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2014)

《梁平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2014)》是2014年梁平縣人民政府發布的政府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梁平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2014)
  • 性質:工作報告
  • 時間:2014
  • 發布單位:梁平縣人民政府
一、2013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一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一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和支持下,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圍繞“137”總體部署,紮實推進“五個主題年”建設,努力攻堅重大項目,不斷調優產業結構,聚力改善保障民生,加壓驅動,克難奮進,圓滿完成縣第十六屆人大第三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主要工作呈現五大亮點。
——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82.7億元,同比增長(下同)13.9%,增速超過全市平均水平,名列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第一。公共預算收入達到13.2億元,增長19.5%。固定資產投資188.7億元,增長35.6%。工業總產值突破200億元,達到220億元,增長21.6%;增加值79.7億元,增長16.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9.7億元,增長14.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44元,增長10.5%;農民人均純收入8999元,增長13.6%。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餘額均實現較快增長,存款餘額達到235億元,增長19.6%;貸款餘額達到66億元,增長43.8%,貸款增速名列全市第一。
——新城園區融合發展。雙桂新城建設全面提速,建成13條標美路、8座橋樑,完成2.6公里河道整治,中央公園、正龍寺公園面向市民開放,體育場、興茂時代商業廣場輪廓初現,建成26萬平方米回居房。累計開工建設商品房200萬平方米,建成160萬平方米,銷售100萬平方米。工業園區建成面積超過4平方公里,累計入駐企業83戶,投產企業71戶,園區工業總產值突破100億元,增長37.6%。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00億元,達到116.7億元;規模以上企業淨增18戶,達到103戶。新城、園區實現良性互動、融合發展,引領全縣發展的“雙核驅動”效應進一步顯現。
——招商引資再創新高。引進巨源不鏽鋼加工、中財塑膠等項目37個,其中投資億元以上項目15個。契約引資額突破100億元,達到105億元。實際利用內資84.5億元,增長69.9%,增速排名全市第一。新發展微型企業1000戶,新增市場主體7000 戶,市場主體總量突破3萬戶。開放水平顯著提高,梁平逐漸成為吸引投資、創業興業的一方熱土。
——重大項目卓有成效。全面推進87個重大項目,累計完成投資83億元,較上年翻一番。總投資18億元的海螺新型乾法水泥項目粉磨站順利投產。梁州機械、升太機械等雲龍摩配產業園項目投產達效。億聯建材家居五金城一期工程投入運營,二期完成主體工程。渝惠農產品批發市場一期全面竣工。渝萬城際鐵路、梁忠高速公路全面開工建設,梁平即將融入重慶“一小時經濟圈”。一大批事關梁平發展戰略全局的重點項目加速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持續強勁。
——民生福祉不斷增進。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對接落實22件民生實事。實施“蟠水柏調”等人飲工程,整治山坪塘269口,改善、解決9.5萬人飲水安全問題,民生水利工作榮獲全市“禹王杯”一等獎。改造農村危舊房7000戶,完成高山生態移民1350人。建成教師周轉房1.2萬平方米。農村交通在渝東北率先實現行政村通暢率100%。“三甲醫院”主體工程完成85%,基層醫療機構標準化率實現100%。公眾安全感指數達到95.3%,公安工作綜合考核排名全市第一。一批民眾關注度高、反映強烈、需求迫切的熱點、難點問題進一步得到有效解決,人民民眾生產生活條件日益改善。
一年來,我們自加壓力,奮力拚搏,開拓創新,深入推進城鄉建設,不斷加快產業發展,紮實推進城鄉統籌,務實改善社會民生,持續強化自身建設,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較好成效,人民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高。
(一)提速城鎮建設,城鄉面貌持續改善。
