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士選,字萬青,禮縣城關鎮小南街人,清同治九年 (1870年)出生於商人家中,民國四年 (1915年)臘月因病去逝,享年四十六歲。
基本介紹
- 本名:梁士選
- 字號:萬青
- 所處時代:清末
- 出生地:禮縣城關鎮
- 主要作品:《紫陽遺集》
- 主要成就:進士
生平,著作,
生平
自幼聰穎絕慧,好學喜文,清光緒八年 (1882年),十三歲應童子試,以冠軍入浮宮,旋補博士弟子員,轟動了隴南城鄉,被譽為青少年學而有成的典範。清光緒二十年 (1894年),鄉試中舉人。清光緒二十一年 (1895年)春去北京會試,適逢清政府與日本帝國主義草簽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電至京師,舉國譁然,各省參加會試舉人聯名上書言國事,五月二日,康有為聯合十八省舉人一千三百餘人上書光緒帝,提出拒和、遷都、變法的主張。梁士選懷著一片愛國熱忱簽了名,參加了維新變法運動著名的公車上書。是科聯捷中進士,授內閣中書,請假歸鄉主講禮興書院,教以有恥先志為本,學以立品辨志為先。清光緒二十三年 (1897年),因家貧寒急於祿養堂親,遵例截取知縣簽分山東,因親老告近改分陝西。清光緒二十六年 (1900年),到省被委撫轅文案,旋司大慶關稅確務,到職兩月因不願經手財務即辭差,又被委為文案。
清光緒二十八年 (1901年)補紫陽知縣,充秦晉合閒外收掌官,是年九月奉檄赴紫陽任縣知事,勤政愛民,下車之初接訴狀七百餘紙,明察暗訪,秉公執法,懲辦邪惡,伸張正義,不逾月清理一空,人民稱頌。該縣舊有仙峰、東萊兩書院,年久失修頻臨塌廢,力主重修並增修上中兩學舍,四鄉設蒙塾十餘所,自捐薪體購書籍分贈書院,公暇親臨兩書院講授經史,文風蔚起。歲比不登,民有飢困,先請開倉平粱,自出資訪極貧施捨,並動員社會財力救濟。民利人民因教案事聚眾作亂,原曾檄侯補道郭人漳平亂不果,以失當議處。梁士選單騎入其巢,曉之以理,伸之以義,眾本嚴兵以待,及見縣知事貌靄而語和,即星散而平,僅辦禍首一、二人而大案了結。訓導李瑩病投,家貧不能歸葬,梁士選請於大憲,以己身兼其職一年,將所得薪體歸葬安置家屬。任紫陽三載政績卓著,大憲擬以“安良除暴,仁斷兼施,膺卓薦舉”,而士選已請假就醫,返回故里。
清宣統元年 (1909年)任禮縣勸學所長兼勸學總董。民國二年 ((1913年)任禮縣參祥局議長。梁士選在家十餘年,常以孝友課子侄輩,暇則潛心研讀宋代學者邵雍、朱熹等著作,確有深得。初自號淡吾,後又號問心,可見其一生的品德操守。
清光緒二十八年 (1901年)補紫陽知縣,充秦晉合閒外收掌官,是年九月奉檄赴紫陽任縣知事,勤政愛民,下車之初接訴狀七百餘紙,明察暗訪,秉公執法,懲辦邪惡,伸張正義,不逾月清理一空,人民稱頌。該縣舊有仙峰、東萊兩書院,年久失修頻臨塌廢,力主重修並增修上中兩學舍,四鄉設蒙塾十餘所,自捐薪體購書籍分贈書院,公暇親臨兩書院講授經史,文風蔚起。歲比不登,民有飢困,先請開倉平粱,自出資訪極貧施捨,並動員社會財力救濟。民利人民因教案事聚眾作亂,原曾檄侯補道郭人漳平亂不果,以失當議處。梁士選單騎入其巢,曉之以理,伸之以義,眾本嚴兵以待,及見縣知事貌靄而語和,即星散而平,僅辦禍首一、二人而大案了結。訓導李瑩病投,家貧不能歸葬,梁士選請於大憲,以己身兼其職一年,將所得薪體歸葬安置家屬。任紫陽三載政績卓著,大憲擬以“安良除暴,仁斷兼施,膺卓薦舉”,而士選已請假就醫,返回故里。
清宣統元年 (1909年)任禮縣勸學所長兼勸學總董。民國二年 ((1913年)任禮縣參祥局議長。梁士選在家十餘年,常以孝友課子侄輩,暇則潛心研讀宋代學者邵雍、朱熹等著作,確有深得。初自號淡吾,後又號問心,可見其一生的品德操守。
著作
著有《紫陽遺集》、《守拙堂遺稿》等。