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梅氏鳳仙花
- 學名:Impatiens meyana Hook. f.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無患子目
- 科:鳳仙花科
- 屬:鳳仙花屬
- 分布區域:雲南(澄江、永善、東川、巧家)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繁殖方法,栽培管理,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全株無毛。莖纖細,直立,上部分枝,下部常裸露。葉互生,具長柄,葉片膜質,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7 (9) 厘米,寬2-4厘米,頂端近尾狀漸尖,基部楔狀狹成長2-3厘米的細柄,邊緣具圓齒狀齒或鋸齒,齒端具腺狀小尖,側脈6-8對,弧狀彎,上面深綠色,被貼生短糙毛,下面灰綠色,無毛。總花梗纖細,長於葉或約與葉等長,生於上部葉腋,長4-7厘米,直立或稍開展,具2花;花梗絲狀,長1-1.5厘米,結果時略伸長,下面的花梗在基部、上面的花梗在中上部具苞片;苞片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3-5毫米,長漸尖,脫落。花長2-2.5厘米,質較厚。側生萼片2,卵形,長5-6毫米,頂端具小尖,具6-7條細脈,中肋細,不增粗;旗瓣近四方狀圓形,直徑8-10毫米,兩端凹入,中肋背面增厚,具狹龍骨狀突起,骨突頂端具喙;翼瓣無柄,長10-15毫米,2裂,基部裂片圓形,上部裂片較長,長圓狀斧形,頂端圓形,背面具圓形小耳;唇瓣檐部舟形,長8-10毫米,口部平展,寬8-10毫米,先端尖,基部急狹成長於檐部2倍內卷的距。花絲寬線形,長3-4毫米;花葯卵形,頂端尖。子房紡錘形,直立,鈍。蒴果線形,長2-3厘米。種子多數,圓形,扁壓,直徑3毫米,褐色,光滑。花期7-8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200-3000米路邊潮濕地。鳳仙花生長快而強健,喜溫暖及充足的陽光,耐炎熱,忌霜凍,對土壤適應性強,喜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也能耐瘠薄。
分布範圍
產自雲南(澄江、永善、東川、巧家)。模式標本采自雲南呈貢與澄江之間。
主要價值
鳳仙花的生長適應性強,花期長久,從6月份一直可開花到深秋,可用作花壇布置,也可盆栽觀賞。鳳仙花的種子有活血通經透骨之功效。全草外敷可治跌打、癰瘡及蛇咬傷等。
繁殖方法
鳳仙花以播種方式繁殖,是典型的春播花卉。每年3月下旬至5月上旬均可播種,北方地區在溫室或溫床中播種,到5月份之後即可移植露地栽培,而南方地區則直接播種於露地苗床,亦可直播於花壇。從播種至開花,一般需要3個月時間,因此,如欲使其在國慶前後開花,必須在7月份播種。
鳳仙花的種子較大,在20-25℃條件下容易發芽,發芽率為70%,播種後1周出苗。幼苗生長迅速,要及時間苗,每穴保留1株健苗。由於直播苗的長勢比移植苗強健,因此宜儘量直接點播定植,或在營養缽中育苗,再帶土坨移植。
栽培管理
鳳仙花的生長需要充足的陽光,栽培地點要選擇在向陽開敞的地方。當苗高8厘米左右時,可以定植盆栽,或按株距30厘米定植於花壇栽培。培養土可用腐殖土、園土、河沙及廄肥按3:2:1:1的比例混合配製。
由於鳳仙花的鬚根系發達,生長旺盛,因此栽培過程中要加強供水管理。它的生長旺盛期正值炎夏,水分蒸騰量大,易乾旱,應特別注意澆水抗旱,否則會出現植株枯萎、落葉落花。夏季澆水,應在清晨或傍晚進行,儘量避免中午高溫時澆水。開花之前,要適度追肥,每隔10天追施一次稀薄豆餅水。開花期間,應控制施肥,尤其忌施氮肥,以免莖葉生長過於茂盛而影響開花。為提高觀賞效果,攔頭促進分枝,摘去莖基部的花朵,加強水肥管理,可使各分枝的頂部同時開花。
鳳仙花對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污染十分敏感,只要吸收極少量,就會表現出嚴重的受害症狀,因此,栽培過程中要注意避免二氧化硫的污染。
果實的成熟期為6-8月份。成熟時,果實膨脹,用手觸動易引起爆裂反卷而將種子彈出。因此,當果皮發白而略帶黃色時,即應分批採收。種子壽命為4-15年。
在夏季,若遇陰雨連綿排水通風不良,鳳仙花易染白粉病,可用稀釋200倍的硫磺粉液噴灑防治。在開花期或乾旱條件下,易受紅蜘蛛侵害,可用稀釋1500倍的三氯殺蠟醇噴灑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