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墚寺

梓墚寺

梓墚寺又名梓墚禪院,初建於唐,歷史悠久綿長,文化底蘊深厚,為現今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縣和安州區境內最早的佛教寺院。二零一零年七月經市縣宗教管理部門批准,恢復為合法宗教場所,並禮請了有“中國第一比丘尼”之稱的隆蓮法師的弟子、重慶佛學院監學——隆續法師任住持。目前寺中有常住僧人三名,護法居士十餘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梓墚寺
  • 外文名:Ziliang temple
  • 別 稱:梓墚禪院
  • 住 持:隆續法師
歷史,現狀,位置,布局,其他,

歷史

綿州自古物華天寶,地靈人傑,佛法昌盛,高僧大德輩出。飲譽中華佛教界,在禪宗史上留下珍貴遺產的著名得道高僧大隨法真(唐末五代)、香林澄遠(北宋)、五祖法演(北宋)、真歇清了(南宋)、無準師範(南宋)、北澗居簡(南宋)等,均由古綿州的靈山秀水所滋養。
梓梁寺,位於北川羌族自治縣新縣城邊。古剎始建於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距今一千三百多年。此地風景奇麗、人物風流,高僧雲集、龍象輩出。晚唐之時,禪宗世擘德山宣鑒祖師曾據此升座講法,梓梁寺是以名聞叢林至南宋。兩宋之際,禪淨雙修之一代大德真歇清了禪師亦出自斯土,禪師飛錫東去普陀,功德巍巍垂諸青史。
據91年版《安縣誌》記載:“佛教於唐代傳入安縣貞觀22年(公元648年)始建梓梁寺(原安縣黃土鎮石鴨村,今北川新縣城郊)。唐武宗年間(公元841-846年)於桑棗鎮羅浮山建飛鳴禪院。”(《安縣誌》714頁)又據《綿陽市民族宗教志》記載:“唐貞觀22年(公元648年)安縣德山和尚傳佛教,始建梓梁寺(原安縣黃土鎮石鴨村,今北川新縣城郊)。唐武宗年間(公元841-846年)李炎在安縣桑棗鎮羅浮山建飛鳴禪院。”(《綿陽市民族宗教志》319頁)依據以上資料,梓梁寺當為綿陽北川縣安州區最早的佛教寺院,且相傳為德山和尚所建。
德山宣鑒在佛教歷史上是一位具有劃時代地位的高僧。德山嚴持戒律、深入經藏,他一方面承嗣禪教並將之發揚光大,另一方面又對禪教進行了很大的改革,終使南宗禪風精神浩然流芳於今。“德山棒”、“臨濟喝”,在宣鑒那一如平等的棒下,無數的擬思與情識被打掉,眾多的自覺意識被喚醒,從而使學人們徹了了一切心疑,獲得了永恆的心性解脫。因此,“棒打”既是宣鑒激將式德山門風的集中體現,也是德山禪師平等無礙的慈悲所在。
另據可靠史料記載,南宋時的全國著名高僧,普陀山禪宗開山祖師真歇清了禪師為北川安昌人,曾在梓粱寺修行,所以梓梁寺應為重要的祖師道場。

現狀

梓墚寺在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中受損嚴重,經過現任住持隆續法師的多方奔走呼籲,在各級領導的殷切關懷下,在各位居士的默默護持下,在各方信眾的大力回響下,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古剎現已粗具規模,祖師道場終於得以恢復。
就在這幾年的難苦條件下,寺中住持隆續法師仍然帶領大家開展了大眾系列國學講座,並舉行了傳燈系列祈福法會、孝親祭祀報恩法會、浴佛法會和拜懺消災法會,以及每月固定的念佛、講經和大眾共修佛事等活動。四眾弟子也都無論春秋寒暑、風霜雨雪,堅持前來聽聞法音,沐浴法喜,感受佛恩,淨化身心,真正將梓墚寺作為了自己的精神家園。

位置

梓墚寺坐落於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新縣城的東部邊緣,位於蔣家河路和梓墚街的交匯處附近,東北距北川縣客運站五百多米。其周邊的旅遊資源相當豐富,擁有眾多的風景名勝和歷史古蹟,譬如羅浮山尋龍山猿王洞羅浮山羌王城大禹故里李白故里沙汀墓,以及北川地震遺址等,可謂地理優越、交通便利。

布局

梓墚寺整體布局於一條石樑之上,設計精巧、風水極佳。寺中以仿唐建築為主,現在和將要修建的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祖師殿和七寶塔等。山門前有“清了橋”一架,似乎是連線凡心與佛心的紐帶,亦或是聯繫入世和出世的通道。山門內的第一重殿為天王殿,拾級而上即是一處可俯看北川新城的平台,平台兩邊有鐘樓和鼓樓,晨鐘暮鼓之聲遠徹雲霄,聞於天外。而寺中最主要的建築——大雄寶殿就坐落在平台的另一端,整座大殿為重檐歇山頂式建築,恢弘大氣、巍峨壯麗,殿內的木雕釋迦牟尼佛像寶相莊嚴、慈悲肅穆。大殿之後為第三重殿——觀音殿,殿中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法相金身、栩栩如生,每當法座兩旁放置的木魚和銅磬被敲擊時,都會發出“餘音繞樑,三日不絕”之聲。觀音殿後,於玄武位最高處建有七寶塔一座,玲瓏別致、直插青冥,仿佛是通達佛國的捷徑,而“七寶曉月”也必將成為北川新城的一處勝景。七寶塔的旁邊築有祖師殿一座,殿前不遠處有《重建梓墚寺碑記》石碑一通,為現任住持隆續法師所立。寺內還有其他配套建築若干,包括經堂、齋堂和僧寮等。

其他

《重建梓墚寺碑記》全文:
重建梓墚寺碑重建梓墚寺碑
北川梓墚寺,古剎也,始建於唐貞觀之際,迄今已於一千三百餘年矣。
此地茂林蔥鬱,奇石崚嶸,高僧雲集,龍象輩出。德山門徑,啟兩宗於一籬;清了禪將,舉獨步而雙修。有地靈人傑之譽,亦禪波流韻之澤。
然風雨歷朝,兵火頻仍,更兼丙午之難。地震之劫,梵宇傾頹,復巢焉能完卵;殿堂凋敝,剝蝕遑及莊嚴。北川緇素,痛心蹀足,眾望恢弘,翹首以期。我佛慈悲,不捨聖賢之地;古剎重輝,感恩政府之德。幸市縣各級領導及華岩道堅大和尚關心支持,力主恢復開放。重慶韓永寧居士無私襄助,捐贈僧寮及設施。綿陽周平宏陳麗蓉伉儷慷慨布施,慈悲捐建觀音殿。成都楊鏗先生四年累計捐款肆拾萬。諸多善知識為梓梁寺重建奔走呼籲,不辭辛苦。各方檀信眾志成城,捐磚瓦之功,衲子盡家業之責,主持葺修。鳩工兩載,規模粗具。至於成就一寺之全建,再現古剎之莊嚴,則期眾上以無量之功德共襄盛事。故特勒此石,以記梓墚古剎重建之一大事因緣雲耳。
癸巳冬月之吉梓墚寺住持釋隆續撰文並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