城鄉建設同步推進。按“三級同建”的原則,完成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完成12個鄉鎮總體規劃修編和7個農民新村規劃,科學布局城鎮體系。大力推進新區建設,新城形象日漸顯現。有序實施舊城改造,完成人民西路、大眾路人行道提檔升級,開展西城路、扈家巷片區車行道整治,治理南園巷等6條背街小巷,新建污水管網35公里,改造城市道路4.3萬平方米,舊城面貌持續改善。完成3個國家級重點鎮申報工作,規範鄉鎮居民自建自用房屋管理,深入開展違法建築整治工作。有序推進袁驛繞城公路、屏錦七屏大道等一批基礎設施建設,建成蟠龍等8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和屏錦、雲龍兩個垃圾中轉站。啟動36個美麗鄉村建設,建成10個農民新村。全縣城鎮建成區面積突破30平方公里,新增城鎮人口1.8萬人,達到32.4萬人,城鎮化率提高2.8個百分點,達到45.3%。
(二)加快產業發展,經濟運行進中向好。
現代農業提質增效。萬畝名柚園、萬畝現代漁業園、8萬畝高產糧油基地、10萬頭生豬規模化養殖場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新發展縣級龍頭企業26個,全縣新型股份合作社達到109個,培育大戶287個,土地流轉率達到49%。深入實施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工程,完成測土配方推廣100萬畝,基本口糧田建設5000畝,建成高標準基本農田7.6萬畝,恢復、改善農田灌溉面積5.9萬畝。大力推廣農業技術套用,良種覆蓋率達到95%以上,耕種收綜合農機化率達到54.2%。全縣糧食產量達到39.96萬噸,出欄生豬78.7萬頭、水禽930萬隻,實現農業增加值31億元,增長5.3%。
工業經濟持續發力。工業園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建成公租房1.2萬平方米,完成3.5萬平方米標準廠房主體工程;新架設和遷改電力線30公里,鋪設天然氣管道3.2公里、自來水管道5公里。華馳文具、自勇科技、天戈陶瓷等簽約企業建成投產,群星套裝門門套線、卓航再生資源擴建、吉納汽配全自動環形生產線等10個技改擴能項目達產增效;平偉光電園、東創機械、金漫電子等13個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全縣市級小企業創業基地達到5個,入駐企業87家。鄉鎮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家,屏錦、袁驛、回龍、禮讓等4個鄉鎮稅收突破千萬,鄉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20億元。企業服務更加貼心,累計為26家企業包裝項目35個,其中國家級項目6個,扶持資金7500萬元。組團參加“廈洽會”“渝洽會”等國際展會,200餘家大型企業蒞梁考察。全縣完成工業投資47.3億元,增長21%,工業規模不斷盤大,支撐縣域經濟能力進一步提升。
商貿旅遊蓬勃發展。加速商貿流通,新增限額以上商貿流通單位和企業6家,達到233家。全年商品銷售總額達到95.8億元,增長18.3%。餐飲住宿營業額達到15.4億元,增長17.5%。新盛、福祿等鄉鎮商圈啟動建設。“智慧的餐桌”電子商務平台項目有序推進。雙桂湖城市綜合體旅遊度假區A、C組團、雙桂堂—滑石寨景區建設項目成功招商,天星塘、大白水等旅遊景區加快建設,雙桂堂保護性修繕工程順利實施。戴斯酒店完成主體工程,大世界酒店建成營業,平野園林酒店被評定為五星級農家樂。成功舉辦2013中國·雙桂堂旅遊盛典暨禪宗文化節。累計接待遊客180萬人次,旅遊直接收入5億元,分別增長20%、25%。
(三)統籌城鄉發展,試點示範成效初顯。
走廊建設初見成效。完成統籌城鄉示範走廊建設總體規劃和合興鎮龍灘村、雲龍鎮人民村等7個美麗鄉村規劃。特色風情集鎮風貌、主幹道及重點產業園區危房改造順利推進。雙桂生態農業園、金鋮玫瑰園、立城葡萄園等一批特色產業項目加快建設。啟動建設大河壩、沙壩、蓼葉、雙桂湖四大水庫連線通道,建成仁金路—滑石寨—雙桂堂—五一路鄉村特色旅遊觀光環道。基礎設施更加完善。蓼葉水庫成功創建梁平首個“重慶市一級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左柏水庫全面開展可研報告編制,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11座,實施中小河流綜合治理23.4公里。完成29.7公里國省道大修,仁賢場鎮過境公路改道工程完成路基建設,硬化農村公路172公里,解決17個撤併村不通公路問題。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深入開展“環保五大行動”,啟動市級環境保護模範縣創建。整治畜禽養殖場81家。推進工業、交通、建築等重點領域公共機構節能示範工程,萬元GDP能耗下降4%。實施低效竹林改造和新造竹林撫育4萬畝,完成退耕還林後續產業基地建設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3%。綜合配套改革穩步推進。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正式運行,全年完成交易120餘宗,完成三權抵押貸款1.3億元。實施農村建設用地復墾項目149個9800餘畝,完成地票交易2500餘畝,累計辦理“農轉城”轉戶1.9萬餘戶6.3萬餘人。
