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菲斯特升官記

梅菲斯特升官記

《梅菲斯特升官記》是2000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克勞斯·曼。此書是克勞斯·曼的膾炙人口的反法西斯小說,揭露和諷刺法西斯政變前後這段德國危機年代中的種種醜事,細膩地描繪了一個看風使舵、投機鑽營、刁猾奸邪、一心向上爬的演員荷夫根的醜惡靈魂。

基本介紹

  • 書名:梅菲斯特升官記
  • 作者:[德]克勞斯·曼
  • ISBN:9787532721948 
  • 定價: 8.10元 
  •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0-03-01
  • 叢書:世界文學名著普及本(全譯本) 
基本信息,作品簡介,

基本信息

ISBN:7532721949
版次: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定價:8.1元

作品簡介

(作者:包智星)一九三三年一月三十日,魏瑪共和國總統、威廉二世的陸軍元帥興登堡任命希特勒為內閣總理,揭開了德國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法西斯第三帝國對內實行恐怖統治,對外進行滅絕人性的侵略戰爭,給德國人民、歐洲人民以及全世界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法西斯主義是恐怖和災殃的代名詞,將受到全人類永朝永夕的詛咒。
克勞斯·曼的膾炙人口的反法西斯小說——《梅菲斯特升官記》就是深刻揭露和諷刺法西斯政變前後這段德國危機年代中的種種醜事。作者以極其辛辣的筆觸、高度的諷刺藝術,細膩地描繪了一個看風使舵、投機鑽營、刁猾奸邪、一心向上爬的演員漢達里克·荷夫根的醜惡靈魂,同時揭示了他所處的時代和環境的邪惡和恐怖。
小說從結尾開始敘述,開宗明義的第一句話就是控訴一九三六年在法西斯統治下的德國西部工業區,有八百名工人被判長期監禁,另有幾百名工人被秘密處死,接著作者筆鋒一轉,以鮮明的對比手法,描繪了帝國“上流”社會為祝賀內閣總理(不言而喻就是戈林)四十三歲生日舉行的盛大慶典,僅“布置今晚的歌劇院花去六十萬馬克。另外至少還有四十萬其他開支——尚不計歌劇院為籌備這次舞會關門五天的費用”。出席盛典的,除元首(希特勒)因脖子扭傷未能光臨外,第三帝國所有的軍政要人、工業巨頭、各國使團,無不親蒞祝賀。被內閣總理稱之謂“我們的梅菲斯特”的名演員、如今已當上了國家劇院經理、帝國參議員和樞密顧問的荷夫根,在有兩千名貴賓出席的壽典上,發表了一席激情的賀詞,在場的太太、先生們無不投以欽佩和羨慕的目光,連內閣總理的頭號競爭敵手——帝國宣傳部長(戈培爾)也來和荷夫根寒暄,稱揚他演技高明。
這位二十年代還是漢堡地方劇院無足輕重的喜劇演員,靠著什麼絕招,爬上了帝國文化藝術界的最高寶座,作者令人信服地描述了荷夫根的三個階段的升官發跡過程。故事脈絡清楚,情節引人入勝,人物描寫栩栩如生,語言幽默潑辣,對不同的人物或褒或貶,或挖苦諷刺,或痛快淋漓地申斥,均運用了截然不同的語言筆調,給人物以極為鮮明的個性特徵。尤其是小說主人公——一個並不代表歷史發展方向的、為法西斯推波助瀾的卑鄙小人,作者在刻畫這個形象時,採用了嘲謔嬉笑、尖刻鋒利、以至於誇張的手法,惟妙惟肖地勾勒出荷夫根利慾薰心、趨炎附勢、阿諛奉承、善於偽裝的性格特徵,狠狠地鞭撻了他的內心醜惡。主人公是個喜劇演員,他會演戲,在舞台上演,更在日常生活中演,連他的妻子也分不清他身上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他總在撒謊,然而他又從不撒謊,他的虛假就是他的真實”。荷夫根就是憑著這套處世哲學,加上他能歌善舞,外貌出眾,演技高超,能演德國的、法國的古典名劇,能演喜劇,又能演悲劇,在莎士比亞、歌德、席勒的劇中能扮演任何角色,尤其扮演《浮士德》中的魔鬼梅菲斯特,深得內閣總理的欣賞,因為這位大人物對戲劇有特殊的愛好,他認為“梅菲斯特是德意志民族英雄”,每一個真正的德國人身上都有點梅菲斯特精神,即有那么一點兒流氓和惡棍的味兒。