2-1984.8 | 鄧明康 | 副校長 | 2003.8-2008.8 |
黎奕康 | 副校長 | 1980.2-1984.8 | 歐伯秋 | 黨支部書記 | 2002.8-2004.7 |
賴宗模 | 黨支部書記 | 1984.8-1985.10 | 黎富 | 校長 | 2003.8-2004.7 |
梁佐國 | 校長 | 1984.9-1985.10 | 陸乾歡 | 副校長 | 2003.8-2008.8 |
陳衍康 | 副校長 | 1985.1-1996 | 歐伯秋 | 校長 | 2004.8-2006.7 |
高祥 | 副校長 | 1985.2-1985.10 | 陳錦新 | 副校長 | 2004.8-至今 |
羅仲珊 | 副校長 | 1985.9-1987 | 黃惠秋 | 黨支部書記 | 2001.9-2006.7 |
范紹光 | 副校長 | 1985.10-1986 | 唐棣 | 校長 | 2006.8-2008 |
陳少雄 | 副校長 | 1986-1987 | 李穎菁 | 黨支部副書記 | 2006.10.2008.8 |
方煒懋 | 黨支部副書記 | 1986.1-1992 | 黎孔南 | 校長 | 2008.1-2013.1 |
范紹光 | 校長 | 1986.7-1989.8 | 邱春蘭 | 副校長 | 2008.8-至今 |
黃雪芳 | 黨支部書記 | 1986.8-1989.8 | 楊健 | 黨支部副書記 | 2008.9-至今 |
辦學特色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濟的全球化,使英語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磨礪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經歷,開發思維能力,發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這段話提示我們英語教學不僅具有工具性,更具有超越工具性的人文性,尤其在縮短文化距離,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學生適應當今多元文化時代方面肩負重要的教育責任。
梧州市教育局緊跟時代的發展,根據《英語課程標準》的目標要求,分別在我市三城區設立英語教學改革試驗點。該校作為試點學校之一,從2010年秋季學期開始,在七年級新生中開設兩個英語特色班,開始了英語教學改革的探索之旅。
在英語教學改革的探索之旅中,該校英語教學改革邁出了成功的一步。
首先,在教學目標上,追求超前的外語教學質量。知識和技能目標的超前性體現在:國中畢業時能掌握和熟練運用4000個左右英語辭彙,能閱讀理解中級水平的原版非專業性英語文章,具有較強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達到高二學生正常英語水平。
第二,在教學觀念上,明確了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而不僅僅是應試,應試教學難以提高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而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必然可以提高考試成績。加強聽、說,改變傳統的“啞巴英語”現象,改變僅僅依靠課堂甚至僅靠課文教學的現象,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增加語言習得量。提倡“啟發式情景教學法”和“交際化教學過程教學法”,儘量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交流活動中,在生活情景中吸收語言知識,運用語言知識,增強語言的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
第三,在教材使用上,採用“一綱多本”的辦法。除了使用人教版的英語教材《新目標》外,增加了閱讀叢書《書蟲》和聽說教材《3L》(《看、聽、學》),這兩本教材更貼近現實生活,易於學生接受和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第四,在教學手段上,充分利用教具和電化教學手段,創設形象、直觀、生動活潑、真實自然的交際情景,幫助學生直接理解所學英語,強化記憶,促進學生用英語思維,培養他們直接用英語表達思想的能力。
第五,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五大原則。
在課堂教學設計中:重興趣、重成就感、重自信心的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重語言環境創設、重提高語言運用的頻率;
在學習過程中:重體驗、重實踐、重參與、重創造;
在語言訓練中:重語感、重語音語調基礎、重交流能力;
在評價效果時:重態度、重參與度、重努力程度。