(四)堅持民生導向,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科技教育成效顯著。培育市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市級科技創業領軍人才1名,新增國家發明專利申請56件、授權11件,登記國家科技成果53件,首次獲得市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光電科技產業被列為重慶市“121”科技支撐示範重點工程,獲批為全市首個縣級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各類教育協調發展,職教中心遷建工程開工建設,新區國小、幼稚園等教育項目加快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紮實推進,梁平一中成功創建市級重點中學。教育質量持續提升,全縣高考上重點線822人,被北大、清華各錄取1人。文化體育繁榮發展。成功舉辦全國青少年(中學生)毽球錦標賽、非遺展演季等民眾性文體活動100餘場,新申報市級“非遺”項目5項,新發展文化企業98家。建成梁平數字電影城並投入使用,新建城鄉健身場地及農民體育健身工程77處。社會保障擴面提質。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31%以內,各類救助及社會保險全面推進,社會保險待遇穩步提高,城鄉低保實現“應保盡保、應退盡退”,養老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孤殘、困境兒童等困難群體救助水平不斷提升。人事人才工作不斷進步,評定專業技術人員1340名,在工業園區成功創建重慶市首批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衛生條件持續改善。穩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啟動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全面完成138個村衛生室建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實行基本藥物制度,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城鄉居民。人口自然增長率2.31‰,低生育水平持續穩定。社會管理有效創新。加大民生維權法律援助力度,辦理法律援助案件552件。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全面開展緝毒執法、治安亂點整治工作。切實加強應急管理工作。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嚴厲打非治違,嚴肅追責問責,獲得全市安全生產優秀獎。規範信訪秩序,引導民眾合法、合理表達利益訴求,創新人民調解工作方法,調解成功率達99.3%,社會穩定形勢進一步向好。
(五)加強自身建設,行政效能不斷提高。
始終把政府自身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堅持科學決策、民主監督、政務公開,致力於打造法治、廉潔、高效、務實、創新的服務型政府。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取消審批事項11項、承接市政府下放審批事項24項、下放鄉鎮(街道)審批事項27項。加強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建設,行政審批權力運行不斷規範。深化“三不評估三不通過”重大決策風險評估機制,完善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專家諮詢、社會公示等制度,加強政務公開,推行電子政務。最佳化公共資源交易程式和規則,交易平台不斷規範、高效、陽光。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不斷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開展教育亂收費、醫藥購銷領域回扣提成等正風肅紀專項治理,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行政效能不斷提升。深入開展雙擁共建活動,支持工會、共青團、科協、工商聯等人民團體開展工作,民族宗教、婦女兒童、老齡、慈善、殘疾人、僑務、對台、外事、編制、人事、物價等事業實現新發展,統計、消防、民防、國防、檔案、修志、氣象、地震、保密和老幹部工作取得新成績。
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梁平科學發展、生態涵養發展仍然面臨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當前的突出問題是:全縣經濟總量仍然較小,產業支撐尚未形成;水生態環境極其脆弱,生態賦予經濟社會的發展空間受制;優勢資源開發利用不足,財政支撐和改善突出民生問題能力不足。同時,在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教育、醫療、就業、社保、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領域還存在不少問題,一些部門和工作人員改革創新和服務民眾的意識不強、效率不高、作風不實,甚至出現吃拿卡要、以權謀私等現象。我們要直面這些困難和問題,不麻木、不迴避、不推諉、不繞道,認真應對和解決。
各位代表,奮鬥充滿艱辛,成績令人鼓舞。我們可以感受到,每一份成績的取得,都離不開市委、市政府的深切關懷,離不開上級部門的傾力支持,離不開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和幫助;既是歷屆縣委、縣政府接力奮進的結果,也是各級各部門幹部職工埋頭苦幹的結果,更是全縣93萬人民民眾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駐梁部隊、武警官兵、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二、2014年工作思路和預期目標
