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家官莊村

梅家官莊村隸屬萊城區楊莊鎮,位於萊城西15公里處,東距楊莊6公里,東界方下鎮,西鄰孟家官莊村,北鄰冷家莊村,南至太平官莊村,在楊莊鎮東端。地處平原,耕地870畝。210戶,693口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梅家官莊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電話區號:0634
  • 人口數量:693口
據村碑記載:“梅家官莊明朝年間梅姓由河北省棗強縣遷此建村,因鄰村多以官莊取名,以村名村,冠以姓氏,故名梅家官莊村。”梅家官莊村由梅、石、劉、亓、魏、王六種姓氏,其中石氏是由現方下鎮的何官莊村遷入。
民國二十四年《續修萊蕪縣誌》記載:“太和鄉·梅家莊”。據史料載:從民國初期至1955年,梅官莊劃為魯西區;1958年11月劃為魯西人民公社;1959年11月劃為楊莊人民公社;1989年後梅官莊隸屬楊莊鎮至今。
梅家官莊村在歷史、人文方面與相鄰的孟家官莊、太平官莊、鳳凰官莊,有著許多相近之處,所以人們習慣上將這四個村莊合稱為“四官莊”。梅家官莊村是長埠嶺上唯一的“平原”。1997年的村村通公路之後,村里分兩次修了環村路,1997年全1998年春為第一階段;1998年至1999年為第二階段。這樣修了兩縱一橫的高標準的瀝青馬路三條,極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產和生活。
1996年3月份開始規劃村莊,由原來的位置向西南方遷移。搬遷使舊房得到了改造。許多老年人守著自己生活了大輩子的房子不肯搬走,其中有一家就是現任村支書王潤芝親弟弟。王書記的弟弟的房子建了不到兩年,並且生活非常困難。搬遷工作遇到了很大的阻力。王書記在這時表現出了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的本色。他在幾次做弟弟的工作都不能成功的情況下。硬著心從弟弟的家中趕走了一窩小豬,逼著弟弟搬遷了出來。這件事在村民心中掀起了波瀾,王書記的這一舉動是最好的說明。從這件事後村裡的搬遷工作很快就完成了。這段佳話傳遍了四周的幾個村莊,也為其他村莊的規劃提供了活生生的材料。現在梅家官莊村布局合理,井然有序,為發展本村的經濟發揮了巨大作用。
村委鼓勵民眾聯戶打新井15眼,修舊井11眼,開挖方塘3個,其中最深的井約十七、十八米。村北的大眼井是“大躍進”時期挖的,當時這口井為全村人的澆地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在《萊蕪八年抗戰》中記錄的烈士王珂一(又名王聖典),生在梅官莊村一個貧苦的家庭中,革命前是一位私塾先生,在抗日戰爭時期“投筆從戎”,參加了著名的“徂徠山起義”,後任泰山軍分區供給處處長。民國三十二年8月16日,由於叛徒的告密而被活埋於冷家莊村北的汶河內,年僅42歲。從此,他成為村民的楷模,青年人踴躍參軍,人人都為是軍人而自豪。梅逢合老人將自己的兩個兒子送上了戰場。在村中享有盛名的兩位文化老人是已故的石煥碧、梅慧川。石煥碧,在王大下等地辦立私塾學校,培育了很多有才華的學生;並且自學了中醫,自創了治瘡名藥“紅升丹”;他還精通書法,清逸俊秀,揮灑自如,自成一體,當時周圍幾村的碑文一般都是由他來寫。
梅家官莊村自古就有尊師重教的傳統,由於人口少,一直走一條堅持聯合辦學的路。1986年冬天建立完全國小,1998年與其他村莊聯合辦學。現在梅家官莊村建起了高標準的幼稚園。自恢復高考以來,在不足700人的小村里已有大中專畢業生50餘人,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在為社會做著貢獻。畢業於北京清華大學的劉學全,現為上海信息開發中心副總經理:畢業於山東醫科大學的梅煥平,現為山東省省立醫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是風濕免疫專家。
1999年冬,在梅官莊村成立了楊莊鎮第九衛生所,共有成員5人,方便了周圍幾個村莊的村民看病。
梅官莊村現任黨支部書記王潤之,極富才幹,他自1996年4月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帶領全村人走上了一條致富之路。由於政績顯著,自2001年10月底兼任太平官莊村書記,連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他將和村委一班人帶領全村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坐落在梅官莊村後的一個長170米、寬100米的方塘,是這個村的景點。池塘里種植的是蓮藕和蘆葦。盛夏季節,碧菏蕩漾,花色紅粉交映,星星點點在蓮葉中搖動,偶爾有幾尾小魚戲於其中,別有一番情趣;蘆葦密密叢叢,微風過處簌簌作響;池塘四周翠樹環繞,放眼望去,景色怡人。這個方塘是由石孝泉等3人承包的,每人年均收入約8000元左右。池塘承包既有利於環境的保護,又能增加村民收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