除此以外,我們還搭建了學生學習外語,展示才華的舞台,我們堅持課內外結合、書內外結合、校內外結合,進而實現了課堂教學的延伸:每周一次的英語角,一年一度的外語節,為同學們搭建了展示特長、施展才華的大舞台。而琳琅滿目的英語櫥窗、唇槍舌劍的英語辯論、精彩紛呈的英語小劇和捷報頻傳的英語口語大賽,使得同學們的英語才華得以全方位的釋放。學校的外語學習已呈現出百花齊放的良好態勢。
卓有成效的教改帶來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可喜的成績,得到了社會的認可,贏得了聲譽。
英語教學改革的成功不僅僅是英語學科的成功,英語教學改革激活了全校教改一盤棋。
(1)英語教學改革的成功為全校教學改革積累了經驗,英語教育觀念、教學方法、教育研究滲透在其他學科的教學改革中,進而加快了其他學科開展課程改革的進程。
(2)英語教學改革創造的局面使全體教師增強了推進改革的信心,老師們感受到改革給學校帶來的生機與活力,也認識到只要按照科學規律辦事,大膽創新,穩步推進,其他學科的改革也會取得成效。
(3)英語教學改革研究中所涉及的“四個轉變”:即“教學觀念”、“教學模式”、“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的轉變給其他學科教學改革提供了思路和模式。
(4)通過英語評優課、觀摩課及展示課,將課堂生動活潑、師生平等交流,學生之間互動,師生共同提高,具有共性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全校各學科進行有意識滲透,從而大大促進了各學科教學的發展。
由於外語教育具有獨特的學科優勢,通過外語學科教學可以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全面發展:能力得以培養,智力得以發展,視野得以拓寬,綜合成績也得到了提高。
在優異的成績面前,我們沒有停止探索的腳步。我們秉承“穩定中求發展,繼承中求創新”的理念,繼續前行,繼續探索如何在變遷的時代發展中發展五中的外語特色教學。成績沒有讓我們忘記如何審視自身,謀求自強。我們洞察到輝煌背後仍是以研究教法為主,對學生的學法重視不夠。學生依賴教師、依賴課堂、依賴課本,他們的自主和探究精神發揮不夠。我們深知厚積方能薄發,方能從容適變。我們要思考、要探索、要實踐的還有很多。
教學教務工作
學校教務處根據學校“抓實”的指導思想制訂計畫,有條不紊地開展各項工作。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抓常規教學管理的同時,不斷探索創新,與時俱進。
常規管理
(一)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工作建設。
第一,該校實行坐班制,全體教職員工在早上7:30前回校,沒有第四節課的教師11:30時可以離校,下午2:30時—5:30時,學校均不定時地派人檢查,使全體教職員工以良好的精神風貌投入到工作中去。
第二,學校開齊上好課程,防止重視主課,輕視勞技活動課的行為,對上活動課、勞技課的老師隨時抽查,保證所有課程計畫得到全面落實,學生在校能系統而全面地學習各科知識,從而得到全面發展。
第三,落實每一節課,教務處和教研組以保證上好每一節課為切入點,做好計畫,抓好教師的備課、上課、作業批改和課外輔導關,使每一節課都能讓學生有所學、有所得。
第四,堅持聽課制度,學校領導深入課堂第一線聽課,了解教學情況,把握教學方向,提出教學要求,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第五,重視現代化教學技術的套用。隨著學校教師備課室的建立,給廣大教師充分利用先進的電教設備教學提供了便利的條件,教師的課件製作水平得到極大提高,由此不斷提高課堂容量和效率。
第六,下大力氣培養青年教師。給青年教師指定配備指導教師、師徒結對,互相聽課,通過壓重擔,促使青年教師更好、更快地成長,並且克服困難,給教師進修創造條件。學校以賽課形式的教研活動為載體,為青年教師提供學習鍛鍊的平台,以更好的提高青年教師教學教研業務水平,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學校組織80後青年教師共18人參加了賽課活動。各學科培養成長出了市級骨幹教師,他們參加市級以上競賽均取得了好成績。該校白碧媛老師喜獲廣西基礎教育百名“名師工程培養對象”資格。
第七,教師之間的聽課計畫有序進行,我們組織了高級教師上示範課,中級教師上公開課,初級教師上匯報課,聽課形式多樣化,增強了教師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八,及時總結期考及中考成績和經驗,獎勵在期考、中考中做出貢獻的教師,為了在學生中間形成一股濃厚的學習氣氛,開學伊始,協同政教處分別召開了三個年級的學習動員大會,激勵先進,極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九,以素質教育評估的指標為準繩,規範學校教學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針對指標的要求,教務工作細緻、認真,熱心為教學工作服務,文印室及時印發各種資料,實驗室配合教學工作,“校校通”設備專人管理,及時維護,閱覽室做到規範管理,正常開放,擴大學生閱讀面,豐富學生學習內容;並與學校各部門通力合作,保證了學校教學秩序的正常進行。