2014年是推進“十二五”規劃的提速之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綜觀巨觀形勢,我們迎來了較好的發展機遇。國內經濟形勢持續向好,中央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改革創新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切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全市經濟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五大功能區開發開放,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不斷加碼提速,支柱產業集群不斷發展壯大,經濟發展基本面向好。梁平加快生態涵養發展動力充足,“一高一鐵”建設使區位優勢進一步突顯;新城園區建設快馬加鞭,生態型工業集聚發展,產城融合加快實現;現代農業持續增效,城鄉統籌紮實推進,農村經濟穩步增長;海螺水泥全面投產,30萬噸不鏽鋼加工、塑膠產業等重點工業項目將陸續建成,鄉鎮工業逐步發力,工業經濟發展後勁增強;一批專業市場和文旅項目投入運營,經濟發展協調性、互補性明顯增強。
2014年工作思路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精神,按照市委四屆三次、四次全會和縣委的部署,堅持“137”總體部署不動搖,一手抓經濟大發展,一手抓環境大保護,聚力推進“效益農業提升年”“特色工業突破年”“商貿旅遊促進年”“重點項目推進年”“生態環境治理年”等5個主題年建設,著力轉方式,調結構,促開放,上項目,惠民生,保全穩,加快縣域生態涵養發展。
2014年全縣經濟發展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5%;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20%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9.5%,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8.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12.5%、13.5%;城鎮化率提高2.5個百分點;萬元GDP能耗下降4%;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存貸比達到40%,力爭達到50%,貸款餘額突破100億元。
三、實施“效益農業提升年”,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
堅持“效益農業抓龍頭企業”,按照國家農產品主產區的功能定位,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為重點,以土地規模流轉為抓手,用抓工業的方法來抓農業,走規模化、集約化效益農業和循環農業發展道路。
連片打造產業基地。持續壯大完善“3×3”產業體系,重點推進禮讓—仁賢—明達2萬畝現代水產示範園區項目,啟動全國水產健康養殖示範縣創建工作,新發展生態魚、泥鰍養殖5000畝;新建合興、金帶、大觀、蔭平、虎城、明達梁平柚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6000畝,組建集收儲、洗選、運裝、銷售於一體的梁平柚行銷公司;發展加工型、保供型和高山、低海拔、平壩“兩型三帶”特色蔬菜產業,大力建設“鐵門—蟠龍、曲水—福祿、雲龍—和林,梁山—安勝—城北”核心連片蔬菜生產基地,力爭建成標準化蔬菜示範園1萬畝;加快推進10萬隻黑山羊養殖、12萬群西蜂養殖、30萬頭綠色生豬養殖及藍莓種植加工等項目;鼓勵鄉鎮(街道)確定1—2個優勢特色產業,打破傳統行政區劃,實施區域聯動發展戰略,採取“招商聯合、入市聯營、工作聯手、設施連通”,推動抱團互補、連片成面發展,構建特色農產品經濟板塊。
推進土地規模流轉。圍繞糧油、畜禽、水產、果蔬等產業,按照“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基地(家庭農場)+農戶”的發展模式,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和市場占有率,延長特色優勢產業鏈條。新培育和引進農業龍頭企業25家,新型股份合作社20家,產值上億元的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10家,培育家庭農場100家。依託新型經營主體,積極推廣股份合作流轉、委託流轉等方式,促進整村整組連片有序流轉,提高規模經營水平。全縣規模經營業主達到430人,100畝以上流轉面積達到10萬畝,土地規模經營率達到10%。大力實施標準化生產,加快產地認定和“三品一標”認證步伐。對優勢特色產業推行統一質量、統一包裝、統一宣傳、統一行銷“四統一戰略”,打造產業領軍品牌。
夯實農業發展基礎。突出產業發展和農業技術、市場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的協調性和同步性,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新增50所農民田間學校,開展實用技術培訓1萬人次。抓好新品種培育、引進和新技術推廣,良種覆蓋率達到96%以上。培育行銷型中介機構50家,農民經紀人達到1000人以上。打造平壩、丘陵、山區三個萬畝農機化示範園區,綜合機械化率達到56%。推進農業綜合開發,建成高標準基本農田6.67萬畝,實施有機質提升項目18萬畝,測土配方施肥100萬畝,新增及改善灌溉面積2.57萬畝。