由於荷夫根演梅菲斯特的成功,加上他與內閣總理的情婦——一名多愁善感的、演技低劣的女演員洛特,多次搭檔演出,關係曖昧,使他有了一個強大可靠的後台,因而這個二十年代還是個窮困潦倒、連吃一頓晚飯還需向別人借七個馬克五十芬尼的喜劇演員,在第三帝國年代,正當成百萬共產黨人、進步人士、普通公民、猶太人,遭監禁、屠殺、流放的時候,他卻平步青雲、官運亨通,一躍而為帝國“上流”社會的一員,政治上與“魔鬼訂約”,生活上豪華闊綽,在柏林“格魯納瓦爾特”富人區建立起漢達里克公館,他本人可自由出入於總理私人宅邸,甚至受到“日耳曼救世主”元首的親自接見。荷夫根之所以能平步登天,作者在小說中運用評論、旁白,對此作了高度的概括,那是因為荷夫根“和這個社會匹配甚佳,因為他具有這個社會所特有的虛假的威嚴,歇斯底里式的熱情,自負和玩世不恭的態度,以及廉價的魔力”,還就是“這位演員完全向這群神人(法西斯頭子)靠攏,他已沐浴在他們的光輝之中”。作者在刻畫這個卑鄙小人方面,真可謂入木三分,而在描繪這個社會的卑陋方面更是酣暢淋漓,因為,大凡一個卑鄙人物的成功,只有在卑鄙的社會中,才能如魚得水,作者成功地寓典型形象於典型環境之中。
小說描述的環境,乍看起來仿佛只限於戲劇界、知識界,書中人物主要是演員、導演、劇作家,其實這是作家別具匠心的設計。一九七四年末,聯邦德國伯恩霍特·施普昂根貝克擬出版《梅菲斯特》一書,在收集有關作者的資料時,意外地發現了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五日赫爾曼·克斯騰給作者的信,大意是,他建議克勞斯·曼寫一本諷刺第三帝國的小說,寫一個升官發跡的演員,最後在第三帝國當上了劇院經理;不要出現希特勒、戈林、戈培爾的名字,但通過隱蔽的諷刺使人一目了然;不要寫共產黨人的鼓動宣傳,但可描寫那位被殺害的柏林共產黨人。
一九四八年他到歐洲各國作旅行演說,號召所有參加過反法西斯戰爭的人,建立一個“東西方聯盟”,“社會主義和民主的聯盟”。但他看到的卻是東西方冷戰氣氛濃重,經濟困難。他自己工作無著落,窮困潦倒,由於紙張缺乏,他的許多著作得不到發表,另一方面,那些他在小說《梅菲斯特升官記》中抨擊過的投機鑽營者,戰後卻青雲直上,他心中抑鬱不樂,於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一日在法國坎城自殺。
克勞斯·曼是個有才華的多產作家,在他短暫的一生中留下十六部戲劇和小說,除《梅菲斯特升官記》外,還有《火山》(1939)和《轉折點》(1942)等。《火山》是一部長篇小說,作家把德國比作一座火山,它把無數流亡者像熔岩那樣從自己的深處噴吐了出來。《轉折點》是一本自傳體小說,評論家們把它列為和亨利希·曼的《觀察一個時代》、史蒂芬·茨威格的《昨日的世界》一樣的德國流亡者最有內容、最出色的回憶錄作品。小說《梅菲斯特升官記》已被譯成世界多種文字:俄文、法文、匈牙利文、波蘭文、捷克文等,已由法國改編成戲劇,由匈牙利邀請民主德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演員共同拍成電影,一九八一年在美國獲奧斯卡金像獎。
這部重要的反法西斯小說,為什麼在聯邦德國久久被埋沒?這裡有件持續幾十年的有趣的公案。一九三六年小說出版時,克勞斯·曼就鄭重聲明:“我的小說梅菲斯特,不是寫特定的某個人的歷史,而是在於刻劃這一類人的典型特徵。梅菲斯特決不是這個人或那個人的肖像,在他身上只是體現了象徵性的典型而已。”然而作家年青時的朋友古斯塔夫·格呂根斯堅持認為,小說中的主人公荷夫根就是他,是對他的人格和名譽的侮辱,他向法院提出公訴。古斯塔夫·格呂根斯確是一位著名演員,演過梅菲斯特,確與當時的普魯士總理戈林有過往來,他曾娶托馬斯·曼的女兒艾麗卡·曼為妻,兩年後離婚。格呂根斯認為,克勞斯·曼寫這本小說是對他的私人報復,因為他和艾麗卡·曼離了婚。法院的法官意見分歧,那時,本文上面提到的一九三五年赫爾曼·克斯騰的信尚未發現,法院一直作不出判決,但又不準出版社出這本書。但民主德國早在一九五六年就出版了。一九六三年格呂根斯在馬尼拉旅遊時因服安眠藥過量身亡,於是聯邦德國趁格呂根斯已死,於一九六五年出過一次書。但格呂根斯的繼子對此提出抗議,繼續抗訴法院。一九六八年法院判決禁出這本書。直到這位繼子後來遷到國外居住,聯邦德國才於一九八一年大量出版這本幾經周折、被埋沒幾十年的、膾炙人口的反法西斯小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