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針對社會廣泛關注的中藥注射劑以及含馬兜鈴酸、重金屬、吡咯里烯啶類生物鹼等有毒中藥的安全性問題開展了廣泛研究。創建了中藥注射劑類過敏反應預測-類過敏物質篩選-產品類過敏風險檢測和控制系列關鍵技術;系統闡明了雄黃用藥後體內不同形態砷代謝物的分布和蓄積規律及其與毒性的相關性;建立了含馬兜鈴酸中藥安全性客觀評估技術體系。提出並實證了“中藥注射劑的過敏樣反應主要是類過敏反應而不是I型過敏反應,防控策略以類過敏反應風險防控為主”、“雄黃的安全性取決於體內砷形態而非總砷”、“馬兜鈴酸種類不同,毒性各異;含馬兜鈴酸中藥的毒性不能一概而論,監控馬兜鈴酸I/II是關鍵”等學術觀點。
科研成果
曾主持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國家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等國家級以及部局級課題20餘項。曾獲科研成果11項,其中作為主要貢獻者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華夏醫學獎二等獎1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8項,發表學術論文250餘篇,參與編著11部。培養博士後、博士研究生以及碩士研究生35名。
所獲榮譽
北京市科技領軍人才;國家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2021年12月30日,入選“2021年岐黃學者支持項目人選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