四、實施“特色工業突破年”,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
堅持“工業拓園區”“對外開放抓招商引資”,加大“點上開發”力度,著力建園區造“碼頭”,強招商引“船隻”,優服務護“遠航”,做大產業集群,拉長產業鏈條,發展特色工業。
打造工業發展平台。加快推進“一園四區”和市級小企業創業基地建設,形成以工業園區發展為主導,小企業創業基地配套發展的工業經濟格局。完成征地4780畝,園區拓展3平方公里。完成6.5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及3.5萬平方米公租房建設。啟動8.2公里園區道路及2條電力專線建設。園區工業集中度達到50%以上。加快推進雲龍、梁山、屏錦、回龍、禮讓等市級小企業創業基地建設,新增市級小企業創業基地2個,引進企業20家以上。鄉鎮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家,稅收上千萬的鄉鎮達到6個。
做大特色產業集群。圍繞輕紡、電子信息、機械製造、能源、建材五大產業,加快推進重慶市光電科技產業園、重慶市農業與工程機械產業園建設,做大做強現有企業,培植規模以上企業,培育產業核心競爭力。建成海螺新型乾法水泥、平偉光電二期、東創機械、巨源不鏽鋼、悍豹機電等項目,加快推進雲龍摩配產業園5家以上摩配企業投產達效,全面推進詩仙太白二期、威特嘉、奇爽食品等項目技改擴能。加快發展“塑膠和化妝品”兩大特色產業,編制“中國西部塑膠生態產業園”規劃,推進中財塑膠項目建設,引進10家以上大型龍頭企業入駐產業園;推進“世紀美都”項目前期工作。
強化招商引資工作。圍繞生態涵養發展戰略,以特色產業為方向,以產業集聚為目標,整合招商資源,實施鏈條招商、集群招商。健全招商機制,完善產業組招商,最佳化駐外平台,打造招商精英團隊。強化鄉鎮(街道)招商,以中小企業創業基地為核心和載體,圍繞片區特色產業組團招商。明確招商方向,狠抓五大產業招商,著力引進塑膠美妝、電子信息、機械製造等項目。最佳化招商環境,強化土地、水、電、氣等要素保障,做好項目跟蹤服務,提升服務效能,形成“招得進、留得住、能發展”的長效機制。全年完成契約引資100億元,到位資金50億元,編制招商項目100個。
五、實施“商貿旅遊促進年”,深入推動商旅融合發展
堅持“商貿流通建專業市場”“旅遊造景區”,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推動商貿流通和服務業發展。
培育商貿市場集群。拓寬商貿市場發展空間,推進億聯建材家居五金城、渝惠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物流園區等重點商貿流通項目建設,培育引進小商品、汽摩配件等專業市場,形成市場聚集群,打造川渝東北部商貿物流交易中心。培育新區商業,加快新城中央商務區、興茂時代、名佳匯、帝豪國際城等商業綜合體建設。提升鄉鎮商貿,推進聚奎、虎城等10個鄉鎮商圈建設,創建市級商貿百強鎮1個。
推進旅遊景區建設。科學編制《全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堅持“一園兩核三片多點”的旅遊發展格局,重點建設雙桂堂、百里竹海精品旅遊景區,打造滑石寨、金城寨、天星塘、蟠龍洞、大白水等生態休閒度假區,推進金帶鎮滑石村—千河村、梁山街道八角村、合興鎮龍灘村等系列主題“農家樂”發展,建設金帶、梁山“農家樂”示範片。積極啟動金帶、雙桂湖旅遊產業園區規劃建設,深度挖掘“非遺”項目,結合農特產品、禪宗文化,開發升級一批特色旅遊商品。全面實施旅遊宣傳行銷“八個一”工程,理順旅遊運行和管理體制機制。實現接待遊客210萬人次,旅遊直接收入達到 6億元。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打造渝東北電子商務產業園,引導傳統優勢企業開展網路零售業務。構建現代流通體系,鞏固“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農村現代流通網路工程”成果,開展農超對接,建設冷鏈物流和農產品集配中心。深化金融服務改革,加強銀企對接,充分發揮政府資源在金融服務中的配置作用,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積極爭取各類金融機構在梁平創新金融業務試點,扶持壯大融資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全面提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能力。支持並規範行業商會發展,培育壯大各類市場主體,加快知名商標創建步伐。
六、實施“重點項目推進年”,提速經濟社會發展
發展靠投入,投入靠項目。堅持把重點項目建設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推手,在加大產業項目建設力度的同時,突出抓好城鎮建設和統籌城鄉示範等項目。
實施90個重點項目,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全力抓好重點項目的謀劃儲備、落地建設和服務管理,全年實施重點項目90個,其中重點建設項目77個,重點前期類項目13個,實現重點項目建設投資80億元以上,力爭達到100億元。進一步整合資金、土地、技術、人才和資源,突出重點,大幹快上,不斷推進經濟工作項目化、項目工作責任化、責任落實具體化,實現項目建設的良性循環。
