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林歸鶴

梅林歸鶴

梅林歸鶴是清西湖十八景之一,在孤山。 清雍正《西湖志》卷四:“放鶴亭在孤山之陰,宋,和靖處士林逋之故廬也,有墓在焉,上多古梅,舊傳逋於孤山植梅三百本,歲久不存,而後人補植者,今已成林……。亭歲久圮。嘉靖中縣令王釴重建,題曰‘放鶴’。”《西湖新志》卷一:“《孤山志》元時郡人陳子安,以處士當日不娶,以梅為妻;無嗣,以鶴為子。既有梅不可無鶴,乃持一鶴為孤山榮,並構亭於其地。‘梅林歸鶴’為增修西湖景目之一。”

基本介紹

林和靖,放鶴亭,地圖,

林和靖

林逋(967—1028),字君復,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詩人。據《西湖佳話·孤山隱跡》記載,林逋少孤,家境貧寒,但他刻苦勤學,經史百家無不通曉。青年期間,“放游於江淮之間。游既久,見人所遂之利,所趨之榮,與己頗不相合,況山水之明媚,多不及西湖,”遂回到西湖孤山結茅為室,編竹為籬,過起了隱居生活。他所居住的地方,“六橋淺直而喧,兩峰孤高而僻”,“環山疊翠,如畫屏列於几案,一境平湖,澄波千頃”,“其山水分合,若近若遠,路盡橋通,不淺不深,大可人意”,“凡游湖者,莫不羨其居址之妙,而慕其隱逸之高”。林逋時常遊歷湖山之間,如有客人來訪,家僮放飛白鶴,出遊湖上的他便會歸棹回還。林逋在西湖邊種梅養鶴,相傳他曾種梅三百六十餘株,正合一年之數。林逋生前在西湖孤山築巢居閣,隱居不仕,終生未娶,終日吟詩作畫,過著二十年不入市井的隱士生活。宋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宋真宗趙恆得知林逋其人其事,不勝稱羨,令府縣定期賜予粟帛,以示慰問。林逋感激聖恩,但卻並不引以為榮而驕示於人。此時,又有人慫恿他乘機出仕為官,然林逋仍然不為所動,他說:“榮顯,虛名也;供職,危事也。怎如兩峰尊嚴而聳列,一湖澄碧而當中,令予之飲食坐臥,皆在空翠中之實用乎?況繁華夢短,幽冷情長,絕不肯以彼而易此”。他終日賞梅放鶴,與梅相伴,與鶴同樂,史稱“梅妻鶴子”,詩中多有贊梅詠鶴佳句。他的另一首詠梅詩《梅花》也非常膾炙人口,體現了他的詩風:“吟懷長恨負芳時,為見梅花輒入詩。雪後園林才半樹;水邊籬落忽橫枝。人憐紅艷多應俗;天與清香似有私。堪笑胡雛亦風味,解將聲調角中吹。”林逋善書畫,工詩詞,有《和靖集》傳世。詩詞中最著名的就數前面那首《山園小梅》,其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句被詩家譽為古今詠梅絕世佳句。
梅林歸鶴介紹梅林歸鶴介紹
林逋既老,曾作一《自作壽堂因書一絕句以志之》:“湖上青山對結廬,墳前修竹亦蕭疏。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臨終,他無限深情地撫摸與其相伴數十載的白鶴:“我欲別去,南山之南,北山之北,任汝往還可也。”又向滿林梅樹告別:“二十年來,享汝之清供,已足矣。從此,聽爾之舒放榮枯可也!”林逋逝後,剛到任的杭州郡守李諮求讀到先生的臨終絕句,嘆服道:“先生真隱士也,千古之品行,在此一絕中!”

放鶴亭

林逋逝世後,宋仁宗趙禎賜謚和靖先生,葬於孤山北麓,墓側曾有鶴冢。明朝時在其墓冢附近建造一亭,取名放鶴亭。“梅林歸鶴”在清代是西湖十八景之一。放鶴亭中立有《舞鶴賦》刻石,賦為南朝宋鮑照所作,字系清朝康熙皇帝所書,描寫的是群鶴飛舞的壯觀場面,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放鶴亭下小池中塑有兩隻白色仙鶴,振翅欲飛,栩栩如生,讓人仿佛領略到當年和靖先生賞梅放鶴時那種飄逸灑脫的境界。
放鶴亭放鶴亭
放鶴亭臨湖面山,幽雅清靜。站在亭上,沐浴西湖湖面吹來的習習清風,近覽麗如西子的西湖美景,遠眺獅子峰頂高聳入雲的寶叔塔,耳畔傳來陣陣歡歌笑語,眼前一片歌舞昇平繁榮景象。這時想起另一位也是宋代的詩人林升西湖邊寫下的另一首著名詩作《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吹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你會由衷地感嘆:“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放鶴亭介紹放鶴亭介紹

地圖

放鶴亭(梅林歸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