探索新課改
(二)加強教研組建設,積極探索新課改,立足課堂,以研促教,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一直以來該校注重對新課改的探究,每個教師均訂閱了課改方面的書籍,著重讓教師研究如何營造愉快、寬鬆、開放的教學氣氛,使每個學生樂於學習,暢所欲言,大膽提問,形成師生互動的學習局面,教師們認真學習了課改書籍,聯繫該校實際,研究教育教學的方法,促進了教師觀念的更新和素質的提高。推動教學實踐向縱深發展。二是組織了教師論文寫作、課件評比活動,使教師們在課改研究中獲得發展的動力。
教學質量
(三)狠抓教學質量,保持中考良好成績。
近幾年來,中考形勢越來越嚴峻,學校之間競爭的壓力增大,面對各種困難,教務處按照學校的部署和指導,制訂了切實可行的工作計畫和措施,如召開九年級中考動員大會,邀請考上重點中學的畢業生回校介紹學習經驗;各學科教師有針對性地輔導學生,加強體育晨練和理化實驗操作訓練。九年級形成一個團結、拼搏的集體;學校各部門通力合作,畢業班各項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因此在2011年中考中取得了優異成績。
外語特色班
(四)特色教學,外語特色班取得了優異的教育教學效果。
1、學校對特色班進行嚴格、細緻的管理。
在局領導的關注、支持和校領導的重視下,特色班的各項工作開展順利,取得了優異的教育教學成績。首先學校安排一副校長下七年級管理,重點管理兩個特色班。這兩個班的教師均是經學校精挑細選出的各學科的骨幹,學校對各任課教師一開始就提出了明確的工作要求和目標:每次段考、期考英語科平均分不能低於95分,其他學科的平均分、優秀率要領先年級其他六個班,學生總分排名要有大部分同學能入全市前280名,其餘不能低於全市前720名,也即中考目標要求大部分同學總分成績要上A等級,其餘同學總分成績不能低於A等級,另要求特色班的英語教師和同學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時回校讀英語,班主任做好指導和管理學生工作。特色班嚴格執行月考制度,考試、監考及閱卷工作參照期考要求進行,成績出來後,馬上召集此兩班教師作質量分析,隨時查漏補缺,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爭取運用最適合此兩班班情、學情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各科任教師對班上的潛能生採取不拋棄,不放棄的態度,對少數基礎較差的學生各任課老師均是對他們作不厭其煩的耐心細緻的額外輔導,讓他們不落下、不放棄。班主任勤下班管理,隨時掌握好學生的思想動態,一旦發現學生有畏難情緒或不穩定情緒時,馬上和該學生作細緻的談心交流溝通,必要時還請家長一同配合。特色班學生思想穩定,學習熱情高漲。
2、在英語科的帶動下,其他學科齊頭並進。
英語課堂培養出的濃烈的學習氛圍,高漲的學習熱情及發散思維的學習方法,讓特色班的同學在學習其他科目時受益非淺,幾乎任教特色班的教師都這樣評價“特色班學生髮散思維表現出色,善於多角度思考,解題方法靈活,學得輕鬆……”同年級其他班級的一些同學、教師都強烈請求特色班的同學作學習經驗介紹或是教學經驗介紹,整個年級甚至全校自覺地形成了向特色班同學看齊的奮鬥目標。
3、特色班取得了優異的教育教學成效。
幾個特色班班風良好,學風純正,學習氣氛濃厚,學生均由國小時的“要我學”慢慢轉化成了“我要學”,學生德、智、體、美、勞得到了均衡發展,除了學習成績優秀外,他們有禮貌,尊敬老師,團結同學,互幫互助,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在學校的校運會、文藝匯演、演講比賽等活動中,兩個特色班的同學均取得了優異的個人成績或集體成績。
在特色班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特色班取得了優異的教育教學成績。
團隊工作
政教處工作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促進良好的校風、教風、班風、學風的鞏固。班主任例會按計畫進行,會上組織教師學習《教師法》、《九年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提高班主任依法治教的思想素質。堅持以德育為首位,教學為中心,創建安全文明和諧校園為主線,以公民道德、法紀、安全教育為重點,以校園活動為載體,樹立育人為本的思想,把德育工作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把學校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實處,積極拓展德育渠道,加強德育科研,促進和鞏固該校德育管理模式的建設,切實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主動性和創新性,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使該校德育工作再創佳績。