實施城鎮建設項目,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堅持“城市建新區”,以規劃為引領,強化“兩規”的評估和修編工作,打造以縣城為核心、重點鎮為支撐、輻射美麗鄉村的現代城鎮體系。持續推進新城建設。建成紅桂路等5條標美路,實施2.6公里河道景觀綠化和綜合管網建設,“一樓兩館四中心”完成裝修入住,體育場完工並投入使用。完善新城教育、醫療等配套設施建設,加強建成區城市管理。開展雙桂新城二期規劃設計,完成征地拆遷,開工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穩步實施舊城提質。啟動人社局門球場改造等項目,不斷完善城區停車場、菜市場等市政生活設施配套。建立健全城區市政設施即壞即修管理機制。突出精細管理常態化,加強市容環境衛生和秩序管理,提升城市形象。同步開展村鎮建設。著力打造屏錦、袁驛等6個市(縣)級中心鎮,建設農民新村10個,新啟動美麗鄉村建設14個,續建36個,進一步改善城鄉面貌。
實施統籌城鄉示範項目,加快推進統籌城鄉一體化。堅持“統籌城鄉建示範區”,建設統籌城鄉發展的先進樣板和綜合配套改革的示範視窗。全面推進示範走廊建設。建成雲龍鎮人民村等7個產業鮮明、設施完備、特色突出的美麗新鄉村。全面完成交通苗圃—萬畝名柚園、梁山街道東山村—白沙水庫、金帶鎮滑石—石龍—雙桂交通環道建設。建立並完善一批城鄉統籌發展的機制體制。推進仁賢、金帶20平方公里的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工程區建設,完成設施育秧中心、梁平柚和玫瑰標準化種植基地等項目建設,啟動仁賢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渝萬城際鐵路、梁忠高速公路及火車南站綜合交通樞紐項目建設。實施撤併村通達項目,提高農村公路聯網水平。啟動左柏水庫建設,完成3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繼續推進農村電網改造。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大力發展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開展農村集體資產股權化試點和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股份化改造,探索實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政府投資項目入股新型經營主體,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七、實施“生態環境治理年”,努力建設美麗家園
環境保護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始終堅持“經濟大發展與環境大保護”並重的理念,以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為載體,以實施“環保五大行動”為抓手,以水污染防治為重點,加大生態環境的治理、建設和監管力度,努力構建“碧水、藍天、山青、宜居”的“生態梁平”。
突出生態環境治理。突出重點河流整治,對龍溪河、袁驛河等重點河流流域進行綜合整治,實施七澗河等河段清淤工程,清理整治小型水電站。突出工業污染治理,嚴格環境準入規定,提高環評“三同時”執行率;建成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及管網;推進清潔生產,完成節能減排項目152個。突出生活污染治理,啟動縣城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建成雙桂新區污水管網;完善14個鄉鎮污水處理廠二、三級管網;清理整治場鎮生活垃圾、河道垃圾,建立場鎮垃圾清運監管長效機制。突出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強對農藥、化肥科學使用的監管,規範養殖業發展,啟動150家生豬規模養殖場污染整治;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完成1000戶農村沼氣池建設,創建10個生態村、2個生態鄉鎮。
推進生態屏障建設。嚴格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構建以明月山、高梁山、南華山和中部丘陵地區為主的“四大”生態安全螢幕障,切實維護城市“綠肺”和生態空間。加強以百里竹海為重點的西山片區低產低效竹林改造、撫育和以東山片區、中部丘陵地區為重點的速豐林建設、撫育,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大力開展以松材線蟲病為重點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控,積極落實公益林管護,森林覆蓋率達到43.6%。實施礦山生態恢復、水土保持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38平方公里。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完成2個飲用水源地生態修復工程。
嚴格環境保護監管。建立健全環保“兩規範一基金”,規範工業和養殖業發展,建立生態環保專項基金,保障環保項目的順利推進和環保設施的正常運行。開展環保“四清四治”專項行動,強化對重點排污企業和風險源的監管。明確鄉鎮(街道)環保辦職能職責,實施部分委託執法,實行鄉鎮(街道)對轄區環境質量負總責。大力開展環保宣傳活動。
