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公亭

梅公亭,位於東至縣,是為紀念梅堯臣而建立的亭子。

“文革”時梅公亭被毀,今僅存遺址,現為東至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梅公亭
  • 位置:東至縣
  • 由來:紀念梅堯臣而建立的亭子
據《至德縣誌》記載:梅堯臣北宋景佑元年至五年(1034-1038)任建德(今東至縣)縣令,居官清廉正直。直到景佑五年(1038)離任,在建德縣為官5個年頭,這首膾炙人口的《南有佳著賦》就是他在任時深入官港茶區親自考察茶葉的生長氣候、採摘、製作、出售的全過程後所作,他作罷擲筆,捋須含笑說:“我乃採茶官也!”去官後,人民緬懷他,把縣城改稱梅城,並於其官舍西偏,為梅公堂以祀之,後又在梅城後面的白象山半山坡上建起了一座梅公亭以慰其景仰之思,又得以登臨之美,後廢。
正德十五年(1520)知縣言震、清康熙十年(1671)知縣喻成龍、四十一年邑人又三次重建梅公亭。民國七年(1914)縣長王人鵬再次重修,並作文摹泐於亭基岩壁之上。文曰:“一亭縹緲臨秋蒲,兩岸波濤送晚潮”,此鵬光緒丁酉夢中得句也。迨民國壬子(1912)蒞官建德,越明年甲寅(1914),在白象山麓重修梅公亭,亭成,適縣名更曰秋浦,回憶舊句,不禁有明月前身之感焉。乙卯(1915)仲秋蓼城王人鵬記。”亭,磚木結構,呈長方形,畫棟雕梁,為樓閣式建築,面筒形黑色陶瓦,四角飛翹,周植古松翠竹,景色宜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