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葆琛

梅葆琛

梅葆琛(1925-2008),梅蘭芳的第四個兒子。畢業於上海震旦大學理工學院,但他並未從事戲曲工作,曾經擔任北京建築設計院的高級工程師。業餘愛好胡琴,先從王少卿學習,後向徐蘭沅先生請教,曾在業餘演出中伴奏梅派劇目。梅葆琛寫有《懷念父親梅蘭芳》等書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梅葆琛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蘇泰州
  • 出生日期:1925年12月5日
  • 逝世日期:2008年4月19日
  • 職業:建築師
  • 畢業院校:上海復旦大學
  • 主要成就:北京建築設計院高級工程師
    參與中國軍事博物館建築設計
  • 代表作品:《懷念父親梅蘭芳》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人物事跡,藝術愛好,社會評價,

人物簡介

梅葆琛是梅蘭芳的第四子,雖然出身京劇世家,但梅葆琛並未從事戲曲工作,他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土木系,一直在北京建築設計院任高級工程師。從小受到家庭的耳濡目染,梅葆琛拉得一手好胡琴,並得到王少卿的親授。當年梅蘭芳家裡舉行戲曲沙龍,梅葆琛經常擔任琴師的工作。
陳凱歌與梅葆琛(右)陳凱歌與梅葆琛(右)

人物生平

梅葆琛祖籍江蘇泰州,1925年12月5日出生於北京。
青年求學期間,正值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在父親的安排下,他與五弟梅紹武遠離家人,到重慶貴州學習。兄弟二人歷經磨難,飽受困苦。抗戰勝利後。他才又重新回到父母身邊。長期的艱苦生活、坎坷的經歷磨鍊了他堅強忍耐、吃苦耐勞、勤儉樸素的性格。
1951年1月從上海震旦大學畢業後,到北京建築設計研究院工作。
1987年10月退休後,仍然關心著國家的建設與發展。
因病醫治無效,於2008年4月19日7時36分在北京病逝,享年83歲。

人物事跡

電影梅蘭芳》開拍之前,陳凱歌特意拜訪過梅葆琛。正是梅葆琛對陳凱歌的信任,才得以讓梅蘭芳孟小冬之間的感情這段往事出現在銀幕上。2008年5月,享年83歲的梅蘭芳之子梅葆琛日前在北京逝世,在遺體告別儀式上其子梅衛華透露,梅葆琛生前有一個遺願,就是很期待能看到陳凱歌電影梅蘭芳》。人物風采: 當時正值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他積極投身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為共和國的經濟建設添磚加瓦,貢獻著自己的才智與力量。梅葆琛同志先後參加了治理淮河工程、參與了新中國十大建築之一——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的建築設計工作,參與了北京師範大學主樓及圖書館的建築設計等工作。在北京的許多建築都有他精心設計和辛勤勞動的結晶。退休後,他繼續發揮餘熱。受聘擔任中國工藝美術館建設工程的顧問,協助解決施工中的疑難問題,使中國工藝美術館的工程建設順利完成。 在工作中,他經常深入建設工地,到施工現場親自調查研究,與施工人員共同探討解決施工中存在的問題。他謙虛謹慎、平易近人,親臨現場,克服困難。他堅持原則,保證了工程質量精益求精。為保工程進度,他經常回到家中通宵達旦的工作,長期的超負荷工作使他染上了哮喘、高血壓等疾病。他一邊進行治療一邊繼續堅持工作,長此以往,身體受到了極大的損傷。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梅葆琛同志積極擁護黨的改革開放政策,以飽滿的幹勁和高昂的熱情,投身於社會主義新時期的建設中,雖近晚年仍不懈地發揮著自己的全部力量。

藝術愛好

梅葆琛同志雖未繼承祖業,但自幼受父親梅蘭芳的藝術薰陶與感染,酷愛京劇藝術。他經常和父親學習京劇藝術知識,與父親探討京劇藝術,向名家學習京胡演奏技法,經常為父親操琴吊嗓。他時常陪父親到後台化妝,細心觀看父親的每一場演出,與父親交流自己的看法。經過長期的耳濡目染,他對京劇藝術也有了一定的造詣。
梅葆琛同志熱愛京劇藝術。在工作之餘,他積極參加業餘京劇演出活動,操琴伴奏。他酷愛梅派藝術,希望梅派藝術得到繼承與發揚。他不僅關心弟弟梅葆玖的表演,而且在家中精心培養下一代,將孫兒梅瑋送到京劇名師身邊學習梅派藝術,在家中一句句輔導孫兒學唱京劇,親自為孫子操琴吊嗓。他為梅派藝術的傳承傾盡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如今,孫兒學業有成,在梅派藝術上也有所傳承,這也使他的在天之靈得到了慰藉。

社會評價

梅葆琛同志繼承了梅氏家族的家風,一輩子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勤儉樸素的生活,誠懇謙遜的待人,為我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他的逝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好同志,好朋友,一位良師益友。
梅葆琛同志有嚴謹認真、細緻負責、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平易近人、謙虛樸素的生活作風。為祖國的建設和發展,為京劇藝術的傳承與發揚光大作出自己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