八、實施民生工程,全面發展社會事業
堅持在加快發展中改善民生,在改善民生中加快發展,紮實推進民生重點工程,全面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堅持不懈增進民生福祉,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縣人民。
大力實施十項民生工程:1.完成2350人的高山生態扶貧搬遷安置工程,啟動建設回居安置房(新區、園區)29萬平方米,改造農村危房2000戶、城市棚戶區(危舊房)3萬平方米。2.新建農村公路150公里,完成仁賢場鎮過境公路改線工程、82公里國道大修和桂東路東段(含桂東大橋)貫通工程。3.完成職教中心搬遷和新城區實驗國小、實驗幼稚園項目主體工程及來寶國小等12箇中國小教師周轉宿舍建設項目。4.完成10個村莊的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項目,建成11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和13個鄉鎮垃圾收運系統,推進9.3公里河道綜合治理。5.實施紅層找水項目1000口,整治山坪塘659口,解決9萬人飲水安全問題。6.啟動“撤併村”衛生室和精神衛生中心建設項目,完成“三甲醫院”主體工程。7.建成2個社區養老中心,啟動占地150畝的城市公墓區和社會福利中心(一期)建設。8.建設1個社區便民商圈、2個社區綜合超市、2個農貿市場和10個便民商店。9.全面完成正龍寺公園、中央公園、啄子岩公園建設,完成體育公園(一期)工程,提檔升級7條人行道路。10.發展微型企業700戶,實現城鎮新增就業6000人,回引就業創業11500人。
全面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充分發揮科技在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深化國內外科技合作與交流,搭建科技創新服務平台,策劃、實施一批重點科技項目,大力發展民生科技,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加快光電科技產業發展。切實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紮實推進標準化學校建設和“百姓身邊好學校”創建工程,緩解城鎮“大班額”問題,努力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大力發展學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職業教育和特殊教育。加速推進和林鎮小、僑心完小整體搬遷等項目,繼續實施學生營養改善計畫、困難學生資助等教育惠民政策。深化教育改革,推進名校工程和“卓越課堂”建設,持續提升教育質量。有效促進就業創業。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的就業政策,開展各類培訓9000人次,新增就業崗位2.4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持續提高社會保障能力。健全養老、助殘、救孤等弱勢群體救助體系,實現城鄉低保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切實推進城鄉居民社會保險和醫保總額控費工作,做好“單雙解”人員社保補貼、新征地“農轉非”人員和戶改“農轉城”人員養老保險工作。加大基層司法援助力度,實現困難人群法律援助“應援盡援”。不斷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穩步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全面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啟動“二甲”婦幼保健院創建工作和中醫院遷建工程,公立醫院全部提檔升級。加快促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進程,實現家庭醫生簽約式服務覆蓋面達30%以上。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構建和諧醫患關係,依法處理“醫鬧”行為。調整完善生育政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質,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加快繁榮文化體育事業。進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改建文化館、圖書館,設計布展非遺展演館,完成有線電視數位化轉換。免費開放公共文化體育場所,豐富民眾文化活動。大力培育文化產業,發展文化企業100戶。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新建農民體育工程25個,完成東門體育館災後維修改造工程。