增強德育
(一)與時俱進,強化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科學性,增強德育功能
德育目標明確,計畫性強。我們堅持以德育為首,以教學為中心,以管理促教學,努力培養良好的學風和班風。分層管理,因材施教:七年級抓養成教育;八年級抓防止分化;九年級抓中考備考,抓兩頭促中間。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從養成教育開始,從一點一滴抓起,從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規範抓起。我們力求使養成教育工作系列化,把好課堂教學紀律,嚴格出勤管理、抓好儀表儀容和統一著裝工作,實行課間操和儀表儀容等評比,做到常規管理與檢查評比相結合,教師的言傳身教與學生自我教育相結合。
校園新風尚
(二)深化創建和諧校園活動,營造校園新風尚。
學校以創文明班級為主要載體,堅持以引導和正面教育為主,創設競爭、激勵機制,弘揚正氣,以正壓邪,以正驅邪,把學校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各年級長、班主任都十分重視文明班的創建活動,不斷加大管理工作的力度。
一學期來,該校開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動,2月份,加強行為規範教育,全面提高
學生素質;以“家長學校”的授課形式召開家長會:進行親職教育理論和學生心理健康知識學習。正確區分心理健康知識學習。正確區分心理健康與品質的含義。樹立三個意識①樹立質量意識;②樹立目標意識;③樹立奉獻意識。落實學校黨政提出的在落實“五個教育”基礎上著重抓好“三個”教育的工作(親情教育、信心教育、感恩教育),關做好“愛鳥周”“植樹節”等環保教育宣傳工作。3月份加強安全意識教育,七年級、八年級進行安全教育繪畫比賽;請市消防支隊派員來校做防火、自救、逃生的演習及講座。繼續實施教育活動,重點放在“感恩教育”。學校領導開設“感恩教育”工作方法講座。4月份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整潔美麗校園、良好行為規範教育。5、6月份“前途、理想”教育,開展慶祝建黨九十周年黨史知識競賽活動,9月份弘揚民族精神月,10月份“愛科學月”活動和愛國主義教育等,樹立崇高理想和遠大志向,這一系列的活動,充分顯示了該校對德育工作的重視,也使該校全體學生的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
愛國主義教育
(三)抓好安全、法紀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1、安全教育
安全工作重於泰山。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學校成立了安全領導小組,進一步完善學校各項防盜設施,加強人身安全、財物安全、交通安全、防火防溺水等安全的教育,增強防盜意識,密切與派出所的關係,成立強大的校園巡查隊,加強安全保衛人員的懲罰機制。各級組長、班主任重視安全工作,認真落實安全措施,注意抓好防火工作,消除火災隱患,學校層層落實,簽訂了安全責任書,政教處與總務處緊密配合,確保師生的人身安全和財物安全,創造最佳化、美化、淨化、亮化、安靜祥和的校園環境。
2、法紀教育
為加強學校法制教育,該校聘請派出所、檢察院的同志擔任該校法制教育副校長,並請他們來該校進行法制教育講座。我們還利用每周一次的國旗下講話和班會、校會對全體學生進行普法教育,積極宣傳安全與守法的重要性。組織全校學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挖出法制教育的盲點,觸動了學生的靈魂,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們還利用校園網對學生進行“網德”教育,教育學生正確使用網路進行學習,不要瀏覽非法網站和黃色網頁。教育學生注意網路的安全使用,不泡營業性“網咖”,提醒學生要對自己的不文明行為負責,嚴重的要追究法律責任。
狠抓學生行為規範,防患於未然。為嚴肅校紀,建立良好校風,做到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政教處制定了《梧州五中學生獎懲條例》,建立了思想後進生檔案,加強了對有私自離校行為的後進生跟蹤管理。各班有計畫學習《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針對學生日常行為,學校要求:中學生男生不準留長髮,女生不準燙髮,學生不準戴首飾等。組織有關人員深入到各班進行檢查,並作為文明班級、和文明學生評比的重要內容之一。對遵紀守法、樂於助人、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給予及時的通報表揚,弘揚正氣。對可能出現各種違紀行為進行嚴格的監控,對學生中出現的有關偷盜、吸菸、打架、惡作劇等不良行為,進行有效的追查,並給予適當的紀律處分。通過這些有力的管理措施,規範了對中學生管理工作的要求。學生中93%以上的學生操行評定為優良,違法犯罪率控制在零。
