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應坤

梁應坤(1894年~1942年),乳名鄧家,別名奕生,廣東三水西南上橫衝村人,父親以商販為業,母親在家務農。應坤幼年在家鄉讀國小,畢業後到佛山一家牛角梳廠當學徒。3年滿師後回鄉務農。

基本介紹

  • 本名:梁應坤
  • 別稱:奕生
  • 出生地:廣東
  • 出生時間:1894年
  • 去世時間:1942年
簡介,人物生平,

簡介

梁應坤(1894年~1942年),乳名鄧家,別名奕生,廣東三水西南上橫衝村人,父親以商販為業,母親在家務農。應坤幼年在家鄉讀國小,畢業後到佛山一家牛角梳廠當學徒。3年滿師後回鄉務農。由於家鄉地處低洼的大塱渦,常受水患,終年勞碌不得溫飽。因此,應坤離開家鄉往香港謀生,在一家機器廠當工人。

人物生平

1925年爆發省港大罷工,梁應坤積極投身罷工鬥爭,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6年春,受中共廣東區委的派遣回三水開展工農運動。他回到上橫衝村開展工作,白天下地幹活,晚上深入農戶談心,或召集農民在本村祖祠開會,宣傳建立農會的好處以及如何組織農會,講述農民翻身作主的道理,物色積極分子,培養農運骨幹。同年五六月間,中共三水縣支部成立,梁應坤擔任支部書記。他領導黨員全力投入到工人、農民中做工作。6月,由梁應坤組織的三水縣第一個農民協會在上橫衝成立,梁應坤任會長,會址在村頭的榕蔭廳。農會成立那天,榕蔭廳正廳牆上掛著犁頭旗,大門旁邊豎起“三水縣上橫衝鄉農民協會”牌匾,村里到處張貼著“組織起來成立農會”、“一切權力歸農會”等標語。全村男女老幼隆重地慶祝,鄰近四鄉都派人前來祝賀。農會成立後,成為村內的權力機構,接收公嘗廟產、槍枝彈藥,組織農軍,開展減租減息,厲行禁菸禁賭,使鄉村面目為之一新。
在組織上橫衝農會期間,梁應坤還時常到鄰近的魯村、村頭、塱西、上九等村鄉發動農民,為這些村鄉後來建立農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農民運動的興起,尤其是上橫衝農會的建立,引起國民黨三水縣黨部的右派和縣民團的恐懼和仇視,千方百計加以破壞。1926年8月10日,在三水縣當局的支持下,縣民團游擊大隊長陸伯泉帶領民團幾十人闖入上橫衝,包圍農會,以捉拿“壞人”為幌子,將何挽中(農會副會長)等8名農會骨幹拘捕,並擄掠民眾的耕牛、財物。梁應坤從外地回來知道情況後,領導該鄉農民並得到附近農民的支持,與反動民團進行了堅決的鬥爭,並向廣東省農會控告民團非法拘捕農會會員。省農會即通過自己的刊物《犁頭周報》(第15期)發表短評,揭露和抨擊三水縣民團摧殘農會的罪行。省農會又在《中國農民》(第10期)關於半年來的重要工作中,揭露三水縣等地的國民黨反動派“利用民團到處摧殘農會,焚燒農村”,指出“這是反革命派整個陰謀的一部分”。要求政府責令民團停止鎮壓農民,切實保護農民利益。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三水民團不得不釋放了何挽中等8人。同年9月,國民黨廣東省執行委員會第四十二次會議決議,將三水縣長楊宗炯和游擊(民團)隊長陸伯泉撤職查辦案,送省政府及政治委員會嚴辦。這是梁應坤等共產黨員領導農民起來鬥爭取得的一次勝利。
1926年11月,三水縣農民協會成立,梁應坤擔任會長。這時,全縣40多個鄉村建立了農會組織,會員3480人。農民運動達到高潮。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同月19日,國民黨三水縣當局開始搜捕共產黨員和革命民眾,三水處於白色恐怖之中。7月,梁應坤接到中共廣東省委委員羅登賢轉達省委有關指示的信後,迅速組織黨員和工會、農會骨幹疏散隱蔽,轉入地下鬥爭。同年秋,中共三水縣委員會成立,梁應坤任書記。根據中共中央八七會議確定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縣委把工作重點轉向農村。11月,梁應坤在上橫衝組織武裝力量,以策應廣州起義。後因三水當局進行清鄉,隊伍被迫分散轉移。廣州起義失敗後,白色恐怖再次籠罩三水,縣委受到嚴重破壞。三水當局出500元懸賞緝拿梁應坤,應坤被迫隱蔽活動。
1928年4月,成立中共三水縣臨時委員會,8月,恢復中共三水縣委,梁應坤先後繼續任縣臨委、縣委書記。他帶領全縣黨員執行省委關於恢復黨組織和領導農民鬥爭的指示,恢復西南油業工人支部和上橫衝、閣尾等農村支部,並發展了5名工農分子入黨。同時,進行發展赤色工會會員的工作。
1929年春,國民黨廣州公安特別偵緝隊與三水縣民團多次在三水進行大搜捕,一些黨員被捕被殺。在嚴重的白色恐怖下,梁應坤離開三水,轉移香港活動。抗日戰爭開始後的1939年秋,梁應坤秘密回到三水,在楊梅、上九一帶組織抗日武裝。經過努力,籌集了一批槍枝,但缺乏子彈和給養,事未成就。後來,應坤多次到三水南邊和駐六和的國民黨第七戰區長官司令部挺進第四縱隊做地方和軍隊實力派人物的統戰工作,鼓動他們投入抗日救亡運動。
1942年夏,應坤受黨組織派遣,從香港赴海南執行任務。途中,被叛徒出賣,為了保護黨的機密檔案,應坤與叛徒殊死搏鬥,同歸於盡,時年47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