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個人經歷,個人成績,
個人經歷
梁寒光出生於貧農家庭,童年時經常跟父親隨“鑼鼓八音櫃”穿街過巷,耳濡目染,逐漸學會演奏高胡、三弦、揚琴、喉管等多種民族樂器;十三四歲時曾在鄉間的民辦劇社首次登台,演出粵劇《買水》,很受觀眾讚賞。在開平縣立鄉村師範(後改為廣東長沙師範學校)就讀時,又學會拉小提琴,並熟悉了粵劇的許多曲調。1935年畢業後就讀於廣州大學政治系。因他從小酷愛音樂,在學期間一直是個音樂和戲曲的活躍分子。
1937年春,梁寒光因家貧輟學,回開平縣立米崗國小任短期校長兼教員,課餘時間,和一些進步青年開展抗日宣傳演出,後來索性放棄教學,從事抗日救亡活動。
1937年12月底,梁寒光通過其胞兄梁嘉的關係,經八路軍駐廣州辦事處介紹,到延安學習和工作。開始時,先在陝北公學學習了三個月,1938年加入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學習作曲,後又在冼星海主辦的音樂高級班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組織上安排他照料冼星海的生活,梁寒光便藉此努力向冼星海學習作曲,進步很快。
1940年5月間,冼星海離開延安去蘇聯考察,臨別時為梁寒光起了“寒光”這個筆名。從此,他就以梁寒光為正式名字。自1941年開始,他先後擔任延安部隊藝術學校、延安中央管弦樂隊教員。在此期間,他採用陝北民歌編寫了一些民族器樂曲,並將一些廣東樂曲如《昭君怨》等進行對位化多聲部的改編;還創作了反對日寇誘降政策的《別上當》等歌曲。其後,在延安保全文工團任音樂教員時,又寫了《生產大秧歌》、《扭起秧歌打起鼓》、《馬家溝風光》、《延安修飛機場》等歌曲和《馮光歧除奸》等秧歌劇;在蘇聯紅軍打垮希特勒進軍柏林時,他寫了《紅軍萬歲》,在延安《解放日報》發表。1944年,梁寒光獲得了“延安模範文藝工作者”的稱號。曾任八路軍延安留守兵團宣傳隊音樂教員。
1953年,梁寒光和賀綠汀、鄭律成合作歌劇《長征》,1955年底,他又創作了中型歌劇音樂《女社員》。1950年以後,梁寒光曾被聘為燕京大學音樂系及北京師範大學音樂系兼職副教授。華北人民藝術劇院改為中央實驗歌劇院後,他擔任該院藝術處處長兼創作室主任和藝術委員會副主任。1956年調往上海,任上海實驗歌劇院第一副院長,創作了大型歌劇《天門島》、《李秀成》。1964年起先後調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上海電影製片廠任作曲。十年浩劫期間,他備受折磨。粉碎“四人幫”之後,他又為《風浪》、《啊!搖籃》、《革命軍中馬前卒》等影片作曲,其中《啊!搖籃》獲影片獎,《爺爺為我打月餅》獲優秀兒童歌曲獎。
1981年,梁寒光調任廣州音樂學院院長、黨委書記。任職期間,行政事務繁重,但他仍念念不忘我國歌劇創作的振興和發展,撰寫《我國歌劇實踐中的若干問題》論文發表。1984年夏天調往深圳特區任深圳市文聯副主席、深圳市音樂家協會會長(主席)兼深圳樂團顧問,在此期間,他還寫下了《月下的思念》、《吹吧!祖國的風》、《特區,祖國的駿馬》等歌曲20多首,為特區樂團的建設出謀獻策,盡心盡力。
個人成績
梁寒光還兼任了中國音樂協會第三、四屆理事、中國歌劇協會顧問、廣東新歌劇促進會首席顧問等多種社會職務。他在50年的音樂生涯中,共創作了200多首歌曲,10多部大、中、小型歌劇,為30多部電影故事片和新聞記錄片作曲,並寫了多篇論述歌劇創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