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普安(1924— 2001)引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戲曲文學學會會員,貴州劇戲家協會理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蘇興化
- 個人成就:梁普安自幼愛好唱歌
- 生平事跡:1924年出生在貴州省從
- 頌揚:梁普安為挖掘
個人成就,生平事跡,頌揚,
個人成就
梁普安自幼愛好唱歌,喜歡聽大人擺故事,綴學後就跟父親學裁縫,18歲就掌握了裁縫技術,依靠裁剪來維持生活。在此期間,常用同寨男女青年到他家那裁衣鋪里學侗歌,演侗戲,他就憑著在學校里學到的漢字記錄歌詞,有的侗語音無法借漢字音寫就用符號記。他記錄整理了大量的古歌,踩堂歌,大歌,琵琶歌,攔路歌,開春歌,敬酒歌,劇本歌詞及各種念詞,掌握了豐富的民間習俗資料。25歲時,就成為當地的歌師和戲師。他傳教的侗戲有:《芒歲劉美》,《不貫》,《梅良玉》,《檐大進》,《三郎五妹》等,培養出了不少的戲班子和演員以及戲師。
生平事跡
1924年出生在貴州省從江縣龍圖臘全村一個貧苦農民家裡,10至14歲時在龍圖國小讀書。因生活困難,15歲就輟學回家。他在校讀書時,非常刻苦用功,學過的課文能背得滾瓜爛熟,且會讀必會寫,會寫必會用,僅有的國小文化程度對他一生的成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梁普安生活在能歌善舞的侗鄉,他熱愛自己民族,熱愛新生活,注意對事物和社會現象的觀察,對侗族的歷史,習俗,感情了解比較透徹,又善編善寫,這些因素,為他的創作打下良好的基礎。30歲時開始創作,創作的代表劇目有:《互助組》,《顧老淵》,《郎烈》《莆郎龔》,《興修水利》,《雙季稻》,《郎彈參軍》,《興修公路》,《法制到農村》。晚年時,他根據古歌和傳說故事編有《薩歲》,《四也傳歌》,《六洞起義》等歷史劇目。他編的歌富於比喻,他編的戲繼承傳統,不離生活,立足侗寨。他博採侗族傳統藝術,進行了大量的音樂設計和傳譜工作,將六洞一代流行的各類歌曲,歌種引進戲中,豐富了侗戲的唱腔和內容色彩。梁普安在書刊上發表的作品有:《魚肚裡的歌》,(侗族民間兒童故事,吉林人民出版社),《侗戲的形成及發展》(從江文史資料第二集),《芒歲劉美》(民間侗戲劇本選,貴州人民出版社),《薩歲》(民間侗戲劇本選)《封桌歌》(中國民間歌謠集貴州省黔東南從江卷),還有與尚家駒,龍庭恩合作寫的《秦娘美》電影劇本。
梁普安的成長,得到黨和政府的重視和培養。1957年他應邀參加貴州省的文藝匯演。1958年又參加西南大區的文藝匯演,到過雲南大理演出。1960年參加貴州省侗戲工作組,在貫洞改編的《珠郎娘美》劇本,負責歌詞翻譯。1979年榮幸參加貴州省戲劇家協會,並當選為理事。1981年是從江縣第二屆政協委員,曾參加過侗族薩文化學術討論會。1982年又受聘為《中國民間歌謠集成貴州省黔東南從江縣卷》編委成員。
頌揚
梁普安為挖掘,整理繁榮侗族文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不幸的是在2001年8月12日,這位著名的侗族藝人永遠離開了我們,享年78歲。他的的名字已列入《中國當代文藝家名人錄》(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他雖然走了,但他的績業卻給後人留下了啟迪及典範。一個很普通歌師,戲師,芳名百世,遺著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