3、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
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該校依法嚴格執行升旗制度,要積極創造條件,升掛國旗。根據新時期的特點,重視現代國防教育,我們根據教育局安排,每年均組織七年級、八年級學生到勞動基地軍訓一天,通過組織軍事訓練、軍事知識學習、對國內、國際形勢的學習,學生宿舍內務的整理和國防教育基地參觀實踐,增強愛國意識,培養學生愛國情操。
心理健康教育
(四)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學生中的心理問題也變得越來越複雜。政教處加強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指導,有計畫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輔導。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效果是顯著的。面對複雜的社會生活,艱巨的學習任務,許多同學學會了自我調整良好的心理狀態,化解了緊張的人際關係,為能始終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學習文化知識,攀登科學高峰奠定堅實的基礎。
建立教育網路
(五)建立教育網路,重視家庭橋樑
充分利用家長學校,爭取家庭、社會對學校德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為了能讓家長更快地了解我們學校的管理情況,教育學生遵規守紀,各年級成立了家長委員會,召開了三次家長會,舉辦了家長培訓班。通報學生在校的學習和表現,共商教育子女的大計。班主任經常與家長通電話、請家長來校、上門家訪,及時把學生的表現反饋給家長,建立家長學校檔案管理制度,收集家長們對學校工作的建議。我們的德育工作得到了社會的肯定和家長的讚揚,引導每個家長都成為成功的父母,積極配合學校工作。
開展感恩活動
(六)以“從小事抓起,從點滴抓起,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為主線,大力開展感恩活動,感恩創新活動方案獲得市二等獎。
學生自願地捐出自己的零用錢,主要資助貧困地區的失學兒童,輟學學生,對身邊貧困學生給予幫助,伸出友愛之手。同時培養學生們勤儉節約、團結友愛、保護環境、無私奉獻的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立足校園、著眼未來,全面促進精神文明建設。
我們建立了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的多元化教育途徑,即“課堂教學主動滲透,課外活動延伸補充,日常生活薰陶感染,社會實踐鍛鍊成長”的全方位、立體式的德育工作模式,進一步更新觀念,摸索創新,以更新的姿態和飽滿的熱情去推進學校德育工作的健康發展。
後勤工作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任務,堅持後勤工作為教學服務,後勤管理按章辦事,用規章制度管理各項工作,嚴格校產管理,促進全體師生愛護公物,降低損耗,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1、堅持節約的原則,杜絕浪費現象,堅持採購審批制度,對領用物品堅持專用專人帳冊登記,簡單的維修自己能完成就不花錢請人,管理好學校的一度水,一度電,物盡所用,全力支持學校的各項工作。
2、堅持校園綠化,改造校道、宣傳櫥窗,美化環境,為廣大師生提供一個優美的教學、學習環境。維護養護好各種設施,對學校的各種設施進行檢查養護。
3、加強財務工作的監督管理,財會帳冊清楚無誤,報表報送及時、準確,用好學校每一分錢,使學校有限的資金髮揮了最大的功效。
4、維護養護好各種設施,做好勤工儉學工作。平時,我們注意對學校的各種設施進行檢查養護。
5、校醫室加大對傳染病防控工作的教育與管理。校醫室通過多種形式大力開展對師生的健康教育活動,通過校園櫥窗、校會、班會、宣傳單等向學生宣傳愛國衛生運動知識,宣傳手足口病、H1N1甲型流感及其他呼吸道傳染病等防範知識,教育學生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多通風,多運動,少去公共場所,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學校地址
現位於蝶山區富民一路1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