繼續深化平安梁平建設。全力打造平安梁平“升級版”。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健全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台,推進信息化、格線化管理和社會化服務,促進政府治理與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加強社會治安防控,推進社區專職巡防隊伍建設,完善立體化防控體系,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增強民眾安全感。開展幹部下訪民眾行動,推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群體性矛盾事件。抓好安全生產隱患排查和專項治理,遏制一般安全事故,防控較大以上安全事故。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系和技術支撐,保障食品藥品安全。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互銜接的大調解體系,提高矛盾化解實效。加強基層應急管理規範化建設,健全防災減災救災體系,提高災害防禦和突發事件應對能力。
深入開展雙擁共建活動,做好優撫安置工作,支持駐梁部隊現代化建設,不斷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大好局面。深化全民國防教育,推進人民防空建設。支持工會、婦聯、殘聯、共青團、工商聯等人民團體開展工作,更好地聯繫和服務民眾。認真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進一步加強僑務、對台、外事、審計、監察、統計、消防、檔案、保密、人事和老幹部工作,促進各項事業同步發展。
九、深化體制改革,提升政府行政效能
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創新行政管理方式,不斷提高行政效能,增強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努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深化體制改革。充分認識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處理好政府與市場、與社會的關係。穩步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研究制定改革方案,做細、做實、做好各項工作。積極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加強機構編制和人事管理,完善政策體系和保障機制。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推進行政審批“兩集中、兩到位”,科學合理下放行政服務事項。進一步簡政放權,加快行政服務體系建設,基本形成覆蓋縣、鄉、村三級行政政務平台。完善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規範行政審批權力運行,服務市場主體發展。推進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按照寬進嚴管原則,實行先照後證和註冊資本認繳登記制度,降低創業成本,激發社會投資活力。完善綜合目標考核辦法,形成有利於科學發展的績效考核評價機制。對重大決策部署以及民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加大督辦力度,確保政令暢通。
堅持依法行政。始終把依法行政貫穿於政府工作的全過程,增強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履職的能力,提高政府工作規範化、法制化水平。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意見,廣泛聽取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及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健全完善重大決策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決定、跟蹤評估和責任追究等制度。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法定程式履行職責,強化行政監督,明確行政許可權,完善行政程式,規範行政執法行為。
切實轉變作風。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市委“七條意見”和縣委實施意見,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決反對“四風”。大力弘揚求真務實之風,切實精簡會議檔案,改進會風文風,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深入基層、深入民眾上,用在解決問題、推動工作上。堅持說到做到、真抓實幹、雷厲風行、務實高效的作風,不斷增強工作的執行力、落實力。嚴格執行廉潔從政各項規定,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深入開展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規範公共資源交易行為,加強審計監督和行政監察,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嚴格控制“三公”經費,加強公務接待管理。深化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嚴守紀律和道德底線,嚴肅查處各類違紀違法案件,努力建設一支促進改革創新、始終勤政為民、遵循法治原則、堅守清正廉潔的公務員隊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