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戈爾斯坦

梅·戈爾斯坦

梅·戈爾斯坦(1938— ) 是凱斯西部保留地大學醫學院國際健康兼職教授(體質人類學)以及“西藏研究中心”教授兼系主任,美國著名人類學家和藏學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梅·戈爾斯坦
  • 出生日期:1938
  • 畢業院校:密執安大學歷史學
  • 代表作品:《僧兵研究》等
個人簡歷,對藏語文的研究,實地考察,有關著作,對西藏社會歷史的研究,近現代西藏研究,當代西藏研究,

個人簡歷

1959年獲密執安大學歷史學學士學位。1960年,戈爾斯坦以《西藏的僧兵研究》(A Study of the Ldab Ldod)論文,獲密執安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1968年,戈爾斯坦以論文《西藏政治制度的人類學研究》(An Anthrop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Tibetan Political System)獲華盛頓大學人類學博士學位。隨後他長期在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市的凱斯西部保留地大學任教和從事研究工作。1968—1971年,戈爾斯坦分別任凱斯西部保留地大學人類學助教授、副教授。1975年至今,戈爾斯坦先後擔任的主要學術職務有:凱斯西部保留地大學人類學系主任(1975年至今),凱斯西部保留地大學人類學系教授(1978—1990年),凱斯西部保留地大學“西藏研究中心” 主任(1987年至今), “中美關係全國委員會” 西藏事實調查代表團成員、國家科學院立項的“華北草原科學課題組”成員(1991年)。“喜馬拉雅山兩國自然保護項目”(尼泊爾和中國)“森林山地研究所”高級顧問委員會成員(1991年至今),(國際研究與交流委員會IREX)蒙古項目(蒙古牧民的生活方式跟蹤研究)的負責人、“人類學和人種科學國際聯盟委員會”(IUAES)國際老齡化委員會委員(1992—1993年),“西藏扶貧基金會” 理事、“中美關係全國委員會”委員(1997年至今),《亞洲腹地》(Inner Asia)雜誌編委(1998年至今)。
第一位獲準到西藏考察和研究的外國學者
自1961年至2000年,戈爾斯坦共獲得了美國民間和官方所提供的42項研究贈與和資助,其中與藏學有關的項目達25項。可見,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其研究領域主要在西藏。戈爾斯坦自20世紀60年代中期起,就與其他學者合作,開始對域外藏區(印度和尼泊爾等國的藏族社區)進行實地考察和研究,並發表了一系列關於藏族的論著。

對藏語文的研究

實地考察

戈爾斯坦是改革開放後第一位獲準到西藏考察和研究的外國學者。戈爾斯坦於1985年5月到達拉薩,當時他的課題是收集現代拉薩藏語新辭彙,為編撰《現代藏語藏英詞典》做準備,同時也開始為《西藏現代史(1913—1951)——喇嘛王國的覆滅》 (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1913-1951:The Demise of the Lamaist State) 一書收集資料。1986年6月3日,戈爾斯坦和美國體質人類學家辛迪婭·比爾(Cynthia M. Beall)與西藏社會科學院簽訂了一項關於對西藏西部牧民進行為期17個月的聯合實地考察的協定,考察的對象主要是昂仁縣帕拉牧區的55個家庭、253口人的恰則區。實際考察時間為18個月(1986—1988年),在此基礎上寫出了《西藏西部牧民——一種倖存的生活方式》 (Nomads of Western Tibet: The survival of a way of life),較為客觀地反映了中國西藏改革開放後所發生的變化。1988年,由戈爾斯坦牽頭,西藏社會科學院與美國凱斯西部保留地大學制訂為期10年(1986—1996)的合作研究計畫。在這10年當中,他幾乎每年都要到西藏進行為期數月的考察和研究。1997—1999年,西藏社會科學院又與該校合作進行為期3年的“西藏農區家庭、老年人與人口生育狀況調查”的項目,試圖從社會人類學的角度對西藏農區家庭和人口現狀進行調查研究,為提高農村人口素質提供科學依據。

有關著作

戈爾斯坦在藏學研究領域最為突出的成就,主要體現在藏語文研究、近現代西藏研究和當代西藏研究三個方面。其藏語文研究作品主要有:《現代藏語:拉薩方言》(Modern Spoken Tibetan: Lhasa Dialect)(合著)、《現代藏文:語法和讀物》(Modern Literary Tibetan: A Grammar and Reader)、《現代藏語藏英詞典》(Tibetan-English Dictionary of Modern Tibetan)、《藏語入門》(Tibetan for Beginners and Travelers),《現代藏語英藏詞典》(English-Tibetan Dictionary of Modern Tibetan)、《現代藏文精粹》(Essentials of Modern Literary Tibetan: A reading course and reference grammar)、《現代藏語藏英新辭典》(The New Tibetan-English Dictionary of Modern Tibetan)等。其中,《現代藏語藏英詞典》自1975年在尼泊爾加德滿都面世之後,曾5次再版,不僅衝破了印度學者達斯的《藏英詞典》長期壟斷國際藏學界的局面,而且彌補了達斯詞典在現代藏語文辭彙方面的不足。

對西藏社會歷史的研究

戈爾斯坦對西藏歷史的研究,,分為兩個“時段”,即近現代西藏研究和當代西藏研究。

近現代西藏研究

近現代西藏研究,可以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為界標,重點考察和研究20世紀上半葉的西藏封建農奴社會。其主要作品為《僧兵研究》(碩士論文,已有漢譯本),《西藏政治制度的人類學研究》(博士論文)和關於農奴制的一組文章。

當代西藏研究

當代西藏研究代表作則是《西藏現代史(1913—1951)——喇嘛王國的覆滅》。實際上是由其碩士論文和博士論文發展而來的, 1989年,該書獲得了美國亞洲學會頒發的約瑟夫·利文森獎——20世紀最佳中國圖書榮譽獎(提名)。其當代西藏研究著作主要有:《西藏西部牧民——一種倖存的生活方式》(與辛迪婭·比爾合著)、《為現代西藏而鬥爭——扎西澤仁自傳》(The Struggle for a Modern Tibet: the Autobiography of Tashi Tsering)(與扎西澤仁等合著)、《雪獅與龍——中國、西藏和達賴喇嘛》(The Snow Lion and the Dragon: China, Tibet and the Dalai Lama)、《當代西藏佛教——宗教的復興與文化認同》(Buddhism in Contemporary Tibet: Religious Revival and National Identity)(與凱普斯坦等合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